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丽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汉语系,甘肃 合作747000)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把学诗当作从政、立身、立言的一门学问。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主张“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之六);白居易认为自己的《新乐府》五十篇“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新乐府序》)。《诗经》中的诗歌大部分是田间里巷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朴素清新的风格,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得文人的喜爱,老百姓也是家喻户晓,口耳相传。这些诗句在传诵中更为人们熟知、共赏,渐渐地形成了习用的固定词组沿用于现代汉语,成为今天的成语。
《诗经》产生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其成语何以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主要是在于《诗经》成语积淀成的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和丰富的文学审美价值。
《小雅·常棣》:“夫妻好合,如鼓琴瑟”,演化为成语“琴瑟好合”,比喻夫妻间的情感如琴瑟一样美好,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就像一首温和甜美的曲子,沁人心脾,蕴含“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小雅·小曼》:“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演化为成语“筑室道谋”,指同过路的人商量盖房子,比喻自己缺乏主见,缺乏计划,找一些毫无关系的人商讨,结果一事无成,说明人做事必须有主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针对性地找懂行的人商量,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辩证地揭示了思维领域中质、量、度之间的关系。《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演化为成语“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提示做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出淤泥而不染。《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演变为成语“深厉浅揭”,《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于支离,而席其孤技邪”,原指涉浅水时可以撩起衣服过去,遇到深水处撩衣服也无用,只得连衣下水,比喻做一切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工作方法应不同;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应不同。行动要因时因地而异,措施要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小雅·小畏》:“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演化为成语“暴虎冯河”,说的是空手搏虎,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内含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必然受客观规律惩罚的哲理。《诗经》中像这类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成语很多,它们是先人们人生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是深刻的。
如《卫风·氓》中的成语“抱布贸丝”、“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只要认真读一读这几条成语,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氓”当初与女子交往相爱,活泼欢快,赌咒发誓的几幅鲜明生动的图像,语言也很朴素优美。“泣涕涟涟”、“载笑载言”两个成语,形象刻画出女子见不到心上人时泪流满面的情形,盼来心上人后又破涕为笑,兴奋得又说又笑,痴心女子的两种态度、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形象逼真。“辗转反侧”,出自《周南·关雎》,是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通过动作来写人的相思浓郁,把本来抽象的思想感情活动用具体的动作极为生动而确切地表达出来了,具有形象性和画面感,更具艺术感染力。“如花似玉”,见于《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那些时一个个官样妆梳,端的是赛阳台欺洛浦,生得来如花似玉。”吟唱起来,颇具形象优美的特征。《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如临深渊”就好像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为非常谨慎;“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魏风·伐檀》中的成语“不稼不穑”,其意义不仅是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包含了奴隶们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演化为成语“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本年江潮泛涨……哀鸿遍野,百姓其鱼。”又如《秦风·蒹葭》中的成语“秋水伊人”,不仅解释为对景思人,而且蕴涵着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惆怅失望的心情。“一日三秋”,见于《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天不见面,就像分别了三年一样,形容思念殷切,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综上所述,《诗经》中通过各种模式演化的成语,经过两千多年的使用和流传,思想内涵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在整个中国语言文学的宝库中独放异彩,这是中国语言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之所在,我们理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
[1]袁愈嫈.诗经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2]古今汉语成语词典[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3]向熹.诗经语言研究仁[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裴球漩,阳海清.古今词语新编[M].新华出版社,1987.
[5]韩省之.中国成语分类大词典[M].新世界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