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启示

2014-08-15 00:50钮锡珍刘守旗
关键词:孙中山教育

钮锡珍,刘守旗

(1 南京审计学院 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210029;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13)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巨人,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在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伟大实践的同时,始终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时代特征尤为突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孙中山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

作为一位政治家,中华民国的首任总统,孙中山曾多次颁发告令,甚至亲临学校视察和发表演讲,强调“民国新造,凡有教育,应予提倡,乃足以启文明而速进化”[1]117。可见,他更多地是从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关心和重视教育,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1.主张“教养有道”,强调普及教育是国家任务

青年孙中山从西方国家的强大中意识到教育之重要,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普及现代教育是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而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办法就是要使国民“教养有道”[2],为此就必须普及国民教育。“惟教育主义,首贵普及”[3]253。在他看来,中国教育之所以十分落后,其根源就在于国家教育不能普及。因此在其一生的革命实践中,他极力倡导教育为本,特别重视国民教育,尤为注重国民性改造。他在《建国方略》中强调说:“今日文明已进于科学时代,凡有兴作,必先求知而后从事于行,则中国富强事业,非先从事于普及教育,使全国人民皆有科学知识不可。”[4]因此他极力主张“中国人数四万万人,此四万万之人皆应受教育”[5]358。他不仅认为励行教育普及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革命素质的关键和必然路径,更把普及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加以重视。民国建立后,他明确把“励行教育普及,增进全国民族之文化”[6]3作为国家建设的大 政 方 针 。 他 说:“共 和 政 体,以 教 育 为 根 基 ”[7]76,“现 在 中 国 是 民 国,是 要 人 人 都 有 教 育 的 。”[8]74-75在 他 看来,只有让人人都能读书,才可说是普及教育制度。为此,他提出要“多设学校,使天下无不学之人,无不学之地”,加快建立“庠序学校遍布国中,人无贵贱皆奋于学”[9]的全民教育制度,让全体国民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他认为只有教育得到普及,才可以做到“智者不致失学而嬉;而愚者亦赖学以知理,不致流于颓悍;妇孺皆晓诗书”[10]。

为了使普及教育落到实处,他不仅力主要“多办义务学校,让一般没有钱的人都可以去读书”[8]74-75,“要那些穷家小孩子都能够读书,不但是学校内不收学费,有书籍给他们读,还要那些读书的小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要那些小孩子自出世以后,自小长成人,国家都有教有养,不要小孩子的父母担忧,那些穷家父母才能安心送去读书。”[11]而且在有关政策和法律文件中加以明确规定。例如“庚子赔款,当完全划作教育经费”“励行教育普及,以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12]等主张被写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中更是明确规定:“凡在自治区域之少年男女,皆有受教育之权利。学费、书籍 与 及 学 童 之 衣 食,当 由 公 家 供 给 ”[13]223。

孙中山重视普及教育,除了与他站得高即从建设共和国的战略高度看待提高全民族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重大意义之外,也与他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看法有关。他反对生而知之,认为人的知识是从后天学习得来的,教育对人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他说:“质有愚智,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2]可见,他并不否认人的天资和智力有差异这个客观事实,但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努力而非遗传素质。

2.主张爱国主义教育,强调革命精神培育

针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现状,作为一个爱国的革命者,孙中山认为有志之人应该“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14]因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其“爱国心重者,其国必强,反是则弱。”[15]23因此,他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要教育青年学生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要有“天下为公”的理想,“以国家为己任”的志向,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16]535在他看来,无论是教育的目的还是求学的目的,都应该是一致的,就是“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替众人来服务”,把“中华民国重新建设起来”。而要能够真正做好这些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大我”与“小我”、家与国即国家、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人人对于国家社会,当视为我个人与他人组织而成。凡国家社会之事,即我分内事。有时凡有益于国家社会之事,即牺牲一己之利益,为之而不惜,然后国家社会乃能日臻于进步。”[17]362在谈到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时,他进一步指出:“家和国有什么关系呢?家庭要靠什么才可以生活呢?各个家庭,都要靠国才可以生活。国是合计几千万的家庭而成,就是大众的一个大家庭。学生受先生的教育,知道对于学校,有尊敬师长、爱护学校的责任;对于家庭,有孝顺父母、亲爱家庭的责任。对于国家也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更重大的,是四万万人应该有的责任。”[11]他认为爱家庭、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和爱祖国都是每个国民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和政治责任。他还曾就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发表过精湛的评论:“诸君志愿,须求大家之利益,办大家之事业,不必计较私人之利害。究竟大家享幸福,大家得利益,则我一人幸福之利益,自然包括其中”[18]24-25。

