中国农工民主党初创时期与中共的合作探源

2014-08-15 00:51李亚翠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国民党革命

李亚翠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3)

中国农工民主党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其初创时期第三党与中共关系的研究,是中国近现代政党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总体上说,在农工党初创及其早期奋斗中,与中共有着切实的策应、配合与合作,在艰难的革命探索中,其与中共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战友。

一、初创时期的第三党与中共的历史联系

第三党产生的历史渊源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的国民党”中的两部分力量,一部分是以邓演达为首的脱离了国民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另一部分是以谭平山为代表的离开了中共的人士。他们在国共关系破裂后,联合起来创建了“第三党”。因此,第三党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受中共的某些影响,与中共有着多方面的历史联系。

最早提出组建第三党问题的是谭平山。他在国共两党中都是资深党员和领导人,早期是同盟会会员,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是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领导人。1926年11月至12月,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和发言中,首次提出并探讨了成立新的第三党的问题。他的基本设想就是“成立新的第三党”,代替国民党继续保持统一战线。

当时参加讨论第三党问题的中共人士很多。邓演达的设想是“共产党解散”,“国民党再次改组”,而组织新的第三党。施存统就曾找过当时的中共总书记陈独秀,把邓演达的意见作了报告,遭到陈独秀的拒绝。在中共内部谈论第三党最多的是谭平山,他的观点非常鲜明。他同意邓演达组建第三党的主张,但是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存在”,“应改组国民党,或另组第三党,因为怕第三党不能真正代表农工和小资产阶级,不得不用共产党来推进这个第三党。”当时参加酝酿组建第三党的人士,最集中的是北伐军总政治部,包括章伯钧、季方、麦朝枢、江董琴、郭冠杰等等,他们后来都成了第三党的骨干力量。

谭平山于“七·一五”政变前夕就离开了武汉,到九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工作。在组织南昌起义的过程中,谭平山仍进行“另组第三党之宣传”。所以,1927年11月,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开除谭平山党籍,主要罪状是“至南昌仍然继续其第三党的宣传”。谭平山在被中共中央开除的情况下,没有放弃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在筹建第三党的时候,为了统一思想,他还写了《科学的三民主义》一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三民主义。他起草的第三党的《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有七处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论述来阐释第三党的政治主张,这引起了邓演达的不满,他批评说,这个宣言“不红不白”,“戴着三民主义的帽子,偷换了三民主义的实质”。

邓演达作为国民党左派的代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与中共曾经有过非常密切和成功的合作。因此,邓演达在创建第三党的时期曾寻求中共的支持与合作。他在大革命失败前夕出走苏联,作了三件事,试图与中共合作是主要的内容。第一,他刚到苏联就应共产国际之邀作了《中国革命最近的严重局势之由来》的报告,分析了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流露了对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失误的不满。他还在斯大林接见他的时候,与斯大林发生了争论。[1]167第二,他在莫斯科曾与中共旅俄支部进行几次会谈,中共旅俄支部也曾争取他加入中共,但邓演达还是坚持另组“第三党”。第三,会聚在莫斯科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包括宋庆龄、陈友仁等,探讨组建新党,从而复兴中国革命。周恩来评价说:“他是小资产阶级激进的代表,赞成土地革命,能与我们长期合作,是国民党中的左派。”毛泽东也说过:“大革命时代作农民运动,陈独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但是邓演达肯同我合作。”[2]40

正因为邓演达与中共和共产国际有这样历史的联系,所以他在创建第三党的时候,既愿意保持与中共的联系与合作,但同时又与中共有矛盾,甚至是激烈的争论。

二、艰苦探索中与中共的合作

(一)共同认定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国内各阶级各党派都关注着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新创建的第三党与中共的认识和立场是相同的。他们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着共同的观点,认为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就是反对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号召中国人民“继续战斗”[3]47。

邓演达在“做党的革命”时就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民众宣言》,明确指出:“无论南京或武汉,皆窃取中国国民党之旗号,曲解及假托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内容,其实已为旧势力之化身,军阀之工具,民众之仇敌。”拟建立的新党(第三党)“之责任,在于:宣告南京武汉的伪党部中央之罪过”,“去团结领导被压迫剥削的革命民众,向一切反动仇敌进攻”。1930年5月回国后,他又在领导第三党的斗争中公开发表文章指出:“南京统治的性质,是蒋介石所领导的军阀、官僚、政客、党棍、高利贷商人、地主、豪绅的联合统治。”他发誓言:我们要和“鲜血淋漓杀人不眨眼的南京统治者决斗”。

