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空气灌肠仪治疗儿童肠套叠80例临床分析

2014-08-15 00:54许学明郭振海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血压计肠套叠肠管

许学明 郭振海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经常误诊、延误治疗的小儿肠梗阻疾病,多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4~11月婴幼儿最常见,男性患儿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倍[1]。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典型,结合B超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尽早进行低压空气灌肠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同时行复位治疗,是使患儿免除手术创伤,早日康复的关键。笔者收集我院用自制简易空气灌肠仪治疗小儿肠套叠80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80例,其中男57例,占71.2%;女23例,占28.7%。年龄4个月~4岁,发病时间2~46小时,平均16小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哭闹73例(91.25%),呕吐60例(75%),血便55例(68.7%)。全部病例均经自制空气灌肠治疗仪诊治。

1.2 方法 自制空气灌肠仪用血压计、听诊器和双腔尿管制成,用听诊器的三通接血压计及双腔尿管,再用三通接血压计气囊后即完成制作。在空气灌肠前先常规胸腹部透视并拍片,观察有无气腹及肠梗阻后,用自制空气灌肠复位仪灌肠复位。患儿取仰卧位,导尿管涂抹液体石蜡后插入肛门,插入深度约7~10cm,然后10mL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空气约10mL后轻向外拉,以防止肛门漏气。将压力控制在8.0kPa以下,缓慢注气,密切观察充气结肠内气柱前端形状。当气柱前端行进至结肠某部位出现梗阻,且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时,即可诊断肠套叠。明确后随即加压,并随时观察套头退缩及回纳情况,根据病情调整压力。通常控制在8~12kPa,同时结合逆时针腹部按摩。对难于一次性复位者可采用间断多次注气复位方式同时结合肌注山莨菪碱及石蜡油灌肠。复位标准为:当套头回缩,杯口状软组织影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回肠,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安静入睡,血便消失[2]。整复成功后,患儿需禁食6~8小时,第2天复查腹部B超以防再套叠。

2 结果

80例肠套叠患儿成功复位77例(96.25%);失败3例(3.75%)。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为回-回-结型复杂套叠,1例回-回型套叠因发病时间长(46小时)。复位时造成回肠远端穿孔而急诊手术,术中见肠壁水肿明显,有灶性坏死,行穿孔处肠管切除吻合术后痊愈。

3 讨论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绝大多数肠套叠为原发性。一般认为是由于肠蠕动失去节律性和肠管环肌的持续性痉挛所致,这是婴幼儿肠套叠的主要原因。4~10月婴儿改变饮食性质(添加辅食和断奶)为其诱因。由于婴儿回盲部有共同系膜且系膜过长、松弛,活动度过大,回肠末端与盲肠成垂直排列,回肠末端如发生强烈蠕动,则可使之易套入结肠。还有小儿回盲瓣本身的肥厚、脱垂、炎症、痉挛、水肿及局部淋巴组织的增生肥厚等,均可诱发肠套叠[3]。继发性肠套叠多由于肠壁和肠管器质性病变引起,多见于成人,常需要手术治疗。

3.1 诊断及适应证 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血便、呕吐、腹部包块,有两项症状以上者即应考虑有肠套叠的可能。立即行腹部B超检查,肠套叠时可见“同心征”、“靶环征”、“套筒征”等典型征象,多可明确诊断。超声检查因其无痛苦、快捷、无创伤,为小儿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4]。当B超诊断后,对于肠套叠在48小时以内、全身状况良好,无明显脱水者,可到放射科先行腹部服部平片检查后再用自制空气灌肠复位仪行低压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当见到气柱前端行进到结肠某部位停顿时,即充气肠管“中断”受阻,受阻端呈“杯口影”甚至“弹簧状”阴影即可确诊。确诊后即行加压注气,监测血压表刻度,将压力控制在12kPa以下,最大不能超过14kPa。

3.2 复位中注意事项 在复位过程中应监视荧屏上气柱前端的走行,同时还要注意血压计上的压力变化,灌肠压力从低到高逐渐进行。一般从8kPa开始,最大不超过14kPa,每次注气不超过分钟,注气间隔维持3~5分钟,让患儿休息几分钟。在休息期间可结合腹部按摩。对难以复位者可给予山莨菪碱及石蜡油灌肠。对病程超过48小时,患者一般状况差,体温大于38℃者,因肠壁水肿严重,套入部与套鞘嵌顿较紧,注气复位较困难,易并发肠穿孔,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本组1例患儿在整复灌肠中,发现腹腔内多量游离气体,立即终止注气,针刺和肛门排气后,中转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回—回型套叠,行肠切除吻合术。另外在复位过程中,还应嘱患儿家长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在复位过程中腹内压增高,致使胃内容物返流,引起患儿呕吐、引起窒息。

总之,在基层医院因陋就简,使用自制空气灌肠仪治疗小儿肠套叠,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其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实用,压力容易控制。

[1]张欣贤.203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4(1):25

[2]李铁一.儿科X线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0-173

[3]王 慕.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9-260

[4]王光大,刘守君.B超监视下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427例[J].中华医学杂志,1998,68(8):437

猜你喜欢
血压计肠套叠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莫忘给血压计“体检”
莫忘给血压计“体检”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血压计巧防脑中风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