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2014-08-15 00:48:49卫永亮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支原体肺部

卫永亮

(临汾市浮山县人民医院,山西浮山 042600)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在小儿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有发热症状,病情严重时可以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初期缺乏肺部X线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出现误诊及诊治不及时等情况发生,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可引发多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为提高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本研究选取临汾市浮山县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男性88例,女性40例。全部患儿中6个月~4岁患儿18例,占全部的14.75%;4岁~8岁76例,占全部患者的59.38%;8岁~12岁34例,占全部患者的25.87%。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第七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相关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除外肝脏疾病、心肌炎、结核等疾病患儿。

1.3 临床表现

患儿从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17 d,平均7 d,就诊患儿中,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患者105例,轻咳患者8例,伴有黏痰者12例,咳中带血患儿3例。全部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为37.8~39.6℃。听诊肺部呼吸音增粗的患儿59例,62例患儿可闻及肺部湿啰音,7例患儿出现哮鸣音。全部患儿未出现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及X线表现

全部患儿中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患者106例,占82.82%,白细胞升高(>10.4×109/L)患儿 19 例,占14.84%,白细胞降低者3例,占2.34%。血沉增快20例,占15.63%。采用ELISA法对全部患儿进行检测,血清MP-IgM均为阳性。冷凝集试验83例为阳性,占64.84%。另有8例患儿出现心电图异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

全部患儿均进行胸部X线检查,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部纹理增粗、紊乱及斑片状阴影,以单侧发病为主,常累及1~2个肺段。9例患儿出现小量胸腔积液。X线表现中,右肺出现斑片状阴影患者56例,左肺出现斑片状阴影者39例,双肺出现斑片状阴影者33例。

1.5 治疗方法

使用支原体敏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溶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连续应用5 d,5 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口服连续3 d为1个疗程,期间间隔3 d,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阿奇霉素过敏患儿使用红霉素30 mg/(kg·d),溶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7 d。治疗过程中,全部患儿均给予退烧、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对于病情进展迅速且病情严重支原体肺炎患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注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6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治疗效果评价。治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发热、咳嗽,X线检查肺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X线显示肺部征象明显好转;有效: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好转,体温降低,咳嗽好转,X线显示肺部征象较之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X线检查肺部无好转。以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2 结果

采用支原体敏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规律治疗,全部患儿病情均有改善,治疗1周时8例患者治愈出院,显效46例,有效68例,无效6例,治疗2周后,65例患者治愈出院,显效34例,有效29例。经3周规律治疗后,全部患者均达临床治愈标准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 d。全部患者经治疗后退热时间为4~13 d,平均7 d。啰音消失时间为7~21 d,平均时间为16 d。出院前复查胸部X线片,阴影消失或好转,随访4周,肺部表现全部恢复正常。

3 讨论

支原体是目前已知的可以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其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占呼吸道感染的16.7% ~ 40.6%[2,3],由于其可以引发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引起临床上的广泛重视。

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存在支原体的直接侵犯及免疫损伤两方面。一方面,肺炎支原体在与黏膜及呼吸道上皮接触后,会紧紧附着,吸附的同时会释放过氧化氢、蛋白酶、神经毒素等物质,引起黏膜上皮的损害从而直接侵犯机体。另一方面,机体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产生相应的自身免疫抗体,如IgM、IgG、STgA等,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存在部分与人心、脑、肾、肝等组织器官相同的共同抗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形成的自身抗体会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相应器官的损伤[4]。治疗方面,由于肺炎支原体含有DNA和RNA,且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影响细胞壁成的抗生素对支原体个感染无效,其他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由于临床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可以抑制蛋白质合成,同时具有组织渗透性好,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在临床儿科得到广泛使用。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

通过对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以4~8岁为多,占全部患者的59.84%。发病时间多在冬春季,考虑与该阶段小儿呼吸道发育不完善及冬春季室内活动增加所致。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肺部听诊可以闻及呼吸音改变。X线检查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以单侧为主。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结合病史、体征、X线检查及实验室诊断可以早期确诊,当患儿发生支原体肺炎时,应当行心、肝等其他组织器官的检查,以便做到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小儿肺炎当中常见的类型之一,通过总结分析其症状、体征、X线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同时一经诊断,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外,还要注意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1]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德 莉,李 贵,李 清,等.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状况[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6):1054-1055.

[3] 林美玲,陈美莲,陈忠城.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01-2902.

[4] 董宗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43-245.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支原体肺部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些内容要清楚
科学导报(2023年77期)2023-11-08 00:27:03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6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3:58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4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