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璐,段忠玉,张剑波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中医文化在全球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医药学和中医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医理疗馆,中医理疗课程在越来越多外国大学开设。中医药在东南亚泰国、老挝等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很多国家自古有采用传统医药的传统,其中很多传统医药跟中国传统医疗有着很深的渊源和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在上述国家被接收的程度很高。当下,云南省正大力推进 “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可以预见今后在医药产业方面势必要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开展密切的合作和经贸往来,作为沟通工具的语言将成为重要的能力。
泰国作为中南半岛最大经济体在中国(云南)与ASEAN(东盟)的合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泰语作为东盟国家中重要的交际语言之一,其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中国正大力推广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医药教育国际化以其日益丰富的形式对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中医类院校,泰语教学通常只作为通识课开设,要在较短时间内使非专业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变得非常困难。如何改变传统泰语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服务,更好地服务云南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向东盟国家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专业技能的人才,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增进传统医药学在教育、科研、临床运用等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开设了泰语通识课,并逐步增加课时量。但医学类学生专业课及实践课学习任务繁重,而且相对大学英语,因为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开设时间长,有很广泛的基础,学生有比较强烈的主动学习意愿和动机,英语学习材料丰富易得,而泰语通识课开课时间短、相比大学英语上课时间缺乏连续性,这就使得原本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开课之后对学生选课动机的采访得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选课目的不明确,呈现出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
有很大比例的学生选泰语通识课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没有更深入的学习计划,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出现偏差。反映到课程学习中,出现了上课不准时、迟到、上课不专心等现象,这些都是学习动机不明确,主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直接表现。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不管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都要求学生和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重复、练习,形成语言习得的习惯和能力,作为通识课的泰语课因为每期课时量较少,加上学生选课时没有明确的动机,没有主动的学习愿望,没有像英语考试过级的刚性需求和压力,造成开课之后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中医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绝大部分偏理科,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相对文科专业的学生要低,且理科学生可能忽视了语言学习习惯、技能的养成和积累,语言学习的基础相对文科学生来说稍弱,所以在语言的接受能力和对语言的敏感度方面也有类似的表征。语言的习得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但每次泰语通识课的学习时间只有一个学期,通常学不到具有实用功能的内容,学生的泰语运用能力也没有明显的提升,导致学生选课积极性降低。
泰语通识课属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授课教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向学生教授基本的语言学习理论、学习技能,同时还要保障必要的语言实训。但是作为选修的通识课,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的时间成本大幅增加,势必会挤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果还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思考,整体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由于上述原因,授课教师在教法和教学内容上没有新突破,课程缺乏针对性的思考设计,甚至套用泰语专业的授课模式,造成学生在选修课上走过场,教师在教课上缺乏激情,最后使学生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不到有用的内容,丧失对泰语的学习兴趣。
泰语教学属于小语种教学,在非泰语专业的院校开设泰语通识课,可用可得的泰语相关教材和资料很缺乏,即便是泰语专业使用的教材,系统完整,难易程度适中,内容丰富有趣,易学易用的教材缺口也很大。目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公共泰语通识课编写的教材,绝大部分泰语通识课的教学都使用教师自编教材,或者直接使用泰语专业的教材。学生普遍感觉教材偏难,如果授课教师想在一个学期内让非泰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泰语专业学生学习3—4年时间的内容,就会导致学生因为教学进度快、跨度大、跟不上进度,直接放弃学习。
另外,泰语通识课程的设置单一,现在基本只有《基础泰语》一门语言类课程,并没有加入泰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得课程枯燥乏味,没有时效性,不能学以致用。
泰语通识课应开设得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东盟是云南主要的贸易伙伴,“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与云南跨境贸易的开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同时又熟悉东盟国家情况、贸易惯例、文化传统,善于同东盟国家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中医药国际化推广需要至少掌握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的双语甚至多语言能力的人才,泰语通识课能够为中医类的学生提供与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沟通的语言基础,且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著名语言学家汤姆斯指出,语言能力包括是否能够造出符合语法的句子的能力,也包括是否能够对语言进行恰当运用的能力,能开口说就是重要的语言能力。泰语作为通识课,目标很明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泰语通识课教学应该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泰语表达能力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口语练习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深挖教材,制定针对性强,内容简单易学,且切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趣味化,让学生在边学习、边使用的过程中养成泰语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泰语的语言技巧。
