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丽娟 陆 健 孙春锋 沈继明 姜吉锋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226006)
冠状动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是常见多发病之一。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较大,具有一定危险性,而且检查费用高,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技术,而冠状动脉CTA作为一种准确、实用的诊断手段,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病变有效且经济的无创筛查工作。虽然目前16排以上的螺旋CT机在临床上越来越普及,但16排螺旋CT作为能够进行冠脉CTA成像的一种基本机型,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还占着较大的份额,而且冠脉CTA不管使用何种CT机,其影响成像的主要技术因素都是大致相同的。现将我院经l6排MSCT检查的110例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冠状动脉CTA的主要技术因素。
1.1 一般资料2011年01月-2013年05月本院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11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34-91岁,平均62.5岁。全部患者均无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哮喘、早搏以及碘过敏、甲亢等相对及绝对禁忌症,检查前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
1.2 检查技术 扫描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管电压 140Kv,管电流 340mA,0.5s/圈,层厚0.625mm 或1.25mm,间隔 0.625mm,螺距 0.25:1,准直宽度为0.625:16,显示野(FOV)250mm,矩阵512 ×512。(1)扫描时,选择心脏程序,利用正侧位来确定扫描范围,上至气管隆突下1cm,下缘为左膈下2cm。将扫描监测线定于气管隆突下1cm,注射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15ml,注射速率4.0-4.5ml/s,扫描后选择主动脉弓为感兴趣区,出现时间-密度曲线,并准确计算峰值时间,根据所测得的时间进行冠脉扫描,扫描时观察患者心率跳动范围。(2)扫描结束后,记录心率、呼吸、造影剂速率,扫描时间及有无过敏反应等。
1.3 图像的重建 由一名诊断医师对扫描原始数据按心动周期的65%和75%的相位窗进行横断面重建,然后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送至ADW4.3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等后处理重建,分别重建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及主要分支。
1.4 图像分析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从事冠状动脉CTA诊断的高年资影像医师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分别观察评分,差别在两分以上协商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以两者均分为检查者图像最终得分。参考Hong等[1]的方法,根据整体图像和冠状动脉影像界面是否锐利、有无条带状伪影、有无容积缺损或搏动伪影及其程度,将VR和MPR图像分成以下5个等级:5分:图像外形光滑、锐利,无条带状伪影,各支血管外表及内部清晰可辨;4分:出现少量条带状伪影,图像外形仍锐利但略不光滑,各支血管外表及内部尚能完整显示;3分:出现较多条带状伪影,图像外形不锐利、欠光滑,各支血管外表勉强能够辨认;2分:出现更多条带状伪影,图像外形扭曲,各支血管外表隐约可见但不完整;1分:条带状伪影非常严重,图像扭曲明显,各支血管外表及内部均不能完整显示。
1.5 技术因素分析由两名从事冠状动脉CTA操作两年以上的技师针对诊断医师评分结合当时检查注意项目,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
110病例中,2例因患者外周血管脆弱、造影剂外漏导致检查失败,其余108例成功进行检查;参考评分4.5~5分为54例,图像显示良好,各支血管外表及内部光滑、清晰可辨;3.5~4.5分为21例,部分心功能较差,屏气未能完全配合好,血管外表及内部完整但稍显模糊;2.5~3.5分为18例,扫描过程中心率不齐,部分出现室早或房早,导致图像出现错层,血管边缘勉强可辨,;1.5~2.5分为7例,严重影响诊断,冠脉成像中因呼吸运动造成图像错层,出现较多条带状伪影,图像外形扭曲,各支血管外表隐约可见但不完整;0~1.5分为8例,不能进行诊断,图像错层条带状伪影非常严重,图像扭曲明显,各支血管外表及内部均不能完整显示,均因注射造影剂后扫描时心率变化较大造成。
影响冠状动脉CTA检查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心动不规则的错层伪影以及屏气不佳产生的呼吸运动伪影,当然还有相位选择不当等其他原因产生的伪影,所以我们在开始扫描前,应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一些小细节的疏忽都将导致检查的失败。
