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浩
(宁夏固原市林业勘察队,宁夏 固原756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中南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在改善群众生存条件、解决温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011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于计划再用5年时间即2011-2015年,把中南部山区、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环境里的近35万贫困群众搬迁出去,彻底拔除穷根,规划到2015年移民迁出区退出土地面积共84.8万hm2,截止2012年底全区移民迁出区已退出土地62.5万hm2。
按自治区规划固原市“十二五”期间,将对5.35万户23.25万人实施移民搬迁,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等四县一区62个乡镇545个行政村1 280个自然村。规划县域内安置19 240户83 154人、县外安置34 224户149 321人,建设县域内移民安置区165个,其中:生态移民安置区160个、安置移民17 678户76 634人,劳务移民安置区5个、安置移民1 562户6 520人。为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建设,固原市计划到2020年完成移民迁出区林业工程治理面积4.80万hm2,其中:原州区1.28万hm2、西吉县2.36万hm2、隆德县0.53万hm2、泾源县0.16万hm2、彭阳县0.47万hm2,营造生态林2.04万hm2、经果林0.11万hm2、苗木基地建设0.061万hm2、中幼林抚育2.59万hm2。截止目前,固原市已完成移民迁出区生态治理面积5.122万hm2,其中:人工造林4.042万 hm2、封山育林1.027万hm2、育苗0.053万hm2。2014年上半年完成移民迁出区生态治理面积2.33万hm2,其中:人工造林 1.913 万 hm2、封山 育林 0.42万hm2。
2.1.1 注重规划,狠抓统筹 为了促进移民迁出区尽快恢复,固原市林业部门制定了《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规划》和《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实施方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每年将三北防护林工程五期、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以及退耕还林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优先向生态移民迁出区安排。对生态移民迁出区的现有坡耕地和宜林荒山,根据搬迁进度分年度进行造林绿化。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台塬地以发展经果林和苗木产业为主。对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荒山荒沟,采取封山育林措施,通过自然修复,逐步恢复林草植被。对移民迁出区原有的学校房屋及配套的动力通电线路、水井、水窖等基础设施继续保留,为后续生态林业建设提供保障[2]。
2.1.2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对移民迁出区退耕还林地、集体林地和“四旁”树木就近纳入国有林场管理,迁出区的退耕农户继续享受退耕还林(草)优惠政策;对零散分布的迁出区域由就近国有林场承包管护,形成了“林地有所属、林木有人管”的有效管理体系。同时,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采取企业、个人承包的办法,承包经营者可享受国家规定的造林补贴和管护经费,在林业部门统一指导下,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种苗培育等产业,提升生态恢复的质量和效益。
2.1.3 以质为先,强抓造林绿化工程质量关 在移民迁出区造林绿化工程中,重点以工程造林为主,管理周期为三年,按照造林成活率兑现资金,确保造林质量。具体要求是严把“五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作业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二是严把整地关,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确定科学合理的整地模式(主要应运了反坡带子田、鱼鳞坑、漏斗式集水坑、网格状栽植坑);三是严把苗木关,抓好苗木招标、储备、运输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工作,优先选用本地苗木,调运苗木做到“一签三证”,保证苗木质量;四是严把栽植关,应用截杆深栽、覆膜套袋、浸泡生根粉、保水剂等抗旱造林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五是严把造林验收关,每年造林工作结束后,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对达不到造林设计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造林质量[3]。
2.1.4 注重宣传,加强管护 切实保护好移民迁出区原有林地、林木资源,防止移民搬迁过程中,发生乱砍滥伐林木等毁林事件。①各县区在移民搬迁前,对移民迁出区的群众进行《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和区、市移民政策等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干部和移民群众法律法规的意识;②林业部门对生态移民迁出区的林地、林木提前进行核查、登记、接管,严肃查处乱砍伐林木等行为,保护好现有的林地和林木;③加强封山禁牧工作,组建巡查队,加大巡护和检查力度,严查违禁放牧,有效地保护了移民迁出区的林草植被。
