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农业科技发展浅析

2014-08-15 00:48王芳荣温元灿
云南农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昭通市科技推广科技

王芳荣 ,温元灿,唐 昕

(1.昭通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研究所,云南 昭通 657000;2.昭阳区乐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1 现状

1.1 农业科技创新

1.1.1 自主创新。自主选育的杂交玉米良种昭三1号、鲁三 2号、3号、扎单 201、202、大单 1号等享誉省内外,十多年来全市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杂交玉米良种还有昭阳4号、5号、昭丰2号、3号、4号、昭白单1号等33个;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选育的杂交水稻良种富优80、82等5个,打破了昭通市没有自主杂交水稻良种品种权的局面;自主创新的以玉米套种马铃薯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规格化间套种丰产栽培技术至今仍是全省和周边地区旱粮生产的主推技术。

1.1.2 引进创新。通过引进、观察、应用的优良品种主要有: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玉米如豫玉22,奥玉3202、2102,中京 368等;杂交水稻从汕优系列到冈优系列,常规水稻良种从“合系”系列到“凤稻”系列、云粳系列;养殖业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种猪等。先进栽培技术方面:水稻旱育稀植、精准定量栽培;旱地地膜覆盖栽培、设施农业。养殖业:人工授精、黄牛冻精改良、胚胎移殖、配(混)合饲料、氨化、微贮、青贮饲料等。

1.1.3 集成创新。昭通市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由单项技术推广向集成技术推广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几年,以良种为核心,以生物多样性规格化间套种为主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单株定向密植移栽;水稻旱育稀植、水稻规范化条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马铃薯脱毒技术、高墒垄作;苹果“三优模式”(优质品种、优质砧木、优质管理)、小冠整形、老果园省力化高光效改造、套袋、铺反光膜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的有机组装配套等,不断发挥科技成果的叠加效应。

1.1.4 机制创新。重点是通过进入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上国家、省级平台;积极开展市院市校合作,提高成果水平;试验示范直接与企业、生产基地无缝对接,加快成果转化推广速度。

1.2 农业科技推广

1.2.1 层层大办高标准粮食高产创建样板。把集成创新的成果,高标准地展示在样板上,2008~2012年,累计实施粮食高产创建37.2万hm2,其中2012年实施了11.12万hm2。2012年的粮食主要科技措施综合覆盖率达88%,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8~2010年 3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年均增幅8.38%,连续3年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一等奖、获农业部“2008~2010年度丰收奖和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1.2.2 大办养殖小区。到2011年全市共立项扶持以优质种畜为核心的适度生猪规模养殖场 (小区)258个,其中国家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立项新建万头猪场1个、改扩建1个;立项扶持种羊场2个,2012年完成牛冻精改良11.2万头,完成生猪人工授精43.2万窝。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昭通市现有农技推广机构405个,其中市级17个,县(区)级 113个,乡(镇)级 275个,比例为4∶28∶68。一是缺少村级推广机构,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分突出。二是随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基层仅有的农业综合服务站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2.2 农业科技队伍薄弱

2011年底全市农业科技人员编制4121人,实有3786人,市、县、乡分别为311人、1545人、1930人,比例为8.2∶40.8∶50。一是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全市现有的农科技人员,每人要服务1436个农民,平均每个乡镇农科人员要承担306.67 hm2耕地的技术指导,其中畜牧兽医人员674人,每人要承担1351头大牲畜、9564头生猪、1330只羊和22 037只禽兔养殖技术指导和防疫工作。加上山高坡陡、交通落后,作物、畜禽种类繁多,居住、土地、生产分散,导致良种良法不到位,动物疫病防治出现真空,小型农机具伤人时有发生等等。二是缺乏高素质领军人才。全市3786名农业科技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59%;推广研究员仅5人、副高以上人员仅占11%,中级技术职称占46%,尤其缺乏创新型领军人才,导致科技成果远远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农学和畜牧兽医专业占县、乡专业技术人员的52%,昭通市着力打造的天麻、苹果、蔬菜、魔芋、蚕桑等高原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四是人员老化、知识老化。全市45岁以上农科人员占科技人员的34%。一般乡镇农科人员基本没有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五是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农科人员,特别是基层农科人员,不仅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低,而且社会地位低,一般农业科技人员都不能参加公务员的岗位竞争,极大地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一方面留不住人,另一方面也要不到高素质的人。

