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失衡研究

2014-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师生生态

张 琦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不论是上世纪的“方法时代”,还是21世纪的“后方法时代”,所有的外语界研究和尝试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能力。然而在百年来外语研究蓬勃发展、学习理论层出不穷、教学方法琳琅满目的过程中,当某一理论或方法的效果欠佳,人们就归结为它的失败,进而寻找其他理论或方法来替代,或归结为教师教学、学生自身的问题。“生态语言学”概念的提出就是语言学者对长久以来外语学习研究的反思和深省。片面单一的研究语言学习的某一方面是狭隘和错误的。语言是有其独特发展规律的有特质的生命体,是有机能的生态系统。生态外语教学从整体统一协作平衡的角度看待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才能更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

一、生态外语教学观

虽然 Haugen于 1972年就提出了“语言生态学”(ecolinguistics)的概念,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语言生态学”才真正受到充分重视。“语言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一定的语言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学科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any given language and its environment)[1],是以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的。不同于社会语言学主要侧重“社会环境”和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主体人,生态语言学关注的不仅是语言与环境关系、语言主体之间关系、语言学习者与环境关系,重视语言多样性(diversity)与能动性(dynamics)、强调环境对语言、学习主体的影响。生态教学观“提倡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合作原则;提倡利益平衡的双赢原则;提倡个体整体协调一致的原则”[2]。所以较之于其他外语教学观,生态教学观不是孤立地强调外语教学中某一方面的关系,而是较全面地分析外语教学中诸因素的关系,注重全面地认识内各种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这些关系之间互相依存又制约的关系,且重视各种关系之间的配合与平衡,倡导统领全局、面面俱到、均衡发展,避免“顾此失彼”、“过犹不及”。

随着生态语言学基本观点影响至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理论等领域,生态外语教学观也正在形成之中。生态外语教学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广阔的视野与深刻的剖析,它不仅批判了传统外语教学观的弊端,而且指出了当代主流外语教学观的不足之处,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观念、并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生态外语教学观比较集中关注的问题有三方面,“外语学习是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与外界环境互动的过程”、“外语教学中多种因素互相依存与制约,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能动性使外语教学长生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3]。

二、外语教学的生态失衡

宏观上全球是一个生态体系,微观上外语教学也是一个小生态体系,其中的多种因素相互依存和制约,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外语教学生态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三部分组成。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生态关联性,二是生态适应性,三是生态共生性,四是生态平衡性[4]。但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界对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忽视生态性,对其中的诸多因素的认识时常存在片面性。正确处理教学生态环境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年来热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以及信息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从最初传统外语教学观极端的“教师中心”观点激变为“学生主体”模式而忽略“教师主导”的前提,或现代教育手段的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以及在信息化发展的冲击下薄弱的师生关系、过于依赖的师机(教师-计算机)关系和生机(学生-计算机)关系。这些生态中的因素激变、之间关系的亲疏和矛盾都影响着语言教学。这些外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因素之间产生的一对对矛盾相互交错,清晰地认识与有效地处理每一矛盾内部的双方及它们与其他矛盾的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的方向、特点和成效。

生态的构成因素中最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三方面,其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因素,环境是客体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众多交互关系中,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及方法的关系、师生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关系等等[5]。在现实的外语中存在很多失衡现象,如生态主体的地位不平衡、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不平衡、应试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目标不平衡、语言学习的输入与输出不平衡等[6]。

三、主客体之间的生态失衡

作为教学生态系统中最主要因素的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教学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及主客体学生与环境(本文重点关注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教改项目“英语教学的生态平衡研究”的主要关注点。重点探究在信息化发展和现代技术普及的背景下,以及“学生自主”理论推广运用过程中,外语是否存在失衡现象,如主体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否不平衡、生态主体师生与环境(主要是现代教学模式和手段)是否不平衡。在针对浙江树人大学 2013年入学的工商管理专业168位同学的调查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结果,解答了以上的研究问题。其中研究中指的“机”是指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各种课堂内外使用到的教学手段(如手机、mp3、平板电脑、相机、有线或局域网络、wifi、QQ、微信、软件、学习系统、多媒体设备等等)。

