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萍
(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湖北 武汉 430065)
儿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是出生到14岁身心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儿。而小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并且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四个祖辈、两个父母,一个患儿)”的家庭模式,小儿更是家庭的中心。所以一旦小儿生病,受重视的程度最高。但小儿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不能描述或者不能准确、及时的描述自己的感受及病情变化,并且小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儿科护士要承担多重角色:既是直接护理者,还是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健康协调与健康咨询者、患儿及其家庭代言人。再加上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以及全民健康、法律意识的提高,都不断为儿科护理的任务注入新的内涵,这就对儿科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小儿易哭闹、不合作,儿科护士工作繁杂沉重,而小儿又不能表达或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生理及心理需要,也不能准确的对儿科护士的护理行为进行评价及监督。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能真正的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有慈母般的爱心、耐心和奉献精神,温暖、体贴、尊重和爱护每位患儿,对儿科护理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另外由于小儿患病虽然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多,但若能及时有效诊治和护理,病情恢复也较快,这就要求儿科护士慎独及诚实地为患儿服务,同时要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患儿,能够耐心细致的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儿科护士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头脑冷静、反应敏捷、处事果断、富有同情心及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为患儿提供全面照顾和支持,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对有生理缺陷或病态的患儿,要富有更多的同情心和关爱,不能嘲笑,应帮助患儿,真正急患儿之所急,痛患儿之所痛,促进患儿的康复。
2.1 专业知识方面:儿童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疾病诊治、心理社会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且各年龄期的儿童之间也存在差异,在护理上有其独特之处[1]。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各方面的不同特点,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而给予全面的护理;能熟知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方法;并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比较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为能更好的对患儿进行护理打下基础。
2.2 操作技能方面:在给患儿进行一些有创性操作时,由于家长的紧张焦虑、患儿的不配合、患儿躯体娇嫩,解剖结构显得精细以及护士自身的操作水平和心理素质,容易导致一次操作不成功,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炼就一身精湛的操作技能,尽量做到一次成功。近年来,医学迅速发展,儿科护理已发展出比较先进的检查技术和临床护理技术,所以儿科护士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儿科护士只有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深刻了解相关的技术,这样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及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缓解家长的不安,使患儿更舒适。
儿科护理的范围很广泛,凡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的范围,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身心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并与产科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2]。所以儿科护士不仅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护理学、营养学、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寓教育于护理之中。为了适应教育全球化和学习终身化的现状,儿科护士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及文献检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对于婴儿及较小的幼儿,他们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儿不一定能准确表达,所以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根据小儿的年龄及不同年龄组小儿相应的心理特点,灵活应用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表情、手势、目光、拥抱等)的技巧,不断与患儿进行沟通,了解信息、交流感情,给予适当护理,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一方面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采取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消除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及时疏导家长的不满情绪或过激行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还要耐心的告诉家长对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以配合检查和治疗;与医生及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从而保障和促进儿童的健康。同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巧妙的安抚患儿及家长,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建立良好的护患和护陪关系,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共同促进小儿早日康复。
5.1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儿科在医院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由于小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他们除了需要实施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育、教养工作。同样的护理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护士高出许多。所以儿科护士任务重、工作量大而繁琐,护理工作难度大,工作时间长。另外由于患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异味大、患儿哭闹噪音大,使病房环境差,还要经常倒夜班,打破正常生物钟等。这些都会导致超常的体力和精力消耗,若无健康的体魄,则难以胜任[3]。
5.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目前我国的小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家长很容易担心过度,甚至夸大病情、情绪不稳,对护士提出过高要求,也常常会出现过激的言语和行为,造成护陪关系紧张。在进行一些有创性的操作时,儿科护士既要安抚、固定哭闹躁动患儿,同时要排除家属紧张、焦虑、不满、易怒等情绪造成的压力。儿科护士又被动接受处于啼哭、嘈杂的环境刺激,所以儿科护士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外,同时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情绪稳定,沉着自信、忍耐自制。多培养业余爱好,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松弛精神,促进自身健康。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灵活、正确的处理各种情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儿科护理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的知识和规律,很多儿科护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儿科护士不但要认真学习和体会儿科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树立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在工作中应多思、多看、多问、多记,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工作之余通过上网、查阅期刊杂志、专著、听专题讲座、参加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地学习,动态地了解儿科护理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经常更新护理理念,拓展视相野,及时掌握最新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在学习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儿科护理的热点和未解决的问题,去探索和揭示尚未被认识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儿科护理向前发展,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随着国家法制的不断健全,家长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护陪关系变得日益紧张。特别是在儿科这样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中,家长对患儿的健康和疾病高度敏感,经常发生家长对护理操作和(或)治疗效果不满意,对用药及费用产生质疑等问题,从而导致护陪纠纷,甚至是发生医疗事故。再加上现在举证责任倒置,所以儿科护士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依法行护。儿科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医院、自身和患儿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养成及时、客观、真实、规范地完成护理记录的习惯。观注媒体有关医疗纠纷案件的报道,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1]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2]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3] 马秋芳.儿科护士素质浅谈[J].医药前沿,2013,(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