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平
(安徽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安庆 246000)
2011年1月~3月对骨科需要绝对卧床调查分析200例,患者便秘的占30例,坠床、跌倒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均为0例、外院带入性压疮2例,认为预见性护理程序可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患者入院,取正确的卧位,立即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儿童和老人为坠床和跌倒高危患者,入院时即加床栏,并告知家属不得擅自将床栏取下。指导患者长时间卧床后勿过快下床活动,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致摔倒,在患者床头悬挂防坠床、防跌倒的警示标志。设有跌倒坠床发生预案,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
压疮是骨科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下浅表组织受损,出现发红等异常状况。无感觉障碍者无法及时发现。疮易发难治,但可以预防。
1.1 术前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方式、配合方法并使患者掌握(如轴型翻身方式)。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及皮肤情况。严格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
1.2 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污染的内衣、床单位要勤更换。
1.3 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早使用气垫床垫,以减轻局部受压。在压疮易发生的部位,使用压疮贴。
1.4 指导患者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减少压疮的发生。认识病因,自觉防治;减少压迫,身不离垫;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天天检查,早期发现。
骨科手术后绝大部分患者活动受限,排尿姿势及环境发生改变,易导致术后排尿困难。
2.1 在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以减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机率。
2.2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鼓励其每日饮水2 000~3 000 ml,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导尿管外管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仔细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2.3 练习导尿管夹管,4 h开放1次,以训练膀胱肌的舒缩功能,持续开放导尿管,膀胱括约机会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久之易导致膀胱肌肉挛缩,影响排尿功能,尽早拔除导尿管。导尿管拔除后不能顺利解出小便者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锻炼、提肛锻炼,缓解肌肉痉挛促使早日恢复膀胱功能,以避免尿潴留再次置入导尿管。
3.1 注意饮食的量,只有足够的量,才足以刺激肠蠕动,使粪便正常通行和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
3.2 注意饮食的质,主食不要太精过细,要注意吃些粗粮和杂粮,因为粗粮、杂粮消化后残渣多,可以增加对肠管的刺激量,利于大便运行。副食要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因为正常人每公斤体重需要90-100毫克纤维素来维持正常排便。增加肠管内的容积,提高肠管内压力,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便。
3.3 多喝水,要预防大便干燥就得多喝水。早饭前或起床后喝一杯水有轻度通便作用。足量饮水,使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可利于肠内容物的通过。
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患者入院时即对有吸烟史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其戒烟。
4.1 指导患者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运动及扩胸运动 。注意保暖,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口腔疾患。
4.2 术后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次。
4.3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适的体位,按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行深呼吸,有效地咳嗽、咳痰动作。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后以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必要时行雾化吸人,口服祛痰剂使粘痰变稀,容易咳出。
4.4 根据病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1 患者卧床期间活动减少,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高,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机率也相应增加。5.1患肢保暖,嘱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
5.2 术后早期根据患者病情抬高双下肢并置功能位。
5.3 早期被动运动为主,行腿部肌肉的挤压与按摩,指导患者行主动功能锻炼,循序渐近,以不疲劳为主。
5.4 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如证实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对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预防作用。
5.5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菌素,遵医嘱早期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对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预见性护理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见性护理的目的是通过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做到防患于未然。积极认识、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预见性护理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有效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更加协调了护患关系,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