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能力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15 00:4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课程体系

王 刚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81)

近年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民办院校运行机制的优势,以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通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各专业进行岗位针对性调查与分析,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创建职业技能大赛体系,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基于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模式下,通过改善师资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打造办学特色,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理念:贯彻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大量实用性人才,摆脱学科人才的旧框架,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理念具有先导性,对教育体制创新、评估体系重构起着引领方向的作用。实现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需要改变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观。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完全摆脱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作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的重要区别,归根结底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与本科院校的理论型、知识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根本的不同。

为此,我们提出必须进行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贯彻“四破四立”的教学指导意见:在价值观方面,要坚决的打破学术型评价标准,建立技能型的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打破基于理论的教学体系,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打破知识化的课程教学方式,建立技能化的课程教学方式;在考核方式上,要打破传统的头脑记忆力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智能的考核方式。

2 变革:脱学术化教育的“胎”,换职业技术教育的“骨”

学院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的主线,在大胆实践和不断分析、改进、完善过程中,工作思路愈加明晰,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工作抓手与工作方法。

2.1 构建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

经过统一思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院上下针对能力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强调认真贯彻高职教育理念,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针对培养定位,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深入调查行业岗位及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分析,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的课程体系。引导各系、部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的调整,转“知识型”课程体系为“技能型”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打破了原来多年沿用本科教学计划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构成,按照课程在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课程分为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发展能力模块,从根本上确立了符合职业技术教育本质要求的教学体系。

2.2 探索基于能力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落实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前沿阵地是课堂内外的教学一线。学院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学竞赛活动,针对课堂教学现状,循序渐进,引导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明确课程定位。

2009年,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创新一堂课”竞赛,促进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转变,竞赛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比。2010年,学院组织举办“创新课堂”竞赛,在原有“创新一堂课”竞赛模式基础上,要求每门参赛课程增加说课环节,阐明本门课程在开课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所选章节在整个课程中的意义,课程教学的整体实施设想,以及本次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等,然后进行模拟课堂教学。2011年,学院全面启动教师说课活动,引领教师深化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深刻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深入了解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升教学的整体设计能力和课程分析能力。2012年,学院举办“脱稿讲课”比赛,针对学院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推进教师课前充分备课、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能力培养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学艺术、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竞赛,推动教研活动,营造教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使所有教师都能在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和成长。

2.3 创建基于能力的考核方式与能力评价标准

学院设立课程考核改革项目,以课程为单位,进行课题申报、立项资助,围绕课程考核改革开展相关实践研究活动,推动课程考核改革工作。鼓励教师打破陈规,大胆探索多元化考核模式,授权教师在制定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时,可以突破学院课程考试管理条例的限制。改革方案通过专家组论证后,在课程考核中实施。

课程考核改革工作以树立高职教育的考试观为指导,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模式。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考试观念、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通过增强考试的自主性、实践性与探究性,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一批39门课程,第二批24门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评审,获得“课程考核改革项目”立项。目前项目均已结题,研究成果在全校交流推广。

2.4 拓展实训教学,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学院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进行特色化培养方案的探索。积极引导师生,开展第二课堂,以职业技能大赛的形式拓展实训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通过在学生中开展技能比赛,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强化技能,知行合一,并以技能竞赛的评比结果作为奖学金评定依据之一,从评价标准的转变进行教学导向,建立以实训教学体系拓展和奖学金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2.5 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专业与课程建设

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提高质量的任务非常艰巨。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结合,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为此,高职教育必须着力内涵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注重提高质量。

学院组织各专业进行了专业自查,通过对专业的市场需求调查、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专业建设现状的自我评估,为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提供依据。根据自查分析结果,学院明确了专业建设工作重点,是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职业核心能力的打造。为此,学院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在青年教师培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投入。

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抓好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促进本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学院教师考核规定相关要求,积极推进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拓展实践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管理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加强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为教改课改探路。

学院在教学和管理改革中,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应用性人才,积极争取实训建设投入。以汽车实训中心为例,学院先后投入2千余万元,建设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实训设施。同时,努力建立一个与课堂理论教学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认真组织实施。学院汽车技术服务实训基地获2009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

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校企合作工作,将嵌入式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际工作项目引入作为校企合作介入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工作中,不仅仅停留于顶岗实习、冠名班、就业等层面,而是在课程建设、教学标准方面引入企业元素,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式探索意义深远。

3 蜕变:开创出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之路

由“四破四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到“破”与“立”的系列变革,学院的教学工作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大手术。围绕能力培养,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多种卓有成效的创新尝试与实践,使学院教学工作由表及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蜕变,让我们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路途中,跟上了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大潮,开创出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的改革与建设之路。

3.1 基于能力养成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

通过“创新课堂”系列竞赛,以及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涌现出一批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学院教师对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及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取得了很大收获,进一步完成高职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入理解高职课程教学方法与内涵,从而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课程的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创新、选择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考核方式,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net工程实践课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结合行业特点,采用模拟企业工程项目驱动教学,以具体工作任务引领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成功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适应行业规范、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具有鲜明的项目化课程风格。

传统纹样分析课程,以三次作业将课程教学与考核过程紧密交织,巧妙地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考核评价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还原了学习设计类课程的本质,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将行业工作规范引入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作为考核环节的考评标准,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评分。按照行业规范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行业规范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

大学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设计出训练学生提升表达与沟通技能的教学方案。在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观众”、“听众”,教学定位是“文学欣赏”;通过改革,以活动单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写作训练,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与标准,使得学生成为“参与者”、“实践者”,教学目标调整为“语言的使用”,是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改革的成功典范。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中,体现出教师对高职课程教学的理解,围绕能力培养主线,教师们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的深入思考,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

3.2 基于技能培养与评价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自2007年举办首届校园职业技能大赛以来,学院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已举办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学院已将技能竞赛作为常态的教学环节,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化、体系化,制定了系统的实施规范。学院职业技能竞赛也开始与企业接轨合作,例如与山明水秀大饭店联办的酒店服务技能竞赛,在动漫创意竞赛中与“久久动画”共同制定竞赛方案与评分标准,与中进汽贸联办的汽车技能竞赛,为学院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了新的模式,也扩大了行业内影响。这些都标志着学院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已从探索尝试阶段步入成熟阶段。

学院以“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创建”获得200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学院师生近年来在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屡次获奖,多名青年教师在无锡市职业技能竞赛获中成绩优异,获得“技术能手”称号。每一届大赛同时都有学生助理小组协助竞赛报名、组织、管理工作,使职业技能竞赛同时成为学生培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平台。职业技能大赛,在师生教学观念转变、评价标准导向、校园学习氛围营造、学生能力培养等多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

3.3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反复的调研、修订和论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下,脱离了本科教育学科性课程体系的框架,构建了针对高职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的高职课程体系。

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主干专业课程实行理-实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大量的企业岗位技能。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包含大量的实践环节。许多教学环节在近似仿真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完成。根据企业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技能型课程体系,与企业维修、服务、营销等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学生就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所需能力。按照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专项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四个方面构建多元融合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技能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专项技能课程以汽车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引领,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学习情境;职业能力拓展课程采用选修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修,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1-2.

[2]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37-39.

[3]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1-54.

[4] 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4):20-22.

[5] 谢建平,蒋雍君.“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43-45.

[6] 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33-35.

[7] 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20-22.

[8] 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0-118.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课程体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