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免疫抑制疾病及防制

2014-08-15 00:47
四川畜牧兽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呼肠马立克火鸡

张 勇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巴中 636000)

1 火鸡的免疫抑制疾病

1.1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多种火鸡和野鸟均可自然感染。

1.1.1 流行特点。火鸡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自然宿主,也是最常用的实验宿主。该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经蛋垂直传播,病火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携带有病毒。新生雏火鸡可因接种带毒的马立克疫苗而被感染,带毒的马立克疫苗和火鸡痘疫苗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1.1.2 临床症状及危害。急性感染火鸡表现为死前嗜睡,慢性患鸡则表现为矮小综合征,其生长发育停滞,羽毛生长不良,冠、髯苍白,运动失调,肢体麻痹。剖检见病鸡肝、脾肿大,肝脏、肌肉、肠道等组织,器官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腺胃肿胀、出血、坏死,胸腺、法氏囊萎缩。组织学检查可见各器官中有大量网状内皮细胞瘤增生。

1.2 马立克氏病(MD)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肿瘤疾病,其以导致外周神经、性腺、内脏器官、虹膜、皮肤和肌肉出现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

1.2.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入火鸡体内,污染的饲料、饮水也可传播本病。1日龄雏火鸡最易感染本病,2~18周龄火鸡也可发生本病,本病母火鸡比公火鸡易感。

1.2.2 临床症状及危害。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三种类型。

神经型:其常侵害周围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侵害。当坐骨神经受损时,病火鸡一侧腿不全或完全麻痹,其站立不稳,两腿伸展,呈“劈叉”姿势。当臂神经受损时,病鸡翅下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时,病鸡低头或斜颈。迷走神经受损时,病鸡嗉囊麻痹或膨大,食物不能下行。病鸡精神尚可,有食欲,但往往因饮不到水而脱水,因吃不到饲料而衰竭,因被其他鸡践踏而死亡,多数情况下病鸡被淘汰。

内脏型:常见于50日龄的火鸡。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冠苍白、皱缩,有的鸡冠呈紫黑色,病鸡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迅速消瘦,胸骨似刀锋,触诊腹部,能摸到硬块。病鸡脱水、昏迷,最后死亡。

眼型:此型较为少见,病火鸡瞳孔缩小(严重时仅有针尖大小),虹膜边缘不整齐,呈环状或斑点状,颜色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白色。轻者眼对光的反应迟钝,重者失明。

1.3 火鸡白血病(AL)

火鸡白血病病毒有不同的亚型,其中经典的A、B、C、D亚型主要在蛋用型火鸡体内引发淋巴样肿瘤。由于该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细胞,因而推测火鸡白血病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

1.3.1 流行特点。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发病的大多是4周龄以上的火鸡,随日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一般母火鸡比公火鸡易感。本病主要经垂直传播,病母火鸡的卵泡和输卵管中的病毒数量很多,其孵出的病雏的粪便带毒。

1.3.2 临床症状及危害。病火鸡消瘦,头部苍白,由于肝部肿大而导致腹部增大。用手指经泄殖腔可触摸到肿大的法氏囊。火鸡白血病感染率高的鸡群产蛋量很低。火鸡白血病一般发生于性成熟或即将性成熟的鸡群,一般多发生于16周龄以上的鸡。

1.4 火鸡传染性贫血病(CIA)

火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是一种既能垂直传播又能横向传播的病毒,主要侵害骨髓和胸腺、法氏囊,引起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碍。

1.4.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2~3周龄内的雏火鸡,以1~7日龄雏火鸡最易感。1日龄雏火鸡经口接种致病病毒后,10~16日龄开始发病,其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达50%。本病以肉火鸡尤其是公火鸡更易感染。本病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其与马立克氏病毒混合感染后可造成火鸡早期死亡,其与法氏囊病毒混合感染后可造成火鸡死亡率大幅升高。

1.4.2 临床症状及危害。病火鸡精神沉郁、消瘦、苍白,翅膀有皮炎或呈蓝翅,体重减轻,全身或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发病2~3d后开始死亡,死亡率为10%~50%。本病的最大危害是造成火鸡贫血。剖检见病火鸡肌肉、内脏苍白,肝、脾、肾肿大,腺胃黏膜、肌肉、皮下可见出血斑,胸腺和法氏囊明显萎缩。病火鸡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骨髓萎缩性变化。

1.5 呼肠孤病(REO)

1.5.1 流行特点。呼肠孤病毒可通过垂直或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主要发生于急性期。水平传播一般通过粪便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存在于高密度饲养的火鸡群中。7日龄的火鸡对致病性呼肠孤病毒非常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火鸡对该病的抵抗力逐步增强。从6~15周龄的正常火鸡群中很容易分离到呼肠孤病毒,呼肠孤病毒感染鸡群的发病情况主要取决于病毒的致病力。

1.5.2 临床症状及危害。病火鸡发生吸收障碍、免疫抑制及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患鸡生长缓慢,蹲伏,不愿走动,病鸡由于双侧跗关节上方、下方的指曲肌和跖伸肌水肿而跛行。慢性腱鞘炎可导致肌腱断裂。病鸡关节的关节液变黏稠,关节液内可见血色渗出物。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1.6.1 流行特点。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品种的火鸡均有易感性。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呈阴性的火鸡可于7日龄内感染发病,有母源抗体的火鸡多在母源抗体下降至较低水平时才感染发病。2~5周龄火鸡最易感染本病,11周龄以上火鸡也可感染发病。病火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传染源。火鸡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车辆等而感染,老鼠和甲虫等也可间接传播本病。

1.6.2 临床症状及危害。该病潜伏期为2~3d,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病程一般为6d左右。病火鸡早期表现为自啄肛门,随即腹泻,排白色黏稠或水样稀便。随着病情的发展,其食欲逐渐丧失,全身震颤,步态不稳,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升高,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病鸡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衰竭而亡。急性病火鸡出现症状当天死亡,发病3d达死亡高峰,以后死亡量逐渐减少。

2 防制

2.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全进全出制和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饲养管理,给火鸡提供清洁饮水,提供能量和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种鸡场的用药尽量与商品场分开,避免重复用药导致耐药菌株出现。

2.2 加强基础免疫 选择高质量弱毒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制订可行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火鸡流感疫苗、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及马立克氏病疫苗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好火鸡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及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效价不达标的应及时补免和加强免疫。

2.3 净化火鸡群 初生雏火鸡进入育雏室前要严格挑选,脐带愈合不良,有白痢、脐炎及瘫鸡,毛色不纯正、体重过小者全部淘汰。育雏期结束,转入育成舍前,结合选种进行一次挑选,对消瘦、排黄白样粪便、排绿粪的个体要严格淘汰。从育成舍转入产蛋舍前2~3周,每天早晨坚持巡群,发现异常个体立即淘汰。

2.4 加强环境消毒 对病死火鸡要按“四不一处理”原则处理。坚持定期消毒和不定期消毒相结合的方针,每周用三种以上的消毒药物对进场饲养人员、车辆、用具及饲养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猜你喜欢
呼肠马立克火鸡
呼肠孤病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火鸡感谢卡
简述猪呼肠孤病毒感染防治
卖火鸡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草鱼呼肠孤病毒096 vp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肾细胞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