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尧,侯雨乐
(阿坝师专人文社会科学系,四川 汶川 623002)
藏族是我国十分古老而且具有十分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以拉萨为中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部分地区聚集生活,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藏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淳朴的民居民风。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藏民重要的聚集地之一,是四川第二大藏区,位于四川的西北部,与甘肃省、青海省接壤,风景秀丽,有着十分浓郁的民族风风情,阿坝州有着九寨沟等众多世界知名的旅游风景区,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还拥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无论是黄金还是大理石资源,都极为丰富。阿坝州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一路发展到今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有着十分浓郁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地方。
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民居建筑也会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阿坝藏区因受地理环境、方言以及经济类型的影响,在很多文化习惯上都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因此也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民居形态,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目光。
(1)气候特征。四川阿坝藏区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总面积10435km2,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阿坝藏区的海拔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的,在此地,气温也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随着海拔的递增,而逐渐降低。所以,在阿坝藏区中,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气温是不尽相同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不断降低。在海拔较低的西北部,地形普遍为丘状高原,这里的气候是大陆高原性气候,气温一年四季都很缓和,春夏秋冬并无十分明显的气温变化,一年四季平均温度都在零度以上,但不会超过5℃。在山原地带,则是温凉的半湿润气候,这里有着明显的干湿季变化,高山和河谷气候差异很大,高山地区潮湿寒冷,河谷则干燥温凉。在高山峡谷地带,气候则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4100m的坡谷地带,属于寒温带,这里常年都属于冬季状态,到了更高一些的海拔4000m以上的地方,就已经属于寒带,积雪很厚,长冬无夏,十分寒冷。
(2)地形特征。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四川的西北部,与甘肃、青海二省接壤,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高山峡谷区、山原区和高原区。但是,在阿坝藏区中,最主要的地形还是高原和高山峡谷,同时在高原和高山峡谷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的地带,阿坝藏区的传统民居也普遍是以适应这样的地形条件为前提而进行设计建造的,可以说,阿坝藏区的地形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特征。
四川阿坝藏区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其历史的悠久是不容置疑的,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阿坝藏区人民的智慧,也在对民居的建造中显露无余。阿坝藏区的居民主要聚居在山区和高原,在无数前辈的经验积淀中,藏民形成了一个个藏式的村落,村落中有安全的防范体系和科学的内部设置,形成了完善的生活区域和美丽的藏区风光。
四川阿坝藏区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地区,在城市化日益加速的今天,仍然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阿坝藏区的建筑都十分具有当地特色,究其根本,是阿坝藏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所导致的。阿坝藏区的民居建筑,整体风格有着很大的一致性,都有着前院低、后院高的特点,在阿坝县城附近的藏族民居建筑呈现出的特色是“宝塔”式的,这里的藏民在建造房屋的时候普遍用黄土和石料作为基本材料,通过不断的加固、垒高,进行建造,在建造之中,通常在一开始使用很多材料使得底部变宽,但是越往上建,用料越少,墙体越薄,这就形成了外观类似“宝塔”的建筑。这种建筑的内里也有着极为精妙的构造,房间内用木板间隔,分为三层,第一层用以堆放杂物,饲养牲畜,人一般都居住在第二层,这样能有效的避免潮湿和阴冷。在人居住的二层,卧室和厨房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屋子里会有一个经堂,供奉藏民们信仰的藏传佛教教派相关的佛像和经文等,一般来说,经堂的大小甚至比卧室要大,可以见得宗教信仰在藏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除了主楼以外,通常“宝塔”外还有着精致的前院,在前院中,藏民可以种植自己需要的蔬菜和花草等。
虽然都是藏区。但是,阿坝藏区的建筑风格和其他藏区相比,还是有着很强的地域特色的,其他藏区的民居普遍以石雕楼为主,而阿坝藏区的民居楼则多采用泥土加石材的方法建造而成,并且普遍分布在大小河流的两岸,阿坝藏区独具特色的民居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阿坝藏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特征,也十分符合山地农区和高原牧区的地形地貌,是无数藏区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劳动的成果。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各有不同,因此所表现出来居民的民居建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阿坝藏区因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民居建筑特色,吸引着人们的欣赏和研究。阿坝藏区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源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更是源于对阿坝藏区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初衷,在阿坝藏区,民居建筑中的很多元素都是和阿坝藏区复杂的地形和独特的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是阿坝藏区十分独特的景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阿坝藏区的文化内涵,使得阿坝藏区的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1)气候因素的影响。一个地方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指一个地方长期以来由于热量条件以及水份条件变化所形成的独特的天气特征,主要可以体现在冷、热、潮湿、干燥等等方面,同时也可以通过天气现象来体现,比如,风、雨、雪、雷电等等。阿坝藏区地处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四川的西北部,与甘肃、青海接壤,海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气温随着海拔的递增而逐渐降低。阿坝地区温度较四川省内其他区域来讲,在同一时期其温度相对偏低,因此从整体来说,阿坝藏区的民居住宅一般都选择在避风并且日照充足的的地区大面积聚集建造,这样的建筑模式让阿坝藏区的居民们在居住的时候房屋更加的保暖。并且,阿坝藏区藏民在建造民居的时候普遍采用泥土和石材搭配进行垒高的方式,每栋房屋的楼顶上还有一根大约两米左右的,用以排出房内的污水的木笕,这样建造出来的建筑不仅墙体厚实,安全保暖,更有着很强的功能性,方便舒适。而且建筑物的屋顶普遍也都进行了加固,在雨季来临的时候,使房屋的抗御降水的能力更强,在雨水侵袭的时候,使房屋不会漏雨,也很少会破损。
(2)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四川阿坝藏区,人们主要在山地居住,在高原进行放牧,阿坝藏区的地形十分复杂并且险峻,地形独特,丰富多样,有高山峡谷区、山原区和高原区。所以,在阿坝藏区中,藏民们对于居住地的选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总之,是要在适应阿坝地区地形的前提下进行民居的建造。阿坝藏区的民居形式主要是“宝塔”型的楼体,这种建筑形式和阿坝藏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是分不开的,但是,地形对阿坝藏区藏民们的民居样式选择的影响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在阿坝藏区,由于地形崎岖,导致交通极为不便,这就使得居民在建造民居的时候无法从外面将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运送进来,当地人民为了居住迫不得已只能就地取材,阿坝藏区有什么,建房子就用什么,建造出了不同的民居类型来抵御严寒,于是,阿坝藏区丰富的木材和石材的资源就派上了很大的用场,阿坝藏民用最基本的泥土、木材和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了具有阿坝藏区浓郁民族特色的民居,这不仅体现了阿坝藏区的自然环境特色,更体现了阿坝藏区劳动人民值得称赞的智慧。
阿坝藏区的居民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房屋的设计元素也充分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情况。因为阿坝藏区地处高原,人烟稀少,缺少像其他平原地区一样的生机和活力,所以,阿坝藏区的人民在建筑房屋的时候十分注意房屋与地形的一致性,无论是使用材料还是房屋形状都和高原保持高度的和谐,让人一看就会感觉舒服,充满生机和希望。
自战国时期至今,阿坝藏区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如今,阿坝藏区作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无数的游客们前来观看这些有着丰富内涵的美丽景观。阿坝地区的自然风光不仅吸引了游客,更影响着无数阿坝藏区人民的生活起居,如今,这些被阿坝藏区独特地形地貌和自然因素影响着的藏民传统民居已经成为了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文化瑰宝,作为藏族聚居的地方,阿坝地区也肩负着将藏族文化传递到更大更远地方的使命,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阿坝藏区一定会排除万难,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