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157000)
全氮、全磷、全钾是指土壤中所含的植物可利用和不可利用的氮、磷、钾,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较小。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是指可以被植物直接迅速利用,或经过简单转化而直接利用的氮、磷、钾。同土壤肥力的相关性较大。总养分是指全氮、有效磷和钾3种元素的含量总和,是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养分和平衡施肥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总养分达不到包装袋上明示的含量值,将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氮是农作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是提高作物特别是谷类作物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氮化肥通常以胺肥和硝酸根类化肥的形式存在,其中的胺根离子或基团和硝酸根离子富含氮元素,故也称为氮化肥。如尿素,碳酸氢胺,硝酸胺,甲草胺,三聚氰胺等。常用的氮肥品种分为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硝态氮肥有硝酸纳,硝酸钙;硝态铵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导致总氮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对材料的验收把关不严,使用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基础氮肥;生产工艺落后,在生产过程中损失了部分氮元素;企业由于氮肥的价格因素降低成本,偷工减料;贮存、运输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使部分氮损失。
钾也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与光合作用合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关系密切,日照不足时施钾效果增大。钾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性和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缺钾症状首先发生在老叶,而且侧根受限制。作物在发芽到成熟过程中,需要大量钾,充足的钾素可促进作物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可以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钾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农业区中,土壤的缺钾面积逐年扩大,程度也逐年增强。合理施用钾肥,成了我国北方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钾肥资源十分紧缺,每年都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所以,探明北方土壤钾素状况和供钾能力,明确北方作物钾肥施用效果,建立北方各种作物钾肥高效施用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壤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钾素。把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钾素叫作土壤速效钾,选取代表性耕层土样,用联合浸提剂提取分析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可了解土壤速效钾的现状。据报道,大量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合土壤钾形态分级和土壤钾素动力学研究,可对土壤供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关部门根据土壤供钾能力已制定出北方土壤速效钾6级分级标准,并对北方土壤的供钾能力按以县为单位的行政分区和土壤类型进行了分级。现在北方农民只要查阅本县土壤速效钾含量图,即可确定所要耕种的土壤的钾素含量,从而为合理施用钾肥夺得高产找到根据。另据报道,秸杆还田能把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近1/3到一半钾素归还土壤中,对减轻钾素亏缺有一定调控效果。在华北,秸杆还田效果最好。不同作物对钾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在生产中不同作物施钾的效果也有差异;对38种作物作了大量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作物的需钾特点和施钾效果,发展了钾肥合理施用技术,表明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的生产中,科学施用钾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可以改善品质。
有效磷,也称为速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组分,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态磷及有机态磷,有的土壤中还包括某些沉淀态磷。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之间虽不是直线相关,但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03%时,土壤往往表现缺少有效磷。土壤有效磷是土壤磷素养分供应水平高低的指标,土壤磷素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土壤中磷素的贮量和供应能力。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状态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的磷量。了解土壤中有效磷的供应状况,对于施肥有着直接的意义。在有效磷的测定上,生物方法测定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我们采用的是最普遍的化学测速法。所谓化学测速法,即利用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有效磷。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土壤有效磷的指标来指导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否用好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有效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要定量施用。过多施用会导致磷因土壤固定而降低磷肥利用率,施用量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和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