2.3 农业科技推广装备和手段落后

到2011年,全市143个乡镇还有18个乡镇农科站、2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无房,现有121个有房畜牧兽医站中属危房的有6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办公设施和工作必须的仪器设备、场地,开展工作就靠一张嘴、走村串寨靠两条腿。

2.4 科技创新乏力

近几年,昭通市在大宗农作物和畜禽上缺乏自主创新品种新技术,无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使用的良种和新技术基本以引进为主。由于属低纬高原,海拔高差悬殊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任何一种新品种新技术在昭通市都不可能全覆盖,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不高,留下很多科技死角,影响整体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5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昭通市是一个山地占96.4%的农业市,加之一家一小块的耕地和复杂的耕作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机具的推广使用。

2.6 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投入分散

一是财政困难。昭通市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农业大市,人口540万,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248.1亿元,收支缺口达6.28倍,部分县、大多数乡镇农科部门只有“养兵的钱”没有“打仗的钱”,大多数乡镇农科人员没有出差补助。二是农业投入分散。在相对落后的山区,基本建设成本较高,但由于体制问题,有限的支农资金还分割到各部门,真正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部门却无钱办事,导致基本建设与农艺措施脱节,直接影响到科技措施的落实和发挥。

2.7 体制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农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关系,导致土地细碎化,生产分散和居住分散,已成为实现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不可跨越的障碍,农业科技推广和实施也非常困难。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大量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得到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因为权属不属于自己,往往采取掠夺式经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8 劳动力减少,生产者素质下降

劳务输出是昭通市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民增收致富措施。近几年农村每年劳务输出人数都在100万多,2012年达到135.7万人,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留守的老弱病残者,不要说先进农业科技的接受和实施,粗放经营、土地撂荒已经随处可见。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推进,2012年底昭通市已经“农转城”59.4万人,农业从业人员正在大量减少。

2.9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基础设施脆弱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良田好地不断减少,尤其是金沙江三大梯级电站及三江四河诸多水电站建设,淹没大量良田好地。另一方面中低产田地面积大,全市高稳产农田仅占18%,中产农田仅占22%;全市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仅36.1%,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2.9和4.2个百分点;养殖业的草场退化、厩舍简陋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3 对策建议

3.1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农业科技研发能力

一是在现有体制情况下,农业科研部门要搭建“六个一”科技研发平台,即一个首席专家、一个研发团队、一个研发基地、一个研发体系、一笔稳定的研发经费和一个特殊的机制。二是推进市院市校合作,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合作社、专业户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建立科研、教育、推广、企业等紧密衔接的成果研发机制。

3.2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一是以产业集群为平台,成立跨区域的专业科技服务站,确保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以着力打造的高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线,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三是聘请村级农业科技辅导员和兽医人员,其工资补助水平与目前村两委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持平并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解决,确实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积极培养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技推广示范县;科技人员直接对口“入社”(合作社)“入企”(企业);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开展“三农信息服务无缝覆盖12316专家咨询”、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等,最大限度地扩大科技培训面。

3.3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有序有偿转让。鼓励和支持特色产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庄园购买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三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四是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

3.4 积极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养行动

一是培育壮大涉农龙头企业。支持涉农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和发展庄园农业。二是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跨越发展计划,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切实提高合作社的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各种经济组织、经纪人通过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兴办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时引导同一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组建联合社,实行跨区域、集团式经营,增强板块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努力提高农户集约化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庄园农业。四是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针对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五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利益联合机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中小企业建立共同体,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行动、互促共进、集团发展。为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昭通市科技推广科技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