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青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指出: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关系到基础教育能否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进程的加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也越发显得重要。为做到有的放矢,两年来,笔者深入市县区初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基本掌握了初中生物教师队伍的现状、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师的培训需求,该调研结果将为生物学科下一步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使后续的培训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体上看,初中生物学科教师专业率仅为30%左右。绝大多数的生物教师由于非专业毕业,另外还有部分兼职生物教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很多学校的现职生物教师是不能胜任其他学科的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教不了中考学科、教学能力比较差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缺乏学科知识,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不强,很难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保证,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甚至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
教师生物知识更新不够,结构老化。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或缺乏继续学习的条件,即使有也只限于短期的理论培训。绝大多数的教师参与的是通识培训,能参加专业培训的教师数量微乎其微,尤其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训。
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偏远的农村中学师资力量极其薄弱,生物专业教师少,基本上都是非专业教师授课。在城区却存在生物专业毕业生改教数学、化学等学科的现象,而且这些转专业的教师多是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的活动呈现出来;如何在课堂上既兼顾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行充分的练习;如何解决有限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如何建立生物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还有部分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以及如何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非专职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如何提升生物学科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瓶颈的突破问题;如何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校本课或课外活动怎样能更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的课外实验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生物教学内容中难度和深度如何把握等问题。
少数教师想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衔接好初、高中的知识点;怎样做到有效的概念教学;如何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科学整合教材;教育教学目标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同时也说明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有所成长和提高。
大多数教师希望系统地把生物学专业理论、实验方面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并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期待培训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如:生物课标与教材的再解读、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生物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拓展,以及在教学实施中所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与教科研方法、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渴望找到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结合的最佳途径;想深入课堂参加教学教研等体验式活动;盼望有更多有趣、简易的学生参与的微型实验;期望培训能在教法、技能、校本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能提升校本教科研能力。希望有更多机会聆听老师、学者的授课,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去一线学校观摩,学到前沿知识,所谓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这些说明,教师仍需进一步学习与研究,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有部分教师希望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生物学教具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对生物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层次解读与实施建议。说明教师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较关注,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获取相关知识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得以提升。
调查中发现,教师倾向于进行案例分析方式的培训,比较喜欢同行经验分享交流和基于问题的对话研讨等培训形式,少些枯燥的讲座,多些互动和实地参观,对于网络研修的培训方式接受的人比较少。说明大多数的教师希望通过直接交流和现场学习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得到相关的书面培训材料,能够与培训老师进行探讨并保持经常性联系,以得到培训后的后续指导。从培训时间安排上看,教师们希望将培训内容尽量安排得充实、紧凑;教师们对培训有较高的期待,他们最大的担忧是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初中生物教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职后培训要将培训效果放在首位,由于教学及管理任务比较繁重,导致教师们没时间参加培训,另外,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不符合导致教师们缺乏动机和兴趣参加培训。这样,就要求我们采取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合理的培训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以上想法,建议采用如下培训形式和内容。
1.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方面的培训。培养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和评价观、教师礼仪修养等。
2.生物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的培训。部分生物教师是转专业教生物的,学科知识欠缺,特别是实验技能方面,实验原理掌握不到位,实验操作不娴熟,甚至有错误。跨专业教学所造成的知识漏洞,这些都需要职后系统性的培训和生物教学资源的共享。培训包括生物学科系统知识、生物实验技能、生物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等内容。
3.生物教材教法的培训。为了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应培训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引领与解读、校本研修与开发、教学设计指导、教学评价研究等内容。
4.科研能力的引领和培训。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生物教科研的一般方法,学会如何贴近教学实际,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掌握如何进行研究信息的搜集整理,并进行总结、深化和提升,以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
5.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生物教师也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获取教育教学资源。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及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直观、丰富的教学资源。
1.聘请学科一线优秀教师、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集中讲授教师急需解决的某些问题,适当增加一些教师与专家的互动环节,改变教师始终处在被动接受地位的传统灌输式培训模式。教师与专家对话、交流,教师之间讨论,同行介绍经验,形式多样,既不死板,又能解决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既有面上的宏观引领,又有点上的微观突破。
2.观摩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教学要求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计划,观摩后要进行评议研究。到学校听同行的优质展示课和进行案例分析,主要目的是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或研究教师的教学特点。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
3.小组合作交流。一些问题在教学研讨、探讨、交流中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说课、评课,教师之间的互讲互评等,教师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4.全程参与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有接受培训的教师都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参与活动,如:设定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怎样做到有效的概念教学;如何建立生物高效课堂等任务,每个培训教师都要参与任务的完成。强调以培训教师为主体,从任务的分析、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培训教师的全程参与。
5.基于网络的自主研修。建立健全教师教研网站平台,达到资源共享。课程设置要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能真正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师可以随时选课、随时上课,在时间空间上方便灵活。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随堂测验、考试,而且还能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自我管理学习进度,自动批改、相互批改、小组合作等,保证教学互动。
从授课教师选聘上,立足课堂针对性、实效性,坚持以多元组合、重效果的原则,选聘并组建由大学教授、教研员和中学一线教师组成培训师团队,使之既有理论上的引领提升又有教学实践上的具体指导。
总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从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上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和典型教师的示范作用,为一线教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力求做到一线教师经过培训后能有所收获。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青藤书社.http://www.liuzhong.2011-04-01.
[4]卢文祥,郑世忠.我省初中生物教师队伍与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教育,2009(Z2).
[5]高凌,孙菊.乡镇中学生物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J].新课程(下),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