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惺,梁子川
(1.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41;(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转型,企业和企业家都呈现出集群式发展,新型创业者的刺激带动了新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本身酝酿出更多的创业机会。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一种新的就业趋势,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创业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西方发达国家自20 世纪初就开始进行创业教育,他们认为创业教育对促进创业非常重要。曾经有美国学者做了关于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决策的专题研究,发现具有多元创业教育经验的学生,在创业时能更好的处理复杂情况,同时,在接受创业教育前后,学生在决定是否创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更愿意承担风险,更易于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定[1]。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集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着重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创业精神培养方面,我国所实施的创业教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创业能力训练中还缺少针对性的训练。创业能力,就是发现商机、捕获商机、整合资源、创新价值的能力,就是创业者把构想转变为现实的创造力。大学生应具备的的创业能力有三:创新精神学习的能力、资源获取的能力、把握市场动向的能力。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主要由创业倾向所决定,因此,我们以创业倾向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出发点,围绕这一命题展开调查。
(一)创业的倾向性
近几年,进一步发展的创业教育和社会大环境提供了较好的创业机会,这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有了自主创业的意向。但由于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的限制,是否能真正创业则有许多不确定性。归纳起来,限制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经营经验和创业资金的缺乏。尽管大学生们创业意愿较强,但由于各种制约条件,多数人并不急于创业。显然,大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身条件,选择是理性的。我们将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分为10个方面,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创业伙伴、政府政策、资金条件、市场大环境、个人能力及社会经验、创业机会、创业项目、专业知识及其它。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其中34%的学生认为创业初的资金条件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个人能力及社会经验,占到了22.9%。之后是家庭经济条件、市场大环境、创业机会各占1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资金和经验缺乏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2.推动创业成功的自信心。大学生创业之初必须要具备创业成功的信心和决心,而这种自信又取决于对创业风险的认识和对自身能力的判断,这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大学生创业群体过分夸大“创业能力”一项。在问卷中列出的11种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中,“创业者的领导能力”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因素,高达65.4%的人认为“非常重要”。尽管对多数成功的新企业来说,有能力了解他人需求和说服他人很重要,但现实中,许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并不具备很强领导能力和领袖气质。除了领导能力被过分强调外,在资金储备、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也都有被夸大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2]。
(二)创业能力的测试与学生自我评估
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测试,我们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相关问题:创业精神与创业意愿,创新意识与个人学习能力,资源获得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企业运作与市场知识的掌握。通过被调查者的自我测评,分析大学生是否具有上述能力的水平。测试问题分为五个层次:非常认可,相对认可,一般,比较不认可、非常不认可。统计时,依次按5,4,3,2,1 加权记分,通过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算出被调查者针对各个问题上的得分值,其中分值越接近5,说明大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越强,或者说在这一方面较有自信。
1.创业精神和创业意愿。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大学生渴望拥有个人的业务愿望最强,41.7%的非常认可。但在是否愿意减少经济收入,以换取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方面,分值较低。由此可见,个人理想和行动实现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创业精神远没有他们的创业意愿强烈。
2.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调查和分析显示,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同时,对创业的新知识也有强烈的需求,这表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习能力并不等价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精髓在于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的实质是在批判中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转换为创新的成果。通过测评分析,可以较明确的评量出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有较强的学习意愿、有知识更新、过程学习以及知识转化等方面的学习能力;但在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习和提高。
3.个人管理意识与主动获取资源能力。个人管理的能力就是指人对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时间的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协调关系的综合能力。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管理意识,但在资源获取能力方面,自信心不足,与现实差距也较大。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功企业家,都具备很强的资源获取能力,这是成功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4.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也是人们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各种需求的交流过程。它主要反映的是个人或群体寻求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测评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协调沟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5.对企业运作、市场知识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从两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其一,对公司的运作知识与运作程序有无较深的认识,大部分参加调查的学生认为,只要对公司运作有一般认识就可以了;其二,有无丰富的市场知识,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与能否较好地推广公司产品关系一般。调查表明,大学生缺少企业运作方面经验,同时对市场认知能力不高,自信心不足,在各项评分中这部分分值最低,也应该是今后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创业教育并没有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大学生群体对当前的创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创业综合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加大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成立学校、系部两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在学校内宣传并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了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的科研平台可为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全面开放,每个学生指定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教师科研考核上,对支持“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科研项目给予政策倾斜,调动承担科研的教师参与“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更高更好的创新和创业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力丰富创业专业,走多元化发展路线,着力开展创业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际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在专业课中和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中,不断提升创业意识和加强创业能力的教育;鼓励组建跨系部、跨学科的创业教学团队,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指导能力;利用各个实习单位的不同优势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积极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参与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在理论培训、研究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给校外指导教师和单位提供优先[3]。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在着重加强专业特色的基础之上,把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科学地结合,并在现有课程体系框架下增加大学生创业训练的课程和内容;加强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已开设课程建设,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选修课程;汲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编撰适合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高质创业教育教材;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讨论式、案例式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采取奖励措施,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对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学校给予创新学分认定,优先支持这部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学生评先、评优等事宜上给予优先考虑;主管教学、学生管理的部门重点牵头组织好学科竞赛、学生科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活动;各系部结合实际,通过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专题讲座、创业论坛、模拟实践等,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现阶段进行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在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必须在创业能力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增加创业课程设置,逐步增加创业教育的学时学分;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立创业者协会等;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体验和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个性和心理特征。
[1][美]阿玛尔·毕海德(Amar V.Bhide)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J].魏如山,马志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2]杨永华.大学创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美]杰弗里·帝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J].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