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新课程体育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2014-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分层新课程目标

邓 津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以大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全体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挖掘每个大学生的潜力,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以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大学生的个性特长,更不利于因材施教等,与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矛盾越来越尖锐。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班级授课中,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及促进所有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及发展智力等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点,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分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分层教学着重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大学生现阶段能力水平;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充分体验新教学模式带来的成果,并各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新课程下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需要

1.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精神。分层次教学理念符合教学突出新课程理论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大学生掌握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实践性(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实践能力);综合性(开发潜力,发挥大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以上3点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要求注重大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而分层教学本身恰恰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为体育分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土壤,而体育分层教学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提供了完备的方法。

2.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层次性,就要求在教学中,既要从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全体大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大学生发展为本,使每个大学生的潜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大学生之间的事实差距。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之间,不仅有对体育认知、体育素质上的差异,也有对新的运动技能认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还有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反射出不同类型的特性;这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客观需要。针对大学生学习的特性采取不同策略,所有的大学生都会有显著的提高;或者说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体育素质,从而得到全新体育运动的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情感,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二、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

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可避免学生完成授课任务后无所事事,也可避免部分吸收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发现自身的差距,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也创建了大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平台。

2.课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是“量体裁衣”,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任务,使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性,既优化了师生关系,也可促进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是“未雨绸缪”,教师应事先估算授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及时有效的方案,在施教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全体大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常见教学模式的总结

1.班级分层教学。该模式保留原有班级,在教学中,根据上课的内容或项目,从实际出发,通过将不同起点的大学生进行编组(包括同质编组、异质编组),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考察、分层矫正,以达到使各起点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个体差异,进行分类组合;针对现有差异,制定有效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目标教学;进行分期考查,分类综合考核。

2.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依据结果,按照大学生兴趣爱好等,分成几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班级,只是在上体育课时,根据各自不停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上不同的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流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特点是教师根据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的差异,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确定与学生基础能力相适应又可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降低接受慢的学生的学习难度,又能满足“超前生”心理、技能、素质的需求,此模式“快乐体育”给予较大的影响。

3.目标分层动态模式。教师根据体育课授课目标和要求进行分层,由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特点,选择相应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自身努力情况,进行及时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大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现有能力与目标及时有效的联系起来,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

4.“分层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首先,教师要事先调查和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状况及身心特点,进行分组,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学习团体,明确目标。利用小组交流和成员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动,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优越的体育学习环境和终身体育的机会。这里的“分层互动”与“放羊式”极易混淆,区别在于前者是有着明确行动目标,而后者是大学生自发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也没有参与。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向的前提下,进行有规划分类,内容不同分类也就不同,这样更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分层备课。根据大学体育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差异,以确定不同层次的备课目标。分层备课的目标可以分三类:一是以大纲为依据,也是授课过程的共同目标;二是以教材和大纲为基础的发展目标,是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拓宽和加深;三是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提高目标,让学生的运动特长和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分层目标的制定,既应要考虑到不同学生所处的层次,又要考虑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理解程度和“现有发展区”的不同,把分层备课的目标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此外,可以将一个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几个小目标,(这里注意目标的层次和梯度,)以利于大学生能够有机会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练习;备课过程中应该预先设想在上课过程中努力的情况及接下来学习的发展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目标层次的调整。

3.分层教授。分层教授,采用“学生集体学、个体自学、小组学习、分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基本的目标和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根据备课基本要求完成目标,主要目的就是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次是发展性的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技术动作的前提下,鼓励多数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第三是综合性的目标和要求:开设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安排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4.分层辅导。学生练习时,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要及时了解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克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针对一些能力较突出的大学生,有时可以故意将问题留给自己去解决,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基础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上,根据目标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练习的信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要观察大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以便调整练习的要求,以适应大学生练习的实际状况。

5.分层评价。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大学生运动能力和学习努力程度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现大学生的闪光点,多采取鼓励策略以激起大学生在练习时的兴趣和积极性。测验目标可以设定基础级、较高级和高级。可以让大学生自己选择参与哪一级别的考核,这样使运动能力好的大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激发其求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较差的大学生也有了较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练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让各层的大学生进行小组评定和组内的同学互评,以提高大学生自主意识,同时也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会得到大家认可和赞扬。

五、结论与建议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下实施分层教学落实了因材施教,解决了以大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体能、提高了大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等几大的问题;使各层次大学生都能体会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分层使全体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有了基础,每个大学生的潜力、个性特长得以尽情发挥,同时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促进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就分层教学的一些问题,加强研究,如:不同项目分层办法的依据?分层教学的课堂质量评价标准等,都还需努力研究解决。

[1]姜金贤.刍议“主体参与”的策略[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2]王慧兴.日本是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J].中国教育报,2003.4.

[3]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分层新课程目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