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辉
(河北联合大学人文法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型国家要依靠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活力源自城市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按照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知识、科技、人才、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引领作用突出,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对周边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的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一般体现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等方面。
1.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物质支撑,据研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有贡献的多个数值中,基础设施占第一位。除了必需的物质、财力条件外,创新资源还包括人才、信息、科技和知识。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有许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城市崛起的例子,最为典型的是韩国的大田。大田原来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现今却成了亚洲新硅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
2.创新主体是开展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
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活动主要由创新主体来完成,创新主体是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能动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一所成功的大学,能够打造科研与企业密切结合,科研成果与研究机构相互融合的高科技科学城,一座成功的科学城又能够推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构建成功的创新型城市。美国纽约市几十所高校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自主筹建与知识经济相关的新专业,我国广西南宁市政府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都是城市创新主体创新活动的具体体现。
3.创新机制能保障创新体系有效运转
创新机制包括激励、评价和监督机制。在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分析研究中,政府管理的竞争力是位居前列的因素。政府管理包含制度性因素,如体制、政策、法规、手段等;还包含管理者的能力,如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等。其中,制度性因素是基础性因素,制度的创新是保障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纵观创新型城市发展较好的地方,其制度性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就是利用特区制度和政策的灵活性,形成了平等、自由、开放、宽容的创新环境,吸引了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聚集。
4.创新环境是促进创新活动的保障
创新环境是完成创新的一切环境,是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既包含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也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科研文化等软环境,以及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外部环境。创新不但要有经济基础,而且要有环境和文化优化的条件。从长远来看,环境与文化的优化,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环境创新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把城市建成宜居城市。文化创新是要激活城市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使它们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生活服务。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1年初,国家科技部将唐山市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随后,在利用区域资源、加快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唐山市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尽管唐山市具备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唐山市政府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鼓励创新,如:《关于实施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若干政策指导意见》,《唐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并且加快构建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和开放的科技创新机制,但目前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对产学研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唐山市教育和科技人才数量在河北省内仅次于省会石家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研创新学术带头人紧缺(博士生导师数量较少、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紧缺),部分学科领域科研创新人才紧缺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创新主体未能协同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与创新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各项要素所组成的整个体系,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部门是创新的灵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都是重要的创新源,中介机构是沟通创新知识流动的重要组织,教育培训单位是知识生产应用和创新传播的重要环节。唐山市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研究、开发、中介和管理机构缺乏衔接、协调和互动。首先,唐山市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且各主体对创新的认识不够,技术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其次,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少。再次,科技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且效率不高。最后,创新基础设施不完备且缺乏核心技术。
目前唐山市仅拥有本科院校3所,专科院校6所,从事前沿基础研究的研究机构则更少,与周边区域相比,人才培养能力较弱,创新成果储备较少,加之紧邻北京与天津,人才流失严重,无法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吸引重大项目,不能形成创新人才聚集发展的良好氛围。此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不显著,由于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薄、科技投入少,导致科研机构数量较少、档次较低,少数几家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也仅限于为各自企业内部服务。最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工程师、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少,科技资源的匮乏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较大的制约。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情况。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无论是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还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优化产业结构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以农业为基础,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促进服务业,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只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唐山市目前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重工业大于轻工业,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在基础产业依旧薄弱的同时,某些行业与部门还存在着严重的生产过剩与生产能力闲置的问题。
唐山市企业自身科研、自主创新的能力非常薄弱,独立开发水平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致使工业产品门类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短缺,在经济行业中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尖子人才匮乏,企业发展缺少人才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受限,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功利化、工具化的科技观仍有不小的市场,企业难以掌握核心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从而再创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以有效解决。
唐山市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的地方法规体系有待健全,自主创新核心区建设缺乏法制保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地方立法滞后,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政府行政指导力度不够。在自主创新领域,行政指导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灵活性和适时性,能够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规范创新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明晰权利救济途径。目前,唐山市还不能根据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选择法治路径,将自主创新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纳入法治轨道,将依法促进自主创新作为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地方立法中进一步明确自主创新在城市竞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强化。
要实现唐山港城互动协调发展,首先要提高认识,树立港城一体化的思想认识。其次要充分利用环渤海和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发挥唐山港的天然良港优势,与周边区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再次要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支持港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如港口建设政策、港城一体化政策、临港产业政策、人才创新政策。最后要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适度参与为原则,培育有竞争力的港城经济,推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的整体优化,港城互动,实现共赢,加快建设一流的沿海开放城市。
要提高唐山城市和港口的开放度,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首先,港口物流业的优势,会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唐山,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唐山,共建港口经济,带动整个区域搞活;其次,集聚国际知名企业,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群,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唐山现代物流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吸收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与此同时,着力引进京津优质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努力把唐山建成自主创新优势明显,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完善以企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竞争能力快速增强的创新型城市。
按照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和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利用科技资源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依托唐山市的海洋和煤炭资源优势,以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唐山钢铁集团等大型企业为龙头,掌握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自主核心技术。积极围绕曹妃甸为核心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发展唐山建设的创新实践模式,丰富试点内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港城共荣,为同类城市提供经验,作出示范。
唐山市应努力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创新,加速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城市创新发展,逐步改善城市生态文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健全创新体制机制,使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此外,城市建设要体现港城统筹规划,港区的规划要体现港城互动发展、港城一体化发展,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通过发展临港工业和腹地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实现港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要尽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复合人才,为唐山港城经济互动发展贡献力量。积极推进港城经济互动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加大对人才队伍的软硬件投资,以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加大金融、贸易、港口物流等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管理水平,并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军人才,培育更多的职业技能人才,打造与唐山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创新团队。
通过法治建设来促进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合理统筹科技基础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企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执法长效机制和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切实保障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积极引导、依法保障、竞争有序、公正高效”的创新法治环境。激励引导,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及政府采购制度,如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对从事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中介服务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可享受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对新办的中小科技型生产企业,可按规定降低企业税负。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政府首购制度和订购政策,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一系列优先待遇,积极为高新技术产品广开市场渠道,逐步营造公正和谐的司法环境。
[1] 李文荣.曹妃甸港口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2).
[2] 刘川生.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N].光明日报,2009,(6).
[3] [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5] 王小慈.唐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6] 贾洪鑫,江琳琳.欧洲港口物流发展对唐山港发展的启示[J].港口科技,2010,(12).
[7] 叶帆.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J].福州党校学报,2006,(2).
[8] 胡树华,牟仁艳.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2006,(8).
[9] 殷海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作用与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