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茜
(广西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E-mail:2696791954@qq.com)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均为妇科疾病患者,平均年龄(28.5±7.7)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应用注射用奥硝唑前未静脉使用过其他药物,且静脉滴注使用经灭菌和封闭完好的一次性输液器,护士为患者静脉穿刺时,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排除污染可能。在静脉使用注射用奥硝唑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评价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炎标准[1]分级,I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9例;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12例;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5例。
1.2 方法 从使用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2010年12月~2013年7月我院56例妇科疾病患者静滴注射用奥硝唑后致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1 药物因素 本组患者中认为药物因素致静脉炎有32例(57.14%),发生率高。①药物pH 值:血液正常pH 值为7.35~7.45,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性静脉炎的链式反应,轻则产生刺痛感,重则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症[2]。本组患者使用的注射用奥硝唑(武汉长联来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据本品说明书记载其药物成分中含有盐酸,溶液显酸性。②给药浓度、持续时间:药物浓度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就越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3]。本品说明书中记载滴注该药浓度为5mg/ml,每12h静滴一次,连用3~6d,一旦病情许可,均应尽早改为口服治疗。本组患者静脉使用该药多为7~10d。③药物渗透压:本品说明书记载其药物成分中含有甘露醇,甘露醇为高渗性药液,输入血管后可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及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4]。鉴于这些原因,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局部的刺感、疼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2.2 护理人员因素 本组患者中由护理人员因素致静脉炎有14例(25.00%)。①护士对该药可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导致在输注该药时不注意输注血管的选择、不注意滴速控制及药物间隔时间、将该药安排在最后输注完毕后未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②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及时巡视,不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致未能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2.3 患者个人因素 本组患者中由患者个人因素致静脉炎的有10例(17.86%)。①患者多次住院,因病情需要均输注该药,从而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②患者对该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认识不足,导致在输注该药过程中自行调快滴速、输注肢体过度活动致液体外渗及个别患者只允许护士在某一根血管反复穿刺输注。
3.1 合理安排输液 ①严格按照本品说明书及其理化性质合理安排输液,注意滴注的速度不宜过快,以40~60 滴/min为宜,一般认为,输注速度愈快,静脉炎发生概率亦愈大,并且反应程度亦愈重,这主要因为输注时间越短,则药物在局部积聚也越多,对局部血管的刺激也越强,发生静脉炎的机会相应增加,且严重程度也是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5]。②输注本品不建议使用留置针,应选用头皮针,且每次更换输注部位,避免在同一根血管反复多次输注,因为药物在同一血管内输注时间过长,则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强度增加,发生局部静脉炎机会也相应加大[6]。③宜选择管径较粗直、弹性好、回流通畅,便于穿刺固定、易于观察的上肢静脉。同时在输液肢体局部放置50~70℃的热水袋持续热敷,可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降低痛觉神经兴奋,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及血管壁的损伤,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
3.2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 护士要熟知奥硝唑的理化性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给药时的注意事项。及时巡视,主动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若发现局部发红、疼痛、静脉条索状改变,既使有静脉回血,无药液外渗,也应另选静脉,重新穿刺后再输入本品。
3.3 加强患者的宣教 护士在给患者用药前应向患者宣教奥硝唑的理化性质、药物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呼叫,以便及时处理。
3.4 发生静脉炎的处理 ①用50%硫酸镁液浸湿纱布(以不滴液为宜)沿静脉走向外敷,保持纱布的湿润状态,持续湿敷至痊愈。50%硫酸镁有去肿、消炎的作用。②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再用冷开水冲洗,切成薄片(厚度0.2cm 左右)贴敷在红肿的区域,并用保鲜膜覆盖包扎固定好,每2h更换1次,持续外敷至肿胀消退。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可经皮肤吸收,补充渗出部位细胞营养,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使局部红、肿、疼痛症状消失至痊愈[7]。③水胶体敷料具有吸收渗液和促进上皮生长的特点,有条件的医院可用超薄水胶体敷料沿穿刺点及周围红肿皮肤向上静脉走行粘贴,直至局部红肿、疼痛消失。
部分患者在接受注射用奥硝唑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因素(pH 值、渗透压、浓度)、滴注的速度、静脉穿刺的部位等原因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可通过控制滴速和选择较粗的静脉等措施来降低本品对静脉的刺激,但药物的pH 值因其成分的稳固性而不能随时调整。因此,患者输注本品的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控制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若经相应护理措施仍未能改善静脉炎症状,须请医生评估是否需停用该药,改用其他药物,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 于芳.喜疗妥软膏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7):539-540.
[2] 汪波.奥硝唑注射液致输液疼痛等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69.
[3] 尹凌雪,石增霞,佟利竹.七叶皂苷钠药物浓度及溶媒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236-238.
[4] 王艳.循证护理在甘露醇输注所致静脉损伤防护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25-27.
[5] 张维琴,张静.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7):1947-1948.
[6] 常芸,茅文辉,宋萍.44例胺碘酮相关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和防治[J].现代医学,2011,39(5):569-571.
[7] 陈秋敏.马铃薯片贴敷在治疗液体外渗所致局部肿胀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