(二)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和主张与中共基本一致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苦斗争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明确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问题。他认为:“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一天天在激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的。”[3]76中共六大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谭平山在领导中华革命党时期,提出并论证了中国革命的“三特质”,即第一,“是反对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第二,“是土地革命的”;第三,“是超资本主义的”。这与中共的认识是相同的。

邓演达则有更深的见解。他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是中共和共产国际的朋友,对中共与苏联有深刻的了解。他在三年国外流亡生活中钻研了经济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也实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的苏联与资本主义的欧洲及中亚的一些国家,回国后用很大精力研究起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并名之曰“平民革命理论”。他认为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农工大众是革命的动力,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可见,在思想政治上,邓演达与中共是一致的。

(三)发动组织的革命运动是对中共土地革命斗争的配合与策应

邓演达回国主持第三党工作后,亲自主编了《革命行动》半月刊和《革命行动日报》,大力宣传他的革命主张。这两个刊物传播得很广,国民党的许多机关部门都可以看到。邓演达发出革命的号召,指出:“一旦到达了冲突剧烈的时期,必然要用全副的武装力量作生死存亡的决战”,“打碎南京反动统治的锁链,夺取新的革命根据地,集中全国的势力,实现革命的纲领。”

直接与中共斗争相策应的还有邓演达领导的军事工作。邓演达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历史关系,与国民党九支部队建立了联系,“希望彼此能进一步合作,共筹应付时局的办法。”行动委员会军事工作的高峰是酝酿发动反蒋武装起义。1931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后,邓演达领导第三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着力推进了军事运动的开展,着手研究制定武装起义的计划,并将起义的中心选在了江西。为了起义成功,邓演达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举办起义干部培训班。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在为起义干部作报告时,由于叛徒陈敬斋的出卖而被捕,致使起义计划流产。但是邓演达的军事起义工作分散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精力和力量,是对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实际的支持与策应。

(四)积极寻求与中共的合作

邓演达在回国领导第三党的斗争中,尽管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者有矛盾,但是他仍寄希望于同中共的合作,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邓演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与中共有着亲密的合作和友谊;第二,他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包括中国革命的前途的认识上与中共有共识;第三,与中共面对着共同的敌人和革命任务,必须有一个革命的大联合。所以,邓演达多次与中共联系,尽管遭到拒绝也不气馁。

他在莫斯科首次提出创建新党时,就希望能得到中共旅俄支部的支持,没有如愿。1930年,他结束在柏林的三年流亡生活,回国领导第三党时,又千方百计与中共联络联合反蒋,但遭到了中共“左”倾中央的排斥。

在领导第三党酝酿发动武装起义,准备与蒋介石独裁统治进行“决斗”的时候,他在考虑各种条件和可能的时候,都将中国工农红军考虑在内,寄希望于中共。如起义的地点选在红军反围剿的主战场江西;起义的时机选在红军反“围剿”胜利之时;起义的前景,他有两个估计,如果起义成功,就“形成革命的割据,并逐步发展”,如果失败,就拉队伍上山进行武装斗争,与中共重新合作。他说:“虽然难免会有条件上的困难,终究是可以寻求谅解的。”

(五)提出的平民革命论是中共政治思想上的同盟军

邓演达提出的平民革命论特色鲜明,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表述方式。他有研究、有独立思考、有斗争的实践。他在德国柏林流亡时,集中精力研究了经济问题,他还研究了《资本论》,并结合研究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革命家,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大革命失败后,他又考察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欧洲。经过研究和比较,他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在政治上是“虚伪的民主”,“少数人的权利”。所以,他断定中国革命胜利后不应再“重蹈覆辙”,应努力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建设有益于平民大众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他还断定中国革命的前途必定是社会主义,而决不是资本主义。对此他阐述的三条理由与后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表述的理由基本相同。第一,“国际资本主义”不允许中国形成与帝国主义竞争的资本主义;第二,“中国土著”的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和条件形成与国际资本竞争的资本主义;第三,“中国平民大众”决不能选择对他们无利而有害的资本主义。

对于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他的设想不但与中共相同而且相当精彩。他认为平民革命胜利后,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且未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实行市场经济。他还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刻地阐述了这一观点。

当然,邓演达也有其作为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如他认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第三党;他相信社会主义,但是否认共产主义。但这些并不影响历史对他的公正评价。

[1]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邓演达年谱[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国民党革命
快过关了
机械革命Code01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