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

2014-08-15 00:50陈丽晖
关键词:理论课大学政治

陈丽晖

(莆田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福建 莆田351100)

应用技术大学是满足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发展的高校类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深化高等教育体系、挖掘高等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方面。

一、应用技术大学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也在不断转型和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方向。如何提升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公共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重点问题。

(一)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简况

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学者提出“应用型大学”(Applied university)、“应用型本科教育”(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理念。该理念及其实践在促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高等教育规模办学,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10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指出高校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尤其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办出特色[1]。该纲要的刊发使我国高校开启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序幕。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促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即采取示范引领、试点推动等方式,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应用技术大学”理念随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实际上,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如德国的高等专业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美国的专门学院、法国的科技学院、日本的高级专门学院等。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问题

目前,从“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向“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的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成效是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过程中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指应用技术大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传输给其学生,使其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符合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通常意义上,有效性用以描述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它既指活动的设计、理念及操作的可行性,又指活动达到结果的程度或情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评价某一事物的有效性如何,不但要评价其过程的可行性,而且要评价其实施效果的实效性。

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是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对其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其较好地掌握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能够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因此,在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已然成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趋势的前提下,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存在失效问题、与一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哪些差异、如何提升其有效性等问题都是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二、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失效问题

现阶段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尚未形成热点,而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未引起广泛关注。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价值取向的本位功利与政治信仰的崇高远大、个体选择的虚无困惑与信仰追求的多元发展、政治实践的感性参与与政治思想的理性认知、参与效果的客观局限与政治参与的主观期望等几个方面的二重性特征[3]。相对而言,这种二重性特征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矛盾更为突出。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失效情况。所谓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失效问题,指其教育并未对应用技术大学生的正确合理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或对培养适应经济转型、技术升级的人才起正面作用。相反,有的甚至起抑制或负面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转型、技术升级,具有良好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应用技术人才,但我国旧的高等教育目标使之难以迅速适应转型。我国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奉行精英教育体制。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已显露弊端,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目前,高校转型已引起关注和重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已然成为共识,而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及时适应与调整。旧的教育体制的惯性是导致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失效的重要因素。

第二,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创造性、自主性,但同时呈现出反叛性、逆向性,难以准确把握其代际特征。相对而言,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大多为应用技术性岗位,其专业设置大多以“市场需求”为原则。其学生在接触市场的过程中极易滋生反叛思维,产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心态,有碍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实现。

第三,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稳定性,但同时也呈现出滞后性、盲目性,难以体现创新性,难以争夺话语权,难以迎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形势下,其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人单位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一种新的高校类型,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是应用技术大学的突出特征和要求,其要培养一批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理论性、系统性与稳定性难以适应该形势的发展。

第四,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背景,但其从理论教学课堂转至实践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难以开展相应的实际应用与实践教学。目前,在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极其缺乏兼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经验的新型“一体化”教师(即具“双师素质”的教师),难以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需要的人才目标。

三、增强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途径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4]纵观当前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失效的情形,增强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需要、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微观层面,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追求,形成个体合理价值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而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5]可见,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诉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需求,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则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方能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对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的引导是个体合理价值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价值追求实现的必要准备。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6]而应用技术大学是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应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具有独特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的大学。目前,以“做人第一,品德至上”的人才培养为标准、以“明德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为目标是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任务。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需求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派生需求”。因此,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应用技术大学生进行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的引导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时间为轴线,通过讲授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的国家状况、艰苦卓绝的早期探索,介绍五四运动后开天辟地的事变经过、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阐明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制度的确立、现代化建设的探索等内容,使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自觉认识风云变幻的征程与翻天覆地的历史,自觉培育热爱国家的情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通过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国两制”、“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等内容,使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自觉培育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为主题,通过讲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外延及其遵守,介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范式与案例,阐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弘扬与树立等内容,使应用技术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觉培育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理论与实践表明,只有引导应用技术大学生个人层面价值追求,形成个体合理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

(二)中观层面,契合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特征与定位,服务地方经济

我国已进入新型工业化时代,而我国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比例偏低的现状已然成为制约瓶颈。定向性、地方性、区域性特征突出的应用技术大学如何为地方、为社会培养大批“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要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就要切实将应用技术大学的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契合,使其各专业发挥应用性,服务地方,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对应用技术大学而言,其各专业间未必存在互动共生的密切联系,但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合力。如可以将应用技术大学的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专业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等内容相结合,使其掌握一定的金融、保险、税务等相关知识,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技能和财务分析、理财规划技能,胜任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核心、集体主义的原则,具有良好的会计、财务诚信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可以将应用技术大学的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等内容相结合,使其掌握土木工程、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建筑、交通、道路、桥梁、地铁与轻轨、隧道工程、交通控制与管理领域的设计、科研、施工和管理方面工作的技能,胜任现代工程建设工作和复合型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结合该领域的腐败案例,了解其腐败的成因、过程及结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用法律规范、匡正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认清方向、严守底线;可以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内容相结合,使其掌握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具备在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方向、数控技术应用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等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营销的技能,胜任汽车、家电、轻工、机械等多种行业中的材料成形加工及模具设计制造等方面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的同时,明确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技术革命的强大杠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其专业紧密契合,同时要适应“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之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强调理论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其实践性,以满足服务地方、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大学应探索如何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知和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江西省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构建红色网络工作新平台、加强红色资源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一方面弘扬地方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江西特有的红色资源融入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福建工程学院、江夏学院、武夷学院、莆田学院等通过立足福建自贸区实际,挖掘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特点,结合茶文化、妈祖文化等,一方面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点、认知政府政策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习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树立服务地方经济、适应区域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宏观层面,契合大数据资源与微时代优势,拓展国际视野

物质的发展引起交往方式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大数据的概念是2011年美国EMC公司在“云计算相遇大数据”的年会上提出的。其主要有总量巨大(volume),形式多样(variety),生成、运算快速(velocity),价值巨大(value)的“四V”特征。大数据逐渐成为一种现实环境、生活场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研究领域。大数据是分析对象,也是研究工具,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拓展国际视野。而数字世界呈现出的大数据新业态是其“微”优势长期积累的结果。我们同时也进入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访谈、微课堂等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微”优势不再微不足道,其以简明易懂、传播快速的优点体现出全民接受与传播的微力量。其呈现浅阅读、浅思考、碎片化特征,也呈现跨阶层、跨地域、跨平台特征。“微”优势引起文化传播和话语表达机制的转变,促发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状况、价值观念等的转型。

“微”优势成就“大”数据,而大数据也助力微时代。无论是大数据还是微优势,虽然都具有虚拟性、隐蔽性,使不良信息、有害信息滋生、传播,但同时使信息来源便捷化多样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全民化、社会化。纵观国际,软实力较强的国家,在信息应用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在网络领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的时代下,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尽快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扬主流价值观。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积极使用大数据资源,利用微时代优势。如利用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等网络载体的“新闻擂台”、“按下指纹,参与祭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传播;利用空间转载、微信分享等网络载体的有奖参与、好友互动等对学生进行国家“宪法日”传播;利用新浪专栏、搜狐评论等网络平台的好帖置顶、名家快评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和合理价值观的树立。大数据与微时代的巧妙结合将使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将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党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相结合,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改变交往方式,促成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提高社会生产力、国家竞争力,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03-01(8).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DB/OL].(2014-06-22)[2014-09-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3]陈娟珍.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二重性[J].莆田学院学报,2011,(6):31.

[4]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09-09(2).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猜你喜欢
理论课大学政治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