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凤 张丽蕊 王瑞刚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心脑血管疾病通常为退行性病变,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活动范围小,行动不便,且病程较长,多数难以治愈或伴有严重并发症,需长期医疗指导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助。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迫切需要简捷、方便、费用低廉的高质量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可通过家庭探视、家庭病床、健康教育等方式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人群提供服务,对其发病、恢复和残疾的全过程提供悉心的照料和指导,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WHO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密切相关[1]。实践证明: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措施。社区健康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用健康处方、宣传板报、健康课堂等多种形式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同时利用社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医患关系,便于其充分利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每一次接触机会进行健康教育咨询,增强他们的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1.1 合理膳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因此,指导心脑血管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鱼子等,营养学家建议不超过6克。老年人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服药的同时要严格限盐,儿童应从小时候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培养好的味觉。因为口味一旦形成,长大后很难调整。
1.2 戒烟限酒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病死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酒精摄入量大于每天34克,就会引起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开始上升,因此提倡饮酒只能适量。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冬季要太阳升起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寒冷而发病。有氧运动可促使中老年人血液粘度下降,改善脑循环,促进脑代谢和和血管的强力反应及扩张、保护脑组织,预防和减缓脑血管疾病[2]。运动的项目可选择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爬山等。过度剧烈的运动,也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适量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血糖指标。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购买正规医院、药店的药品,不在社会上购买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保健品。
健康教育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康教育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护和恢复健康得知识,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3]。
[1]李元新,严廷秀.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74
[2]赵 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促进健康[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80
[3]许香英.加强健康教育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0,3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