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苗幼儿园 徐朗煜
活动背景:
石头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它能用来玩游戏,能观赏,还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在组织幼儿散步时,我经常发现他们将小石头捡起来装在口袋中带回教室,与同伴们“研究”小石头。“咦,我们走的鹅卵石小路是不是这种小石头铺的啊?”“石头上的花纹好漂亮啊,像水墨画。”“小石头可以这样玩……”于是,顺着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这一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开拓幼儿视野,在看看、玩玩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和在生活中的用途。
3.掌握大胆、完整地用语言讲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关于石头花纹的PPT课件与分割图片。
2.形状各异的洗干净的石头。
3.玩石头的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出示PPT课件:不同石头花纹的图片,截取一大部分,裁剪成不同形状的漂亮画面。
教师:请小朋友欣赏一组图片,仔细看看、想想,它像什么?(幼儿大胆想象、自由猜测)
评析:石头上的花纹多样且抽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能激发幼儿对石头探索的兴趣。
1.出示石头,引起观察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神秘的东西。看看,是什么?
教师提问:石头随处可见,你还在哪里见过石头?
教师:想看看、摸摸石头吗?每个小朋友去选一个石头,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观察、探索石头。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捏捏、掂掂,从多方面感知石头的特征。
3.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石头是从大山里开采出来的,它们的形状、颜色、花纹都不同。有的石头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比较粗糙,捏一捏发现石头很坚硬,掂一掂发现石头很重。
评析: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用看、摸、捏、掂等多种方式来全面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并适当追问。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互动气氛浓烈。
1.提供小石头若干,幼儿自由玩。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石头,也摸了石头,想不想玩一玩小石头?小朋友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合作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
2.交流、演示玩小石头的方法。
3.提供辅助材料玩小石头。
a.小路模型(用石头铺小路)。
b.跳格子大图(踢小石头走格子)。
教师:这里有两种材料,它们都想和小石头玩游戏,想想可以怎么玩?这两个游戏要求小朋友互相合作,一起玩才有意思。
评析:从徒手玩小石头到提供辅助材料玩小石头,从自己玩到与同伴合作玩,增大难度与趣味性。幼儿的活动兴趣不断提高,玩出了趣味,玩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1.通过回忆,讲讲身边的石头制品。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玩法。那石头还有哪些用处呢?你看到过哪些东西是用石头制成的?
2.欣赏丰富的石头制品图片。
教师:小石头大用处,工人叔叔还用石头造出了很多漂亮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欣赏。你认识它们吗?认识的话就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
3.按石头的不同用途给石头制品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石头制品,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
引导幼儿根据首饰类、日常用品类、工艺品类、建筑类等给石头制品分类。
评析:幼儿从回忆身边常见的石头制品,如石狮子、石桥、石凳、假山等到欣赏一些无法在活动中出现的石制品图片,如贵重的玉石首饰、庞大的石头建筑等,再到给石制品分类,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幼儿经验,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教师: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石头制品,其实石头的花纹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石头花纹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它们藏在这个石头盒子中,请四个小朋友一组拿出来拼一拼,把它们找出来,看哪组找得又对又快。
幼儿尝试拼图,加深对形象各异的石头花纹的了解。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与第一环节出示的石头花纹图片相比,此处更丰富,画面更具体些,便于幼儿对拼图的操作。这一环节既丰富了幼儿的经验,拓展了视野,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活动看似结束,却在余味无穷中延伸……
活动反思: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中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取材于幼儿又用之于幼儿,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活动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通过猜想、观察、把玩、分类、讲述等方式探索。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幼儿在与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了合作交往的能力。
3.活动有层次、有梯度,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学习与探索。在兼顾幼儿个体差异的同时也考虑到幼儿的自由活动与合作活动。在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为他们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