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08-15 00:49戴敏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实训人才

戴敏辉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台州 318000)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与知识水平,又具有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技能人才必不可少。按照职业教育理论和遵循教育规律,探索和建立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培养高技能人才是电大转型升级的需要

1.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向中高级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技能型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比例只有25%左右,而许多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40%,从事现代化制造等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很少。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7年3月28日又出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标志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纳入了国家“人才强国”发展战略之中。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高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产的现象;二是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三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的问题;四是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电大成人脱产教育的现状

2007年以来,电大由普专教育转为成人脱产教育,生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人才培养方案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存在着定位不清,课程体系普教化、课程结构学科化等诸多问题。以台州电大为例,电大成人脱产生生源主要来自高考落榜生和职高毕业生组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年轻没有工作经验,认为自己是学科教育的失败者,对现行的过分强调的专业对口而忽视能力和实践的教育不适应。

电大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二是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严重不足;三是提升及拓宽的专业实训条件欠缺;四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和素质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五是教学方法单调,考试评价体系未起到导向作用。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构成要素

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作为一类特殊人才,高技能人才具有自身的特征:第一,接受已有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第二,动手操作实践知识的能力;第三,知识系统整合能力;第四,知识迁移能力;第五,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

因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下列特征:其本质培养特征,是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层次培养特征,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管理、应用和技术改进工作;职业培养特征,是适应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职业能力,属于高级蓝领;行为培养特征,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知应会基础上的应用和创造性行为;管理评价特征,是社会化、系统化和完整化。

2.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1)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是先导。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创业能力、与人交往、合作共事、自我调节、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与责任感等“关键能力”。

(2)确定准确的培养目标是前提。职业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合格职业人应具备三要素: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3)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提高优化师资队伍是关键。应坚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整体发展”的建设思路,推进专兼任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

(5)搭建完善的实践实训条件是基础。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行业资源,坚持共同参与、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6)强化监控教学质量是保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管理、顶岗实习实施方案。要树立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质量观,设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测评。

三、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办学模式

成人脱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坚持“四对接”的办学模式,即“专业设置对接当地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生产,教育服务对接社会需求”;坚持“合适教育、差异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合格职业人为根本目标;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岗位主导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高技能专业教学计划为落点,以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双师队伍建设为辅助,以职业技能鉴定结果为评价,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努力培养适应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2.明确培养目标,理清培养思路

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概括起来就是培养自立、文明、可发展的人。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了,学校如何实施呢?就是探索高技能教育、养成教育和通识教育三种并举。开展高技能教育,从学习类型上来分,有两种:一是知识获取,二是经验习得。前者注重知识储备,创新来自于研究;后者注重实践,技能来自于体会和顿悟。我们将每位学生都看成可塑之才,便找到了实施专业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实践。

把好人才培养关,就必须在培养时间、培养模式上下功夫。我们对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作如下安排:第一学年,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证;第二学年,完成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开设专业实训,加强基本技能考核,参加2项以上技能考证;第五学期,综合实践为主,开设课程设计等综合训练,最终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证。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

3.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按专业方向确定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设置必须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才能培养高技能人才。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均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含证书课程)等六大模块组成。

课程体系分为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两部分。专业知识课程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对应学习领域。专业实训实践课程采取递进培养方式,分别是企业认知实训、基本技能实训、专业项目(课程)实训、关键技术(岗位)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方面构成。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构建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就是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技能“能用、会用”的要求。学校建立相关课程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场所30多个(其中省示范实训室3个),组建实训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专项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辅助实训、实践性教学课程,推行模拟仿真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相互渗透。学校确定每年五月、十一月为技能竞赛展示月,各专业精选1-2项典型职业技能项目作为技能竞赛项目。积极参加省、市大学生技能大赛,学校多次获得省电大和台州市大学生技能比赛的冠军。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求职谋划生路,学院选择知名的、有品牌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机电工程专业与星星集团、新世纪集团合作,学前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集团合作,电子商务与聚宝盆公司合作等。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合作开发与设计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实训手册;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走进课堂,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习技能,让学生受益匪浅。这些企业有成熟的企业文化、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企业管理、较强的就业岗位储备,成为可靠的伙伴。

5.优化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业带头人、专任骨干教师、相关课程老师、校外兼职教师组成。专业负责人一般由本校教师担任,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部分专业聘请校外老师任顾问。专业带头人的职责: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二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承担者,三是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组织者,四是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的主要带头者,五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引导者,六是专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着力培养技术先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派出企业锻炼20多人,全校专职教师中70%是双师型教师。师资来源多渠道化,1/3的教师来自于学校,1/3的教师来自于企业,1/3的教师来自于社会。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教学做合一。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按照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成要素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第一步要了解职业能力需求;第二步要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来制定职业能力目标,并转换成课程教学目标;第三步要确定能力训练项目,由学生在教学中来完成;第四步是准备职业活动素材;第五步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训练相互交融。学校开展优质课程评比,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取课证融合方式,开展“一个平台、两项训练、三大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考级一次性通过率为95%;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实务为导向,开展模拟情景教学法,学生参加省电大系统手工会计比赛取得第一名。

6.建立立体开放的监控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评价机制,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评价,包括能力单元评价,专项能力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岗位职业能力评价。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将平时项目考核和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项目考核包括技能操作、知识答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和考勤。通过各项考证评价教学质量,如通过数控车床(中、高级)考证,评价该课程教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广告设计师(初级)等职业资格考证等,检验综合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构建学校、用人单位等多方共同关注、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网状监控主体结构和全方位、多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包括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校友(学生)满意率,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美誉度,创业成效等等。如学校每学期进行 ISO调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很高,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连年攀升,达到90%。

[1] 高岩. 高技能人才的界定与特征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8.

[2] 王卓. 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比较研究与借鉴[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3] 吕凤军.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研究[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高技能实训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