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琪,赵德伟,杨庆军
(黑龙江省冶金设计规划院,哈尔滨150040)
铜山铜矿位于嫩江县北北东方向160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嫩江县管辖。铜山铜矿为中温热液型矿床,工业类型为斑岩型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硫化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为含钼铜矿石。开采范围内地质矿量约5 000万t,采出品位约为0.5%,品位较低,选择高效、低成本的开采方案对矿产资源利用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铜山矿床埋藏深、储量大、矿体走向长,为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减少一次性投资,同时考虑勘探程度的高低,综合分析,对该矿床分期开发建设。开采最低标高确定在(一期工程)30m,开采对象为30m标高以上的Ⅰ、Ⅱ号矿体,Ⅰ、Ⅱ号矿体勘探程度和控制程度高,储量可靠,可作为矿山建设开发的依据,生产规模可达10 000t/d,服务年限23年,具备分期开采条件。
矿区总的开采顺序为先进行一期开采,在一期开采过程中对一期190m标高以下Ⅲ号矿体和二期深部Ⅲ、Ⅳ、Ⅴ号矿体进行补充勘探,一期结束后进行二期开采。
本次设计开采顺序为露天和地下同时基建,根据矿体的空间赋存关系,露天开采Ⅰ号矿体与地下350m标高以上开采Ⅱ号矿体互不干扰,可实现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
由于矿体下盘受铜山断层的影响,为确保回采安全,在同一分段内由下盘至上盘回采。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各分段由上而下逐分段开采,地下开采首采地段确定为350m阶段。
露天开采年产矿石150万t/a,年剥岩量210万t/a,年采剥总量360万t/a,均衡生产剥采比1.4t/t。
台阶高度12m,每两个台阶并段,最终台阶坡面角:65°,生产台阶坡面角:65°。露天采场顶部最高标高532m,露天采场底标高430m,露天采场最大采深102m。
本矿露天开采部分开采年限较短,根据矿床埋藏条件和地形条件,矿山开拓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
坑线布置为螺旋固定坑线。坑线(初始底宽20m,最终底宽10m)最大纵坡8%、最小曲率半径25m,宽10m。采场最低水平430m,出入沟设在露天采场西北侧,出口标高为522m。设计台阶高为12m,每两个台阶并段,最终形成502m、478m、454m及430m共4个台阶。
根据露天采场年采剥矿岩量,确定采用KQG150潜孔钻机穿孔、4m3电铲铲装、32t自卸汽车运输矿岩,另配备PC220反铲液压挖掘机一台用于大块矿岩的破碎及辅助作业,ZL50前装机一台用于辅助作业。
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300万t/a。
铜山铜矿床属规模大但品位低的矿床,矿体厚大、在开采技术条件上,由于矿体受铜山断层控制,部分矿体与断层平行产出,该区域矿岩稳定性较差。宜采用崩落法、充填法。充填法能提高回收率,降低贫化率,有利于控制地压和保护地表生态环境,但充填工艺复杂,需2~3步骤回采,厚大部分需留纵向和横向矿柱,矿柱比例大,为回收矿柱,临近矿柱的采场需采用胶结充填,投资和生产成本较高。由于矿区内地表允许塌陷,矿石有益元素品位低,且围岩含有品位,设计推荐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方案。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工艺及生产管理简单,容易实现大型机械化、无轨化,生产能力大,生产成本低。回采采用simbarH1354电动液压台车,出矿设备选用LH514E型电动铲运机。
开拓系统采用主、副井加辅助斜坡道开拓方案,该方案具有初期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设备维修量少、管理简单、减小通风量及降低通风成本等优点,借鉴国内大型矿山生产实际情况,该开拓方案应用实例较多,同时考虑深部矿体开采对现有开拓系统的延用。
坑内运输采用有轨电机车运输方案。矿石采用14t架线式电机车双机牵引6m3底侧卸式矿车运输。生产的矿石通过采区溜井由振动放矿机装入6m3底侧卸式矿车内,由14t电机车双机牵引至井底车场,卸入矿石溜井,经地下破碎系统破碎,由主井箕斗提升至地表矿仓,经皮带运至选厂;岩石通过采区废石溜井,装入2m3曲轨侧卸式矿车,由10t电机车牵引至井底车场,卸入废石溜井,由主井箕斗提升至地表废石仓,由汽车运至废石场。
铜山铜矿属于大型地下矿山,矿体规模大,连续性较好,坑内巷道纵横交错,通风网络较为复杂。因此,地下通风系统必须可靠、有效,以保证采场及各工作面具有足够的风量。根据矿体赋存情况,选用的采矿方法,确定的开拓方案,本设计选择对角双翼式通风系统,多级机站通风方式。为了保证地下通风效果,共布置3条专用风井。主入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根据地下作业需风点的主要分布情况,将地下划分为采场、阶段运输水平、破碎系统三个通风区。通风计算采用了澳大利亚ventsim矿井三维通风仿真系统对整个通风网路进行了解算。计算结果:矿山全矿总需风量为:409m3/s。
铜山铜矿改扩建工程总投资约20 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约9 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税后)7年,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16%,各种经济指标较好。本项目的建设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于润沧.采矿工程师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王运敏.现代采矿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3]陈国山.矿井通风与防尘[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4]王青,史维祥.采矿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5]陈琪,等.铜山铜矿可研报告[M]黑龙江省冶金设计规划院,2012.
[6]采矿设计手册编辑部.采矿设计手册(矿床开采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7]解世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8]王运敏.中国采矿设备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