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感染者行为干预中的体会

2014-08-15 00:49余昕桐苏红梅于文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艾滋病毒艾滋病医务人员

姚 红,余昕桐,苏红梅,于文丽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随着社会人群艾滋病人(AIDS)及病毒感染病人(HIV)的发病率逐年增多[1],艾滋病人(AIDS)和病毒感染病人(HIV)相关合并症住院治疗过程中,因隐性感染病人存在,HIV 医源性感染和传播的预防控制,成为严重威胁医务人员及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开展了入院病人侵入性检查、手术、输血HIV 初筛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报告艾滋病毒感染病人,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确正试验诊断报告,2003年起因我院首例住院病人HIV 报告阳性,《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管理条例》治疗指导意见,持续开展了门诊病人HIV 自愿检测、艾滋病预防文字宣传手册、AIDS疾病咨询指导、在职医务人员艾滋病感染预防等防护教育。医务人员在艾滋病毒感染病人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以人文关怀方式,对艾滋病毒感染病人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心里健康教育、配合整体专科护理,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患者顺利度过基础病治疗和机会性感染的关键。据有关资料报道艾滋病人及HIV 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和控制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毒感染病人心理压力,增强自身免疫力

1.1 消除疾病恐惧

因艾滋病是尚未完全攻克的医学难题,艾滋病感染病人普遍具有非常恐惧心理。由于对疾病知识缺乏,在新发感染确诊时感到自己会马上死掉、很害怕,严重病人出现自杀行为倾向,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持续性的压力可使机体平衡失调,免疫力降低。我们医务人员要善于体会病人承受的生理和心里双重折磨,善于感受病人羞耻和内疚的精神痛苦。引导病人勇于面对疾病,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和细微诉求,详细询问病史、感染途径,帮助病人解心结,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相信科学,树立治疗信心,有效缓解压力。

1.2 消除歧视恐惧

由于这种病的特殊性艾滋病毒感染病人怕失去工作、怕医院拒绝治疗。认为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心里充满了怨恨,防备和警惕。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更敏感、羞怯,不愿意表达。HIV 在很多人眼里与性乱、吸毒上等号。传统社会偏见,HIV 病人产生很大心理压力,影响病人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治疗的配合性。医患沟通时注意倾听,做到尊重、理解、不评判,在严格保密原则下进行平等交流。决不允许对艾滋病毒感染病人歧视、推诿和拒绝接诊。对患者姓名、工作单位应绝对保密。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关系,引导患者走出心里阴影,调整良好心态,增强免疫力,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主观能的性起着重要作用[2]。

1.3 消除遗弃恐惧

艾滋病毒感染病人(HIV)很孤独、病人很脆弱,因为疾病使整个家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创伤。艾滋病毒感染病人怕失去家庭温暖、怕亲人、朋友疏远,内心深深悔恨、自责,对亲人、家人存在愧疚心理。不怕疾病、不怕死亡,但艾滋病带来的压力,让人窒息。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一针有效安慰剂,而且是目前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因为他们复杂的心理、封闭、绝望、不能控制的坏情绪,影响病人对疾病认知程度,除了医生没有可相信和倾诉的对象,医务人员要善待病人、关心病人,让病人享受到公民平等就医权利。偏见、歧视、疏远是防治大敌。如果病人遭到遗弃,为了生活隐瞒病史,甚至产生报复行为,对社会造成更大危害[3]。主动做好家属工作和日常生活指导。

2 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艾滋病毒感染病人危险行为,增加社会责任感

2.1 HIV 日常生活防护健康教育,实现自我纠正

受传统观念影响,艾滋病毒感染病人存在社会道德规范谴责,因而病人有矛盾感,耻辱感、负罪感。心情焦虑,非常担心疾病传染自己家人,首先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指导家属安抚、陪伴。家属的鼓励与安慰,使病人树立治疗信心。艾滋病不是食源性疾病,不会因日常共用餐具感染疾病。鼓励病人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好病人日常家庭生活防护指导,因感染病人易发生口腔黏膜溃疡,家庭成员之间不应共用牙具、剃须刀等危险日用品。HIV 单阳家庭夫妻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注意杜绝非礼节性亲吻。

2.2 HIV 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实现自我改变,由于躯体疾病和生活的改变,HIV 病人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向病人宣传疾病知识,还有责任承担社会教育的任务,及时向病人宣传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初筛、免费母婴阻断、免费义务教育、经济困难人员免费服药和国家提供救治关怀。以良好态度,积极干预行为,端正感染病人医疗救治的科学态度,鼓励病人做到不隐瞒病史,不到非正规的医疗诊所就医,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社会公众感染的传播。消除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的想法,改变自己放纵危险行为。吸毒者不共用针具,性感染者,要洁身自爱,保持一个性伴侣。

3 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艾滋病毒感染病人对疾病认知态度,增强道德伦理认识

3.1 HIV 病人健康教育管理,注重引导性

艾滋病人焦虑和抑郁的心理为普遍并发症。通过我们医务人员疾病健康教育,积极的引导艾滋病毒感染病人面对生活,改变了病人认为疾病无药可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心里。科学发展证实,艾滋病已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繁殖需要一定时间,艾滋病毒感染者(HIV)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样,在开始阶段,没有明显症状,通过早期检测、早期抗病毒治疗,只要坚持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病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目前,据有关资料报告,按世界卫生组织HIV 治疗的新标准,感染者一旦确诊CD4细胞计数少于500个/立方米,就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4]。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出现后,预计艾滋病毒感染者生存期比正常人平均寿命少5~10年,根据现有的医学水平,一个人20岁时感染艾滋病毒,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存活近70岁。HIV 感染病人较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HIV 相关并发症死亡。同时传播感染他人的几率降低,使社会性感染减少。

3.2 HIV 病人健康教育管理,注重适用性

随着病人自我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为了医疗保密原则和实施隔离防护治疗,使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应对来自个人、环境方面不利因素影响,病人应妥善安置于单人病室,保持一个安静环境,保证病人的休息与睡眠。针对HIV 疫情特点,普通人群发病率逐年增多情况,健康教育注重对病人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对故意隐瞒病情造成疾病传播要承担社会行事责任。帮助病人提高伦理认识态度,促进病人改变以往不良行为,对自己体内物质血液、体液、分泌物能做到主动严格消毒,艾滋病毒感染控制成为病人一种自觉习惯。达到自省、自警效果。以良好的社会公德,积极应对新生活,做好疾病自我保健。

防治艾滋病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医务工作者对HIV 的态度不仅关系到病人痛苦多少,还承担有社会义务教育,防治艾滋病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开展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解除病人恐惧,消除偏见,歧视,使艾滋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1]荣玉萍,桂希恩,邓莉平,等.HIV 职业暴露83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14-2616

[2]鲁胜利,陈三虎.对“染艾者”干预的同时不忘心理疏导[J].健康报,2013,12:18

[3]李亚洁,李海兰,张秀华.临床护士对AIDS伦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66-67

[4]郑灵巧.艾滋病治疗启动还须提早[J].健康报,2014,1:2

猜你喜欢
艾滋病毒艾滋病医务人员
《 世界艾滋病日》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我国女性艾滋病毒携带者的生育权选择探析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10 个事实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十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