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顺(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位居于金牌榜的首位。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之上表现出了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发了全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高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中的地位。然而,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我国的竞技体育也暴露出了一些潜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探究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了重新返回国际体坛,我国实施了新的体改策略。确立了将竞技体育作为体育发展为先导,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体育项目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针。1996年,国家体委有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对体育的管理体制、竞赛体制和训练体制等方面实施改革,以便适应改革开放下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
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在京顺利召开,并提出了新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国家体委在总结竞技体育过去十年发展的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上,于1993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的提出实际上为20世纪末我国的体育改革和发展确定了目标和任务。
到了21世纪初,国家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现状,以及新时期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方向,又颁布了《2001-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此良好的经济形势下,确立了新世纪体育发展的目标和方针。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根据具体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做出调整,并提出新的体育改革方针和目标,确立新的改革任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并日趋完善。
近年来,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管理改革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中所形成的“举国体制”在发展体育事业的方面,逐渐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的状况。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竞技体育的发展仍然由国家掌控,资金的投入也以国家和政府为主。然实际收获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投入与产出呈现扩大的趋势,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之中,结构的不合理性处处存在。管理机构相当冗杂,其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各种条条框框的设置也极大的束缚了各部门之间的灵活性,导致相关体育政策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贯彻与实施。机构庞杂,效率低下问题日益严重。
众所周知“短板效应”,一个水桶容量的大小不在最长的那只板子,而在于这个水桶上那只最短的板子。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是如此,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体育项目的成功,而是各个体育项目均衡的提高与发展。竞技体育只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方面,其中包括众多的体育项目。然而,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国家对于一些具有夺金实力项目往往给予很大的支持,但是对于那些弱势项目,在投入上反而较少,这样的投资模式,往往会导致竞技体育不均衡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整体的发展。
我国在经过数十年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体育事业的“举国体制”。其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举国体制”的弊端也逐渐凸显,产生了限制性、局限性、刻板性等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当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减少“计划性”的束缚和影响。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调节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将 “国家计划”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充分地结合起来,逐渐健全和完善竞技体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竞技体育作为其中一个方面,其未来的发展也必须要注重其均衡性。整体决定部分,但是部分也会对整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国家在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上,要注意均衡性,不能偏废其一,从而有效促进其平衡发展。此外,还要注重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技能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竞技体育在发展上也有所不同。然而各个国家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上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为此,我们要充分的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发展体制、培养模式等,再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加以集成创新,使其“本土化”,借来为我所用。这样势必会对我国经济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血液”。
[1]许永刚,孙民治.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