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婷 殷学锋(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龙舟文化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古文献中最早的出现龙舟记载的史料是最早的是公元前318—296年战国中期的 《穆子天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由于“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其起源众说纷纭。
迄今为止流传最为广泛的是纪念屈原说,其影响最广,是社会普遍认可的观点。屈原的爱国精神在中国数以千年的历史发展之中是一致公认的道德典范,百姓普遍认为: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与屈原有紧密的联系。据《隋书·地理志》正史记载:“屈原于五月五日赴泪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竟会亭上,习以想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震水陆,观者如云。诸君皆然,而南郡尤甚。”当年渔民们争先恐后驾舟抢救屈原的情景,隋朝期间已经演变成了赛龙舟,而且“观者如云”,一代代流传至今,逐渐形成今日的赛龙舟,此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和影响最为深远的传说。
在江浙一带流传极广,伍子胥死后尸首被装在皮袋里于五月五日投入钱塘江后随波逐流而不沉没,当地百姓认为是伍子胥显灵,天帝怜悯他为尽忠而枉死,于是封他为潮神,老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就有了驾舟竞渡迎潮神的习俗,以保地方平安和渔业丰收,《曹娥碑》载:“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而这里所谓的“伍君”就是伍子胥。
一个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另一个是纪念越王勾践。《事物原始·端阳》记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龙舟竞渡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水文生态环境,其广泛开展的地区多是在水域条件发达的沿湖沿江地带。黄惠焜教授在《从越人到泰人》一书中,将其称之为“百越文化区”,并依据地理环境且与中原汉族的关系分为A、B、C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中临水地居住的居民,在水域平坝的地区开展了赛龙舟,为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条件,自然能够创造出一系列“水文化”。可见,没有良好的水域条件不可能赛好龙舟,没有和谐的生态环境,也不可能发展和传承龙舟文化。龙舟文化既蕴涵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兼容,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也体现了追求生态和谐、社会和谐的精神。因而弘扬龙舟文化精神,有利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和谐社会。
“以舟为媒,经贸唱戏”,赫然昭示了龙舟的商品经济文化,荆州以龙舟竞渡为主,开展的一系列与龙舟有关的活动龙舟花会、龙舟晚会等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人士参与,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吉林省在举办冰雪节龙舟竞赛的同时,许多外国商人前来洽谈投资,吸引了大批外资,如今大江南北开展了各式各样的龙舟文化,这不仅发扬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将体育的竞争精神引入到了经济建设中,龙舟竞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历史演进的洪流之中,龙舟这一民俗体育活动逐渐进入上层社会被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其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化内容。龙舟竞渡成立了自己的龙舟协会,并且在体育文化领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体育文化现象。早在1984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就做出了决定,把龙舟竞渡列为国家正式水上比赛项目;并于同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宜昌正式成立开始了规范和管理。一时间全国各省、市、县相继成立了专业和业余的龙舟竞渡队伍。此后各种规模的龙舟比赛开展的如火如荼,从2005年6月11日于上海开始,历时一个月举办了8站大型国际龙舟赛事,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家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龙舟队伍达400多支14000余人,各类龙舟比赛分别设置了标准竞技龙舟、小龙舟、传统龙舟和彩龙舟等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这在中国龙舟运动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龙舟文化已冲出国门走向世界,1991年,国际龙舟联合会成立;1992年亚洲龙舟联合会在北京成立,据调查显示,每年从五月开始至十一月,世界各国各地区举办的不同种类规模的龙舟赛事已达数千起,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经盛行龙舟运动,国际龙舟协会已提出进军奥运会的目标。龙舟运动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民俗体育运动,而且成为传播和弘扬“龙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对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加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具有特殊和重大的意义。
[1]张玲玲.龙舟比赛与龙舟文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2).
[2]曹美琴.浅析端午龙舟文化及其现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