3.1 心率心率快慢为检查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而下降[2],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掌握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工作人员预约患者时应提前告知,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需停药48h以上,嘱咐患者检查前12h内不要饮用咖啡类饮料,正常服用降压药,检查前晚注意充足的睡眠;检查当天应提前30分钟到达检查室,静坐以稳定心率,对于检查时心率≥70次/分钟者,可口服倍他乐克。同时,医生需重视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简单地介绍检查过程以及对比剂注射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全身发热等反应属正常现象,切勿慌张,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嘱咐患者认真填写增强检查同意书,由护理人员给患者打好留置针。
3.2 呼吸由呼吸产生的运动伪影是影响MSCT冠脉造影的又一重要因素[3]。患者在检查前应除去紧身内衣,金属异物,以较舒适的状态仰卧于检查床,脚先进。在放置电极前,应让患者双臂举至头顶,即处于扫描时体位再正确粘贴电极,否则电极会因为手臂移动时牵拉皮肤导致电极移位,从而造成心电信号的降低或减弱[4]。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训练也至关重要[5],关系到检查的成败,我们通常采用吸气后屏气的方式进行扫描,建议患者的吸气幅度为7~8成,切忌过深以防屏气不佳,并注意每次吸气屏气幅度保持一致,屏气时间要达到15s以上,并观察屏气后心率次数。
3.3 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处理的影响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获取的是连续的数据,可在心动周期的任意时相重建图像,因此选择合适的重建相位窗对保证图像质量是非常重要的[6、7]。心脏在 0%-30% 和 87.5%-0%R-R 时相分别处于心室和心房收缩期,不适于冠脉重建,因此对选取最佳重建时相,减轻心脏搏动伪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毛定飚等[8]报道重建图像质量最佳的心电相位窗集中在55%-75%。主要是由于处于心脏舒张中、晚期内,心脏运动伪影相对较少。本组资料显示:左主干LM及左前降支LAD重建图像质量最佳的心电相位窗为接近75%,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为接65%,VR重建图像以接近75%,R-R相位窗为最佳。因此扫描结束后选择合适的R-R间期图像进行拆分重建对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非常重要。
3.4 对比剂的使用 护理人员对对比剂类型及注射方式的选择是影响冠脉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9],通常选用碘对比剂优维显370 或碘比乐350,注射速率为4.0 ~4.5ml/s[10]。部分患者由于外周血管条件不好,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对比剂外漏现象,导致局部肿胀、疼痛,护理人员应先用生理盐水检查确认注射通路是否在血管内,而尽量避免对比剂外漏所致的失败。
总之,16排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无创性成像的应用上有其独特的价值,目前还有好多医院正在使用并开展项目,但是心脏是运动的器官,而且运动的规律也并不是前后完全一致的,所以心脏冠脉CTA就存在比较显著的不准确因素,我们应尽可能熟悉并避免各种影响成像质量的不利因素,医、技、护之间相互配合,把检查中的每个环节做到细致入微,让患者安全的完成检查并获得完美的图像,从而满足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参 考 文 献]
[1] HONG C,BACKER C,HUBER A,et a1.ECG—gated reconstructed multi-detector row CT Coronary angiography:Efect of varying trigger delay on image quality[J].Radiology,2001,220(3):712-717.
[2] 赵绍宏,聂永康,蔡祖龙,等.冠状动脉疾病多层面螺旋CT 成像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12.
[3] 王凯,侯阳.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方法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239-1240.
[4] 茅国群,陈瑶,程有根,等.16层螺旋CT心脏冠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69.
[5] 杜秋波,郑玉风,江瑞英,等.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6 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53.
[6] 邝平定,张敏鸣,朱建华,等.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R—R时相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2):178-183.
[7] 邵广瑞,柳澄,刘延军,等.多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9):805-808.
[8] 毛定飚,张国桢,滑炎卿.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91-92.
[9] 钱根年,李天然,郑春雨,等.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6).Chin Clin Med Imaging,2004,Vol15,No.6.315.
[10] 姚振威,陈爽,冯晓源,等.冠心病的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3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