孙中山认为,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民必须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因如此,他把加强革命素质教育作为培育国民国家观念、权利与义务意识,进而扭转民风萎靡、国势颓废局面的重要途径。因为“革命是非常事业,不是寻常事业,非常事业决不可以寻常的道理一概而论。现在求学的时代,能够学得多少便是多少,只要另外加以革命精神,便可以利用;如果没有革命精神,就是一生学到老,死记得满腹的学问,总是没有用处”[19]297。

3.主张“女子教育为最要之事”,强调“儿童本位之教育”

在孙中山看来,中国教育十分落后,不仅体现在普及教育的不足,更体现在女子和儿童教育的落后上。他曾不无感慨地说:“吾国虽自号文物之邦,男子教育,不及十分之六,女子教育不及十分之三,其中有志无力者,颇不乏人。其何故在?国家教育不能普及。”[3]552而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正因如此,他主张普及国民教育,必须把妇婴教育作为普及教育的当务之急,应以“女子教育为最要之事”[5]358,并“以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

由于受“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的女子教育向来不受重视,以致女子教育特别落后。“中国女子虽有二万万,惟于教育一道,向来多不注意,故有学问者甚少。”[5]358然而追求男女平权,崇尚男女平等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唯有提倡女子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始可与男子平权,“女界平权,然后可成此共和民国。”[5]358所以“处于今日,自应以提倡女子教育为最要之事。”[5]358孙中山重视妇女教育,不仅表现在观念层面和政策、法律层面,例如“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11],“凡在自治区域之少年男女,皆有受教育之权利”[13]223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实践层面。辛亥革命胜利后,在孙中山领导下,国家逐步批准建立了一些女子学校,使广大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变,这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曙光,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伟大进步。孙中山对妇女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派出自己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廖仲恺接办广东女子师范学校,还亲自到校宣讲“女子教育之重要”。

除了特别注重女子教育,孙中山还十分重视儿童教育,认为“作人之道,尤重童蒙”[3]253,主张“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他说:“无论贫富,凡是十岁以下的儿童,都要给他们教育。”在今天看来,提出这样的目标显然不足挂齿,但在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能够提出这样的目标应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进步。

4.主张向西方学习,强调发展社会教育

自从洋务运动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以来,近代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有识之士不乏其人,孙中山可谓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使国家富强的一条有效捷径。“学欧美之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他深信只要认真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就能使国家转弱为强,易旧为新。可见,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且这样的学习不是全盘西化,主要是学习欧美的科学技术。所以他主张“诸君现在学校求学,无论是那一门科学,象文学、理化学、农学,只要是自己性之所近,便拿那一门来反复研究。把其余关系于那一门的科学,也去过细参考,借用他们的道理和方法,来帮助那一门科学的发展,彻底考察,以求一个成功的结果。”[20]其目的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便迎头赶上,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

欧美科技之所以先进发达,与其重视教育不无关系。因此,孙中山在极力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非常重视学习西方各国多办学校。除了重视学校教育外,他还特别重视发展社会教育,主张把受教育的对象从适龄学生扩大到一般社会成员。因为学校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国民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限,走出校门后还必须接受社会教育或继续教育。

至于如何进行社会教育,他认为主要途径有:一是各地“当设公共讲堂、书库、夜学,为年长者养育智识之所”[13],课程内容应着重“共和国民之权利、义务、尚武、实业诸端,而尤注意于公民之道德”[21]219;二是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进行。因为“世界上的文明进步,多半是由于宣传”,只有“靠宣传,使人心悦诚服”,才会“情愿奉令去行”[22];三是通过创办各种学会和各种学报进行。在他看来,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年青士子参与学会活动,就不会孤陋寡闻,使在校学得的一才一艺得以发展,通过学会以资其博,通过学报(专业刊物)以进其益。

