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语文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仅指识字、写字、阅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语文知识、语文积累以及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当前,在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还相对落后,教学理念也普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学活动也比较单一化,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集中表现在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比较差、知识面相对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缺乏相对的创新能力等。为此,本文针对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1.广泛开启学生的学习思路。老师应该树立一种课程资源观: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资源,在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
2.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与大自然密切接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独到的见解。老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优势,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新课程改革中已将活动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老师将课堂移向生活中。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4.充分应用家庭课程资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必定与其所在的家庭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注重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地应用好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农家环境本身就存在着许多课程资源,农村小学的老师应该将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出生在农村里面的孩子们对农家的蔬菜、水果非常熟悉,对这类型农作物他们大都能描绘出他们的外形、颜色以及生长的过程。相反,对于城市里面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对这些农作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认识不深。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虽然农村孩子见识较少,但是只要将农村中特有的生活与学习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同样也能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孩子语文知识面比较窄的问题,老师们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阵地,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依然是关键之举。对于老师而言,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以所有同学都能学到的知识为主,不能只片面注重少数学习好的同学。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老师在讲课时应该精神饱满,充分地带动课堂气氛;老师还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留出适当的课堂时间让同学们自主讨论、探究相关的学习问题;长此以往,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会越来越高。
每位学生对学习都有期待感,所以老师对学生应该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学生来讲,语文老师应该多关注他们语文知识上的缺陷,除了课内的辅导,必要时还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辅导。另外在讲课时对他们应多给以关注,尽量提问他们所能回答的问题,慢慢地这部分学生会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学习成绩会得到提高,相应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
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比较高,对他们来说不知道的知识有很多,所以老师应不断地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他们学习的道路,给学生以学习的乐趣。当前,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面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需要老师与学生不断摸索前进。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法宝,所以老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语文素养一方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看,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所以说,广大语文老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对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