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胜春
(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丰富的信息资源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给人们造成了困扰和损失,导致人类与信息环境矛盾的日益加剧。在信息的正面作用得以空前彰显的同时,信息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诸多的信息问题正干扰着正常的社会秩序,阻碍了人的自由与发展。因此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信息异化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及研究探讨。信息异化,是指人们创造的信息在生产、传播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干扰,使主体丧失控制信息的能力,导致信息丧失原有的内涵,并反客为主地演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变为支配、统治和控制人的力量[1]。而信息资源建设,就是人类对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活动等,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2]。由此可见,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就是使无序的信息资源变成有序的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使之成为有效的信息资源,而恰恰有效信息资源的短缺则直接导致了信息异化的产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倍增,信息无序、信息污染等现象充斥于网络,人们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之中,很难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使其在查询信息过程中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出现回避或抵制信息的现象出现。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如果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入揭示和信息导航,不能对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个性化的服务,信息异化就会让用户先入为主,认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同样难以获取,进而对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产生焦虑或恐惧情绪;另有一部分用户在信息饥饿等症状的驱使下,总会认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不满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或是将视线转向图书馆外[3]。这些信息异化现象的出现,影响着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认知,不利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展。
所谓信息内容干扰,即信息的快速生产超出了人类处理和利用的极限,无用信息阻碍人们对有效信息的利用以及对信息的重复开发和传播,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4]。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是对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1)选择就是要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经过鉴别、评价、挑选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2)采集就是以人工、自动化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各种渠道搜索、获取各种载体、各种形式的信息;(3)组织就是对采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序,揭示其内容和形式特征,组成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4)开发就是以感知、思维、创造等方式,深入信息内容,去发现、发掘、提取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信息,以供人们有效利用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以达到有效利用信息的最终目的。然而信息在生产、传播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造成信息过量、信息超载、信息冗余、信息重复等干扰因素,才导致信息异化现象的出现。而优质的信息服务,无疑是消除这种干扰因素的有力武器。
信息资源建设所针对的是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无序状态,是指各种媒介的信息数量极其庞大、分布广泛分散、内容繁杂混乱、质量良秀不齐、形态极不稳定,人们对它的利用十分困难[5]。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对这些处于无序状态的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即有效的信息资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包括资源丰富、选择精良、查询简便、传递迅速等有效信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正是因为这些有效信息资源的短缺直接导致了信息异化的产生。图书馆有效信息资源主要针对的是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的信息资源是不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活动是不是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使信息资源变得有序并可资利用;另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于用户而言是不是有效的,是否具有针对性,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不等同于有效的信息资源,如果只是将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简单的堆砌,不能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揭示,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信息资源也是无效的信息资源[6]。因此如何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成为有效的信息资源,这就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挑战。
主体是造成信息异化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为控制信息异化的产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图书馆主体人应从多方面注重对主体意识的培育与塑造[7]。在信息资源快速生产的今天,确立与加强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及基本素质和精神状况,是保障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关键,也是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决定性因素。图书馆人既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也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坚。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是指图书馆人自身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学科意识,以及自由和自觉的创造精神。主要表现在:(1)将自己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视作单纯的服务性事业,因而缺乏对于自身领域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的认识;(2)对于图书馆工作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是视作单一性的简单工作;(3)对于图书馆缺乏独立学科的自信,而是将本学科自动地贬低为其他各种学科的工具或依托;(4)对于图书馆学科的研究缺乏深度,以至认为它是一门缺乏学术含量的学科[8]。因此,图书馆人应从理论上认识信息与信息社会,在能力上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成为一名真正的图书馆人。只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图书馆人,才能在信息资源的生产过程中减少信息异化滋生的土壤,才能在信息服务方面对用户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避免或减少信息异化现象的发生。
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是以资源为导向,以信息资源为本,把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数字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形成依托馆藏文献和各种数字资源,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以网络为支撑平台,以信息的获取、组织和提供为服务内容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9]。新信息环境下,现存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信息供应商、用户(读者)、信息产品或服务替代方式以及图书馆协力业者已经或正在成为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而且能够按用户的需求将有效信息从庞大、无序、杂乱的信息源中按一定的方式提取、鉴别、筛选、整合,加工成适合用户需要的、便于利用的信息产品。因此,以资源为导向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将转为以需求为导向,以网络应用为中心,以引进数字资源为基础,以自建数字信息资源和各种信息搜索技术为依托,以信息传递、资源共享为特点,建立用户所渴望的全方位的、二者相结合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10]。并根据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及时跟踪、捕捉、研究学科前沿动态,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有效的信息资源。只有这样用户在面对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资源时才能不恐慌,才能愿意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信息需求和信息建设的良性循环。
信息集成服务是以服务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了现代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强调对信息资源进行规范的利用管理,来营造集成服务环境的一种服务模式[11]。信息集成服务也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特定组织机构的需求,以信息为对象,信息资源为本体,服务为
动力,网络技术为手段,协同作业为方法,把信息资源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的动态过程[12]。因此,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是信息集成服务的基础,信息资源集成就是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这种可获知能力的提供是通过文摘、索引、书目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来实现的。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集成体系,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体系;第一信息资源体系,第二书目信息存取体系,第三信息传送体系。由此看出,信息集成服务是建立在网络化、数字化的虚拟环境下,以用户需求为向导,通过对原有资源、系统、流程和人员等各方面的集成,为用户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无缝链接和个性化信息利用环境的一种新型信息资源开发方式。因而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对于满足用户需求,减少信息异化现象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郑永廷,银红玉.试论人的信息异化及其扬弃[J].教学与与研究,2005(6):72-75.
[2] 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内容与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5-8.
[3] 富琳.信息异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23):72-74.
[4] 阮海红.信息的异化与信息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0(4):54-57.
[5] 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内容与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5-8.
[6] 富琳.信息异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23):72-74.
[7] 孙瑞英,毕强.信息异化的控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20-23.
[8] 王珊珊.图书馆人主体意识的转换[J].图书馆杂志,2001(10):16-18.
[9] 陈亚召.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J].图书馆,2009(2):105-108.
[10] 刘燕妮.我国学科馆员制度与国外之比较[J].现代情报,2004(12):98-99.
[11] 何丹青.试论信息集成服务的需求及其发展[J].情报科学,2001,19(8):850-852.
[12] 赵英.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初探[J].晋图学刊,2002(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