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东智 宋强玲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柳州 54500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把情感教育渗透在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引导医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这不但有利于医学生更加热爱本职的工作,而且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及16号文等文件,表明了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因此,为了实现医学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展开调研,同时通过对区内其他医学高职高专院进行走访和交流,对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开展调查。
在课程开设上,都按照05方案设置的课程开课,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教育》三门必修课程,同时还开设了一些相关的人文选修课,各门课程的学分、课时基本上都能到位,并严格使用了国家教育部的统编教材。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扎实开展,学校基本上都能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投入资金,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图书杂志和音像资料,给予了必要的条件保障,加大对思政课的支持力度。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各校都在不同程度地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学校大学思政课教学注重与学生品行相结合,与国际形势、国情、省情、市情和校情相结合。有的采取听、讲、读、看、写、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同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如有的学校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有实训大纲、有考核,特色鲜明。有的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突出通过实践教学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症结。比如我校(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实现实践教学制度化。并且推进考试改革,有的学校加大实践操作性考试的比例,采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考核统一的考试方式;有的注意把考试与课堂综合考查相结合,探索形成性考核方式。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落实和实施地情况上来看,大部分医学高职高专院校都做得比较好。但也应该看到,有的学校校领导、系部及学生辅导员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距离医学生有点远,对未来找工作和发展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认为可有可无。因此,在工作中不太专注,情感投入不够,采取了消极应付、敷衍塞责的方式,把主要的情感和精力放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进一步落实如同虚设。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未能渗透在课堂教学教育中。当前讲授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被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但由于讲授者投入情感不足,导致课堂无鲜活灵气、枯燥无味及缺乏激情。这种教学方式重在对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当医学生面对着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患者的特殊情感需求的实际工作中时,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为此,近些年来,不断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开始加强人文关怀和对教育对象情感心理需求的关注。但是,在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却没能把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未来从事的职业特点相联系,没有把它们还原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去,一味地把空洞而教条的规范、道德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纳老师所传递的道德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道德知识并没有被注入新的生活世界进行阐释,而是作为死的知识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无法让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去理解道德知识,获得道德修养的提升。当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否能跟同学们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时,约有67.3%的学生选择了否。这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医学生中进行情感教育对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实践活动,而情感是道德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情感的诱导和激发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才能得到良好的沟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其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所以,是否重视情感教育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3.1 贯彻落实16号文及“05方案”的重要体现 肩负着未来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由于处在人生青春期阶段,所以具有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是容易产生情绪化而冲动的特征。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05方案”和16号文件中指出,应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思政课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16号文件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的第四条写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应以情感体验和认知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情感育人教育的目的。因此,掌握医学生内在情感需求的规律性,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落实中央16号文及“05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境对教育对象施以心理影响,进行情感交流,调整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作用其思维,改变其观念,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的过程”[1]。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这种教学手段,不但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新途径,而且能大大提高教育效果。与此同时,“情感是人的重要主体心意机能之一,是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知、情、意的全面教育和人格的整体完善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2]”。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实现目的的手段,也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情感接受入手,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3 激活思想情感,引起共鸣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与说教,更不是代替学生去思想,而是要启发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发现真理,认识人生的真谛,学会做人。[3]”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达到预期好的功效,就需要从情感着手,激活大学生的情感,唤起积极的情感,使主体和客体双方达到心理相悦、相互激励的良好状态及过程,促进老师与学生产生心理沟通和认知共鸣,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情感。要启迪学生的思想,必须创设启动大学生理性需求的触发器,而激活大学生理性需要的关键闸门就是情感。心理学认为:客观事物首先必须满足人的需求,而人对客观事物的满意态度和良性的行为反应就是人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所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与否的情感,会使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在心里自然而然地形成。
3.4 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思想领域的生动拓展。而医学本身只是手段,医学终极关怀的目标是让生命的黎明朝气蓬勃,医学终极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医学人性化境界的实现。医学可以叫“人学”学科,它是为了人而产生、存在和发展,它最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最终要实现的目的也是人。若医学无视人的需要,离开了人的医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且自身的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人的需要就是医学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医学的最大满足就是使人性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是医学固有的特性。医学跟别的学科相比较,它更突出地强调人文关怀,且与人文关怀水乳交融地结合是医疗技术达到最高的境界体现。然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所以要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教育对象,不断满足人的需要,这也就是体现人文关怀。并且“医学是有温度的”,医学教育应是医学专业技能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因此,在建构以人为本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情感教育模式时须体现人文关怀。
[1]王 静.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118
[2]刘长庚.情感教育的内涵与现状考察[J].兰州学刊,2003,(2):1
[3]乌芳艳.情理相容是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J].理论研究,199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