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5 00:55
时代农机 2014年1期
关键词:城乡农民农村

舒 婧

(中共铜仁市委党校,贵州 铜仁 554300)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城乡经济日益融合,城乡功能转型加速进行。中国北京、上海、苏南及“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城市,凭借其发达的经济条件,不失时机地在城乡结构发展模式上做了一些尝试,如珠江三角洲的“以城带乡”模式、上海的“城乡统筹规划”模式、北京的“工农协作、城乡结合”模式、“苏南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其它地区的城乡结构的转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效各不相同,尤其在西部贫困地区这种差距更大,存在的问题更多,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民可持续发展难度大。在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中,农民增收主要是靠“农家乐”的经营以及相关种植行业中的服务业,其增收渠道少、手段相对单一,对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等方面涉足较少、农产品附加值的充分挖掘工作欠缺,农民得实惠较少,再加之各种就业机会对农民倾斜较少,故农民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难度。

(2)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农村房屋产权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随着农村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农村房屋产权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完善相关规定、明确界定农村房屋产权的取得和转让,以减少农村房屋产权纠纷,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3)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集镇建设等制度不健全。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模式来进行运作的,但是在其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虽然有村委会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但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等没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公司给予的“土地分红”,而不能对这种分红数额的多少提出异议,这些都将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当地居民与政府或投资商日后冲突的隐患。

(4)农村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思想的制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偏重于城区,从而忽略了对农村的投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绝大部分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在一些城市居民已经充分享受了的项目方面,如天然气、电网、宽带等,在农村还未普及。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尽管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政府采取了部门包村、干部入户、专业培训、上门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民,但农民在生活观念、择业观念等方面仍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也就是说,农村城市化好办,农民市民化难办。

(6)其它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相对滞后。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往往是经济一体化在先,其它一体化在后。目前,城乡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其它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相对滞后就成了城乡全面一体化建设的制擎,基础教育、文化活动、城乡管理体制改革、财政支农配套政策改革等方面都成为继续深化经济城乡一体化的严重制约因素。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其它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步伐必须跟上。

3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要按照倾斜农业、再造农村、扶助农民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相关财政支农配套政策,优先保障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为城乡统筹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撑。

(2)加大农民可持续发展力度。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城乡居民单靠“农家乐”的经营以及在相关种植业来提高收入,其增收渠道少、手段相对单一。在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化中,除了优先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业外,还可以走由农业向服务业和新型工业转型的道路,可以引入出版业、食品制造业、印刷包装业、服装服饰业、旅游工艺制造业、家具装饰制造业、工业设计业等无污染、有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以提升本地综合竞争力,促进本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提高农民生存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引导就业”的思路,抓好农民培训就业工作,进一步规范培训管理,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生存能力。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指农户之间在生产经营上互助合作的程度。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高,越能提高农民在市场谈判中的地位,增强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好的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采用了“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来实现农业产业化。但龙头企业与农户是不同利益主体,仅仅做大做强一两个龙头企业是不够的,因为如果龙头企业少,竞争不充分,就极易形成价格垄断,挤压农民的增收空问。因此,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这是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联合起来与龙头企业和中间商平衡利益关系的必由之路

(4)建立和完善相关改革制度,把农民转变为所有者兼生产者。过去的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等不利于土地的增值,而通过改革后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出租金最多仅有目前土地使用权市场价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极度偏低,其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地转化为土地资本。针对此问题,政府应解决好农民的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率偏低的问题,使农民向企业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真正股权化,并以此为基础解决失地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社保的资金。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部分“5060”以下人员认为逐年购买社保投资周期长,回报周期长,不如等到女50岁或男60 岁以前一次性购买,故而参保积极性不高。这种思想对推广社保覆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继续按照变土地保障为社会保障的思路,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妥善地将农业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6)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是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妥善、依法、有序地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量化、处置工作,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要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晓权、处置决定权和分配受益权,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人,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各项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和实物登记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干部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资金管理事务透明化政策,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法制和监督体系,有效控制和避免腐败的产生,让群众放心。

(7)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一是切实办好农村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统一的城乡教育体系,完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健全城乡中小学对口帮扶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二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以乡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三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政府要增加财政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1]武兆瑞.关于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2009,(9).

[2]陈之权.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在首届广东工业城市化发展进程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J].城乡建设,2010,(3)

[3]马恩成.珠江三角洲的乡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0,(8).

猜你喜欢
城乡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