2.2.1 大力发展经果林,经济效益明显 固原市生态移民迁出区共发展特色经果林0.16万hm2。原州区在寨科乡和河川乡生态移民迁出区种植红梅杏46.6hm2,隆德县在奠安乡生态移民迁出区种植核桃333.4hm2,西吉县在震湖乡种子岔迁出区试种经济林山楂73.3hm2。移民迁出去集中连片经济林建设,林地平均纯收入由原来的0.68万元·hm-2提高到0.98万元·hm-2,为当地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力调动了农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
2.2.2 组建国有林场,加强封育管理,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固原市移民迁出区共组建国有林场15个,雇用护林员200余人,原州区国有林场管护面积由生态移民迁出前的2.41万hm2增加到现在的7.73万hm2,西吉县国有林场管护面积由生态移民迁出前的0.8万hm2增加到现在的2.17万hm2。彭阳县将全县生态移民迁出区,按流域划分为三大区域,组扩建草庙、茹河、小园子3个林场,草庙林场管护面积达到1.07万hm2,占全县生态恢复用地面积的50%。原州区在寨科乡马渠与甘肃交界处的移民迁出区实施围栏封育面积0.2万hm2。各县区近3年来,通过不同的治理措施,治理和修复区林木绿化率已达到26%,植被盖度高达56%,据测定、测算,六盘山区有林地比无林地年侵蚀量减少41.76t·hm-2,全市治理区177.6万hm2林地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742万t。另外,实施工程造林、封山育林工程后,植被生长状况和生物多样性也明显改善[4]。
(1)随着生态移民迁出区面积加大,当地林业部门管护压力加大。随着生态移民迁出区大面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当地林业部门管护面积不断增加,管护压力增大,管护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2)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管护机构少,管护经费严重不足,管护人员有限。为了加强生态移民迁出区的管护,固原市各县(区)在生态移民迁出区新组建国有林场15个,而宁夏自治区编委仅批复4个国有林场机构,没有解决人员编制,林场管护人员紧缺,管护经费严重不足。
(3)个别迁出区人员滞留,影响迁出区整体规划与管理。生态移民迁出区整村搬迁后,部分村庄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农户未搬迁的现象,影响了生态移民迁出区的整体规划与生态修复管理工作。
(1)当地政府应尽快落实移民迁出区土地权属,明确管理主体。尽快做好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地类区分、面积核定和权属界定工作,明确移民迁出区土地的管理主体,确保在2017年之前将移民迁出区土地全部收归国有,为实施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2)加强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加快生态修复进程。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的原则,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5]。工程实施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等各项工程管理制度,保证生态修复工程规范、有序、高效推进。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根据不同自然条件、生态类型,确定合理生态修复模式和措施,把修复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建设[6]。
(3)增加管护林场,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坚持修复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成立国有林场、新建护林点、组建护林巡查队,加大禁牧封育和执法力度,积极争取新组建国有林场机构和人员编制。建立健全移民迁出区管护责任制,明确护林员的管护区域、管护任务和管护责任,多方筹措管护经费,协调解决生态移民迁出区遗留户的安置问题,切实巩固好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成果[7]。
[1]於方,周昊,许申来.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382-387.
[2]李贵祥,方向京,邵金平,等.昆阳磷矿山损毁林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3):49-52.
[3]陈兴祥.景洪市沧江新区生态植被恢复中的树种选择与配置[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3):139-142.
[4]景春梅,王东清,王峰,等.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同心县张家塬乡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3(3):88-90,126.
[5]兰立达,马茂江,郭小阳,等.映秀镇视野区地震灾后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9(2):12-15.
[6]尚海慧.宁夏生态移民区生态恢复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2(24):163-164.
[7]薛新乐,柳智平,田国江.宁夏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及管理问题探讨[J].甘肃林业科技,2011(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