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祥
(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昭阳 657000)
2013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5333万hm2,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2667万hm2;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2013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0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3.3万hm2,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3万hm2;全省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全省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20万hm2,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13年9月,云南省水利厅要求各地州编制上报《云南省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2013~2020年)》。通过对昭通部分高效节水项目措施的了解和思考,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2013年6月,农业部门在上级部门的批准下,在永善通过管道引水到田间水池后,采用滴灌和喷灌向不同区域脐橙供水,受益面积33.3hm2;在大关采用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措施,对玉米实施旱作节水,受益面积333.3hm2;项目资金全部由省市承担。2013年9月,昭通市按照云南省水利厅的安排,编制上报了2013年鲁甸、彝良和永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建设内容主要是通过管道引水到田间水池后,采用滴灌向葡萄和蔬菜供水,受益面积133.3 hm2,采用微喷向天麻供水,受益面积66.6hm2,采用灌桩向脐橙供水,受益面积66.6hm2;项目资金由省县企业按 4∶4∶2 比例承担。
从项目措施来看,农业部门的项目措施以田间保水为主、灌水为辅,水利部门的项目措施以引水灌溉为主。总体上项目资金有限、使用示范效果明显、推广应用范围有限。
结合《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和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际,对农业高效节水项目措施,在作物种植区域划分、灌溉用水定额研究、节水措施设计和水量优化调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如下。
昭通市土壤立体分布明显,以垂直差异最大,其次为南北之间的水平差异。坡耕地土壤多,平坝地土壤少;旱作土壤为主,水稻土壤少;低中产土壤多,高产土壤少;酸性土壤及微酸性土壤多,碱性土壤少;较黏重的土壤多,砂质土壤少。气候属亚热带、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区域,可分为江边河谷热区、平坝和一般山区、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根据土壤、降水量和气候等条件,昭通市已制订了苹果、天麻、魔芋、蚕桑、马铃薯、冷凉蔬菜和畜牧水产等高原特色农业规划,在昭阳、鲁甸、永善和大关等县规划发展苹果,在昭阳、鲁甸、巧家、镇雄、彝良、盐津、大关、永善和绥江等县规划发展魔芋,在巧家、镇雄、威信、盐津、鲁甸和水富等县规划发展蚕桑,以彝良县小草坝为中心,镇雄县、威信县为重点,盐津县、永善县、大关县、绥江县为补充,规划发展天麻。
在全省农业灌溉用水分区里,大关、彝良、威信、盐津、永善、镇雄、绥江和水富为滇东北区Ⅳ-1区,昭阳鲁甸为滇东北区Ⅳ-2区,明确了充分灌溉模式下中稻灌溉用水、主要旱作灌溉用水、木本类果类、草本类果类等常规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微喷灌下的灌溉用水定额。刘英超等在云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温室,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滴灌浇水法,动态监测了玉米马铃薯间作条件下作物不同生育期表观耗水量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刘敏对昭阳区苹果生产需水情况进行了定性的分析,苹果要坚持在开花前灌水,花谢后半月左右也灌水1~3次,花后14d内就及时加强肥水管理,务必使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以促进果子细胞的分裂。目前缺少针对昭通的苹果、天麻、魔芋、蚕桑、马铃薯、冷凉蔬菜等特色农业的灌溉用水定额研究,结合《云南省农业节水纲要(2013~2020年)》中要求,需要针对昭通特色农作物加大灌溉用水定额研究。
结合规划作物种植区域、水源、光热、降水量等具体因素,按照作物生长周期、灌水周期、总需水量进行作物产出量障碍因子分析,针对障碍因子提出解决措施,开展节水措施设计。以渠道防渗为主,积极发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推广坡耕地综合治理,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采取地膜(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育苗移栽、合理间套种等农艺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推广普及农业节水灌溉,积极发展部分管灌、滴灌、喷灌等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水源有保障、水质符合要求、作物经济价值高的区域,可适当增加管灌、滴灌、喷灌等措施。与传统的土渠输水和田间大水漫灌相比,采用管道输水可节水20%~30%,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
几年来昭通市已持续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库塘蓄水量曾严重不足,为使有限的水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化的生产效益,开展一定的水量优化调度研究试点是很有必要的。水量优化调度是在几乎不增加任何额外投资的条件下,便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对库群优化调度、电站运行调度研究的偏多,中小型水库的优化调度也有所开展,但对农作物和农作物间种需水量作为优化调度开展的研究还极少。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以农作物生长所需最小水量为目标,以农作物生长周期为优化时段,开展农作物水量优化调度研究,节水效益应该也是明显的。
通过对昭通市2013年部分节水项目的介绍和对项目措施的一些探讨,建议在作物种植区域划分、灌溉用水定额研究、节水措施设计和水量优化调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高效农业节水措施应该灌溉措施和保水措施并重、水量优化调度相结合、适当完善排水措施,以期对今后昭通市农业高效节水措施的规划工作、实施工作和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1]刘英超,汤利,郑毅.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6).
[2]刘敏.提升昭通苹果经济价值的综合措施[J].云南农业,2010(3).
[3]谢崇宝.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之哲学思考[J].中国水利,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