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荣,于文丽,曹国君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本文总结了2011-05~2012-10对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开展的家庭护理知识教育,进行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开展家庭护理知识教育,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达91%、对服务的满意率达93.6%,患儿均在门诊治愈,无交叉感染发生。笔者认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护理知识教育,能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对抑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做好家庭消毒隔离及患儿护理、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是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春夏季是高发季节,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发生水泡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主要通过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等传播。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7~10d可自行痊愈,少数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个别发展为重症。因此,手足口病大多以门诊治疗和家庭护理为主。2011年5月起,我院门诊开展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知识普及和教育,对抑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患儿疾病的转归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2011-05~2012-10,我院儿科门诊收治手足口病患者890例,其中男466例,女424例,年龄11个月~6岁,平均2.3岁。护理知识教育的对象为患儿的家长,共计1357人。
1.2.1 讲解:在患儿候诊、就诊、门诊输液过程中进行,采取个别或集体的形式,由高年资的护士进行讲解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根据患儿家长的需要,进行一对一或小讲座的形式回答患儿家长提出的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知识和问题。
1.2.2 板报宣传:在候诊区和手足口病的诊室,利用宣传板进行宣传。患儿在候诊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宣传板了解手足口病的表现、治疗、护理知识。
1.2.3 健康处方的发放:将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印成健康教育的小处方,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发放给家长,以便带回家遇到问题时阅读查看,对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提供支持服务。
1.2.4 影像播放:利用候诊区和电梯旁悬挂的大屏幕播放手足口病护理知识影像资料,直观生动。即能满足患儿的影像色彩好奇心,又能减轻候诊时患儿家长的着急焦虑情绪,普及手足口的防治和护理知识。
1.3.1 基本护理知识指导:向患儿家长提供有关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护理知识,帮助其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特征等。指导患儿家长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患儿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时应立即就诊。
1.3.2 消毒隔离知识指导: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触而传播。一旦感染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直至退热、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两周[1]。告知家长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空气的对流,保持空气清新;患儿的衣服、被褥要在日光下暴晒;注意环境卫生,做到室内清洁,保持合适的温湿度;患儿用过的物品、玩具、餐具耐湿耐热的煮沸30min,粪便及排泄物用2%漂白粉溶液浸泡2h倾倒。
1.3.3 手、足、口腔护理知识: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在儿科门诊洗漱间张贴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标识,教会家长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儿童的手部清洁。患儿手、足部可出现疱疹,家长应为患儿修剪指甲,避免抓挠,防止疱疹液渗出污染其他部位引起交叉感染,疱疹破溃者可涂1%龙胆紫。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小的患儿家长要用生理盐水棉签帮其清洁擦拭口腔,口腔有溃疡时,可用西瓜霜和锡类散涂擦患处,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B族。
1.3.4 发热护理和饮食护理:患儿的体温不超过38.5℃,可注意观察,不要急于用退热剂,可给患儿多饮水,用30%的酒精或温水擦浴,动作轻柔,以免擦破疱疹,可给予患儿头部冷敷。体温在38.5℃以上,遵医嘱服用退热剂,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刺激性小、清谈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
共发放调查问卷1357份,收回1357份,手足口病护理知识知晓率达91%,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率为93.6%。890例患儿均门诊治愈,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好发于春夏季,以婴幼儿多见,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以门诊治疗和家庭护理为主。开展家庭护理知识教育,可提高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和家庭护理能力,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使家长认识到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和物品消毒等工作,在隔离期内不将患儿带到公共场所,抑制手足口病在社会上传播。开展家庭护理知识教育,提高了家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营造了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1]农光民,刘艳明.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