1.“师生”与“生生”关系失衡

针对168位非英语专业同学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68.8%的学生觉得和老师的关系一般,17.6%觉得关系疏离;觉得和老师关系亲密的学生占23.5%,而在64.7%的受访学生认为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和同学在一起;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完成学习任务时,47.1%的学生会首先去找同学一起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才会去找老师,只有 17.6%的学生会第一时间请教老师。虽然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显失衡,学生“不爱”和老师互动,一是由于中国学生内敛被动的学习个性以及“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他们会自己研究或通过同学、网络等交流方式解决学习难题,或干脆就听之任之、一知半解;但这样的自主83.2%是在课外实现,在英语课堂上67.9%的同学还是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学计划,并无想要参与到教学材料选择、任务安排、效果评价中。通过问卷数据比对不难看出“师生”与“生生”关系在课堂内外都失衡了。课堂上是“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课堂外是“学生主体、教师客体”。在课堂上教师应更多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学生应转换被动学习的思想主动接触老师、反馈学习意见和需求;课堂外教师不能完全“放手”,避免课后学生找不着老师或教师对学生情况“不闻不问”。教师可以一周安排一两个小时的“office hour”答疑时间,或课下通过网络和同学们保持互动、跟进学生们的学习进程和效果、并给予意见和帮助。

2.“师生”与“生机”关系失衡

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和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课堂内师生的互动被一定地弱化了。调查数据显示58.7%的受访学生愿意积极在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完成各类课堂活动,但65.5%的学生会第一时间“求助”手机字典或网络查询。比如随堂进行快速阅读练习时,教师要求通过略读了解梗概、抓住重点、猜测陌生词义,但学生会立马使用字典软件查单词帮助自己阅读。现代教学资源在课外无疑帮助学生们巩固深化学习内容,70.6%的同学在课下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课堂上“师生”与“生机”关系无疑也是失衡的。手机、电脑的普及使得学生过度依赖、缺少独立思考和老师的互动,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需要同学独立思考完成的教学任务难度降低了、学生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甚至受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3.6%的同学会通过书写的方式记录笔记,37.2%的同学会使用手机的照相功能拍摄 PPT展示内容或直接要求老师上传课件供其下载,并且这部分学生并不会都去整理或查看拍摄的内容,长此以往势必还会影响他们的英语书写拼读能力。同时许多英语教师抱怨过学生上交的作文是网上摘抄、课堂上做练习直接上网找答案等,这些都使教学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解决学生们的“网络过度依赖症”需得加大力度,同时需要学校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如屏蔽教室内网络信号。

3.“师生”与“师机”关系失衡

从同学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师生”关系疏离和“师机”关系紧密的不平衡现状。只有23.5%的同学经常课内外和老师保持互动和联系,17.6%的同学会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主动找老师答疑。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课程学习安排、内容等极度依赖老师,但那种良性的、积极的、互动的合作协同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实现。而这“师、生、机”主客体中,各种主客观的因素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中2/3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和计算机的交互上。86.2%的33位受访大学英语老师中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花费了比传统备课至少多一倍的时间。英语大班授课和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以及英语网络系统的使用使得老师们无力面授进而转向通过网络的方式递交批改作业,无法一对一、面对面地和同学们交流。比如不少大学英语教师一学期要教授6个班级近250位学生,别说增进师生感情,连学生名字甚至长相都不一定记得住,课上不可能做到和大部分同学进行互动,更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不得不课前“人机”备课、课上“人机”授课、课下“人机”联系的教学模式极大扭曲了教学生态系统、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平衡,不利于教学效果。外语教学是为了交际,“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尤其口语交流)应尽快通过完善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而得到增进。

四、结语

生态视域下的英语教学观强调以动态与发展的眼光审视、规范、控制和优化语言教学,关注未来,注重综合平衡,营造整体的、和谐的师生的教学生态环境。它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地对现代性、信息化进行反思,是适合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是在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强调自主的教学生态系统中,学生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以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之间的“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因为某一时期的教学思想的推广或教学改革的深化而过于强调侧重单方面发展而忽视了外语教学这一生态系统需要平衡地、和谐地、可持续地进化和完善。

[1]Haugen, E.The Ecology of Language[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2]黄知常,舒解生.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左焕琪.英语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熊美华.生态化外语整体教学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5]左焕琪.英语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王静.大学英语生态的失衡状况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2,(10).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师生生态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麻辣师生
生态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