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玉红 方 敏 苟亚婷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宁夏青铜峡 751600)
为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PA均阳性。可见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
1.1 一般资料 7例均为本院2009~2012年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38~64岁,平均52.8岁,其中30~40岁2例,40~49岁3例,50~59岁1例,60~64岁1例,均为2009~2012年间收治,其中1例非婚性生活史,其余6例及配偶均否认有非婚性生活。7例患者中1例有输血史,其余患者及配偶均无输血史。7例患者中均为症状性神经梅毒,6例患者均有抽搐,以抽搐伴人事不省住神经内科,其中4例因“癫痫持续状态”,3例病前有痴呆表现及精神症状,2例曾求诊精神病院治疗后效果欠佳。1例因“双侧大腿放射性剧痛”多次求诊,诊断为脊髓痨,1例因”抽搐伴偏侧肢体乏力“起病,诊断为脑梗死,肢体乏力症状改善较明显,但表现极度淡漠。7例患者血清RPR阳性,滴度(1:8~1:32),TPPA均阳性,HIV抗体均阴性,所有病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提示细胞数增高,分别为0.012~0.5×109,且均为单核增高为主。3例蛋白明显增高,5例明显升高,2例糖轻度下降,4例正常。所有病例行头颅CT检查,提示5例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1例有脑梗死,3例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检查提示重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2例,轻度异常2例。
1.2 治疗方法及转归 5例患者均予青霉素640万U,每12h静滴,共14天。2例有青霉素过敏史,予以琥乙红霉素0.5,3次/d,14天为1疗程,并动态监测肝功能,所有患者用前2天予强的松5mg口服2天,诊疗过程顺利,均未出现赫氏反应。7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有加重病例发生。2周后复查RPR滴度有所下降,但均未转阴,3个月后随访,1例血清及脑脊液RPR滴度转阴性。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综合征,各期梅毒均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但神经梅毒是Ⅲ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临床上神经梅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即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脊莫梅毒、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树胶样肿神经梅毒。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型,但在本科收治确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中,大部分以癫痫急诊入院,病前或有精神症状,如表现为幻觉。但更多为智能减退,行为幼稚,为脑实质梅毒。脑实质梅毒的病理改变发展缓慢,在脑膜炎症反应之后,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大脑皮质小血管,有时延伸至皮质本身,大脑皮质的炎症反应可致皮质神经元脱失及胶质增生。目前神经梅毒诊断常以神经、精神症状+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脑脊液梅毒VDRL试验阳性。本组7例患者有神经及精神症状,血清及脑脊液检查RPR及TPPA均为阳性。根据美国2000年神经梅毒诊断标准,均符合神经梅毒诊断。经大剂量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并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在麻痹性痴呆患者的大脑中证实有螺旋体,是神经梅毒适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依据,治疗一疗程后,须在第3、6、12个月及第2、3年进行临床检查和血清、脑脊液的梅毒试验,如果第6个月脑脊液细胞数仍升高,血清RPR或脑脊液RPR滴度仍有4倍以上升高的,可静脉注射大剂量青霉素重复治疗。有症状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无特异性,故极易误诊为其他神经、精神疾病,4例曾院外诊断为病毒性脑炎,2例病初表现为表现为精神症状,在精神科就诊。导致神经梅毒延误及误诊的因素有以下原因:①在检查结果暴露前,几乎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会否认不洁性史,甚至检查结果暴露后仍否认,故病史可靠性不高是误诊的原因之一。②Ⅰ、Ⅱ期梅毒的自愈导致患者的麻痹大意。③公众包括医生对神经梅毒的警惕性不高。④迫于社会的压力、家庭及自身心理压力等种种原因,即使发现本病,也羞于就医,多数患者就诊已处于疾病晚期。⑤神经梅毒常以癫痫、人事不省急诊入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如有临床诊断颅内感染者,因常规行血及脑脊液排查神经梅毒。并应建议其配偶同时检查,在就诊的7例患者配偶中,并无症状性神经梅毒表现,提示症状性神经梅毒的发病,可能与疾病病程及免疫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