二、孙中山教育思想的时代启示

孙中山不愧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虽然没有写过关于教育的专门论著,但在其四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基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进而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他对教育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重要作用的认识高度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上述关于孙中山教育思想主要时代特征的概述,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们依然可从中受到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启发,这也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示之一:必须大力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虽然我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人均GDP依然排在世界100名之后,离全面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依然有很大差距。孙中山“教育为立国根本。振兴之道,又不可稍缓”的思想启示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普及义务教育的力度。实践证明,通过普及教育,能够给人们提供公平竞争和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者改善其生存条件,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谈到“必须正视现有的已成为21世纪问题之焦点的主要紧张关系,以便更好地予以消除”时对教育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的使命是多么崇高啊!它需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使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委员会字斟句酌地认为,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当然,“教育并不是能打开实现所有上述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吧’之类的秘诀,但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序言》)[23]4-5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依然有不小差距。为此,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启示之二:必须着力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的孙中山,“振兴中华”是其毕生的追求。他在其著名的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24]639拿破仑曾经说过:“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25]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全球化作为一个时髦词汇和现实现象,从根本上讲,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主要推动力的一场运动,带有西方浓厚政治、经济色彩和明显的价值取向,即使在所谓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也不例外。因此越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越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事实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这方面,“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针对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的现象,1990年4月7日,他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人时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26]357-35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可谓言之谆谆、意味深长。

启示之三:必须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教育,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教育的针对性。

重视妇女儿童教育,应该说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针对“进展并不均衡,男女仍不平等,重大障碍仍然存在,给全人类的福祉带来严重后果”等现象,就明确重申承诺,要“确保充分实施妇女和儿童的人权,作为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一个不可剥夺、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部分”,要“赋予妇女权力和提高妇女地位,包括思想、良心、宗教和信仰自由的权力,从而满足妇女和男子个人或集体的道德、伦理、精神和思想需要,并且因此保证他们有可能在社会上发挥他们的充分潜力,按照自己的期望决定他们的一生。”[27]231在《行动纲领》中更是明确提出了确保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消灭妇女文盲现象;扩大妇女接受职业培训、科技教育和进修教育的机会;发展非歧视性教育和培训;为教育改革拨出足够的资源并监测改革的实施;促进女孩和妇女的终身教育和培训等六大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儿童教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举世瞩目,但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在妇女儿童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比如说,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孙中山重视妇女儿童教育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启示之四:必须全面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进一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步伐。

教育在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就提出了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方针。改革是一场革命,开放同样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当今时代已远非孙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所可比拟,但也应看到,在教育、科学与技术等诸多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有很大差距。中山先生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理念依然没有过时。历史充分证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只能导致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正因如此,在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无法摆脱全球化进程影响的当今世界,必须更加理直气壮地全面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进一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在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8],为人类的共同进步和繁荣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更何况在当今世界,“人们有相互了解、和平交流以及和睦相处的需要”,而“这几方面正是我们的世界 最 为 缺 少 的 ”。[23]9

[1] 命教育部核办女子蚕桑学校令[M]//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上李鸿章书[DB/OL].http://cn.netor.com/m/minren/zhongshan/shegpig/lhz.htm.

[3] 令教育部通造各省优初级师范开学文[M]//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4] 建国方略(上)[DB/OL].http://www.njmg.gov.cn/www/njmg/2007/szs1-mb_a3907052842625.htm.

[5] 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的演说[M]//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中国国民党宣言[M]//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7]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词[M]//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8] 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M]//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9] http://www.diyifanwen.com/tool/aiguomingyan/0992701074312733674.html.

[10] 致郑藻如书[DB/OL].http://www.rongshuxia.com/chapter/bookid-5328342-chapterid-22538.html.

[11] 在广东第一 女 子 师 范 学 校 校 庆 纪 念 会 的 演 说 [DB/OL].http://agzy.youth.cn/mzh/jng/szs/zzwz/201005/t20100519_1236448_1.htm.

[12] 中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宣 言 [DB/OL].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sunys/paper/200503100456.htm.

[13] 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4] 兴中会宣言[DB/OL].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85%B4%E4%B8%AD%E4%BC%9A%E5%AE%A3%E8%A8%80%E3%80%8B.

[15]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M]//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16] 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M]//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 在潮州旅省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M]//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18]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M]//孙中山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19] 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M]//孙中山全集(第10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20] 孙中 山 在 岭 南 大 学 做 励 志 演 讲 [DB/OL].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101172/101178/201102/19/101178_15284745_2.htm.

[21] 陈学峋.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Ml.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22] 宣传造成群力[DB/OL].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sunys/paper/200503100467.htm.

[23]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4] 国事遗嘱[M]//孙中山全集(第1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

[25] http://baike.baidu.com/view/16741.htm.

[26] 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7]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8]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DB/OL].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

猜你喜欢
孙中山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孙中山的绰号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