泰语通识课应有别于泰语专业课,侧重于实际社会交际需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运用能力。内容应简单实用,结合基础医疗词汇和情境开展教学。让学生能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在工作中与泰国同行进行简单的沟通,能让学生轻松自由、自信地向泰国人推广中国传统医疗文化。
打破课程设置单一的现状,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引入文化课。依托《基础泰语》,增设《中泰传统医学文化类比》、《泰国文化》、《实用泰语口语》、《简明医学泰语》等内容丰富、类别多样的课程,针对中医院校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设置的专业服务性,培养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课。
同时,应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设泰国国情及时事系列讲座。通过讨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泰语表达,使中国学生能用泰语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本土文化,在广采博收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传承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中国海油节能管理的实践,不仅是完成国家约束性指标下的自我进步与更新,还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更是成为集团公司低成本发展的内在发力点和降本增效的持续推动力,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价值。
此外,授课教师应积极编写适合中医药、医学专业学习的泰语通识课教材,把基础医用词汇和最新的医疗词汇和对话,交际情境等融入到教材之中,以语言学习为主,同时兼顾和锻炼学生运用泰语表达专业知识和交流的能力。
2.3.1 文化导入式语言学习
语言与文化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文化知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人格个性的过程。语言教学理念应以文化为突破口,通过熟悉异域文化、风俗、习惯,同时辅以泰国医疗领域或者泰国传统医药领域的发展介绍,使得语言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需要和自然学习的状态。
2.3.2 使用教辅工具,增加趣味游戏
泰语通识课可通过让学生跟读、模仿、情境融合、情景剧、单词接龙等方式灵活使用已学单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用字母模型、挂图、图片、录音、录像等辅助材料,让语言学习的过程变得直观立体生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备课,授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改变学生的传统角色,让学生对教学过程有更新更深的认识。
2.3.3 教学进度循序渐进
泰语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语言,泰语自身的很多特点跟英语不一样,泰语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符合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按照发音练习——朗读背诵——复述——情景模拟——自由输出的过程展开。教学内容在学生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后,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而这时教师充当的仅是语言纠错,引导的角色,学生才能够发挥自由想象力,结合自己的语言储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达到泰语通识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终极目标。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基础的听、说、读、写、译,但是如何开展听说读写译,孰重孰轻,谁先谁后,各自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3.4 组织课外学习
语言的学习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习,且课外学习对于语言的积累和习惯养成有着比课堂上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泰语通识课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之外的时间,把学习过程向课外延伸,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和延续学生的泰语学习兴趣。如开展泰语角,组织学生观看泰语电视新闻、创办校园泰语广播节目,创办泰语期刊读物、组织泰语专项比赛(词汇、听力、演讲、写作、小品、歌舞类节目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延伸学生学习泰语的时间和空间,保持对泰语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也可以考虑开办泰语学习讲座,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做泰语学习的讲座,沟通泰语学习的心得和技巧,熟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学习泰语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泰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泰语的信心。
在云南省推进“桥头堡”建设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医类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对泰语通识课的开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泰语通识课作为新兴课程,应该在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国际视野和思维,参与中医药国际推广服务,增强就业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泰语通识课必须有明确的课程设置定位,创新教学模式,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能保证泰语通识课在提升学生泰语表达能力,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陈俊、孙建光、刘玉君.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6)99-105.
[2] 柬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过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l,(I).
[3] 王克非.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外语界,2011.(1).
[4] 姚政芳.学习外语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N].现代教育,2008-09-10.
[5] 梁红献.对《基础泰语》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建议[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5).
[6] 普光琼.在泰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