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
作者信息:温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处,325005,浙江
2014 年,温州市水稻机插面积再创新高,据初步统计,达到2.2 万hm2,比去年增长11.6%,超额完成了浙江省农业厅下达的全年1.97 万hm2任务,全市水稻机插率达到19.56%。
全市各级政府对水稻机插予以重点扶持:永嘉、苍南、平阳、瑞安对购置插秧机追加补贴9%~20%;苍南、平阳、瑞安对购置秧盘每个补贴2~3 元;永嘉县对机插作业环节每667 m2追加补贴10 元; 温州市本级继续实行农业机械化促进工程项目, 对水稻育秧中心予以扶持,对机插每667 m2补贴10 元。
瑞安市探索建立储备秧制度,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总规模为66.7 hm2的早稻机插秧苗储备基地建设项目, 以避免天气原因造成的大面积烂秧导致秧苗短缺延误机插的情况。 该市还尝试引进专业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面积核查,杜绝虚报现象,规避渎职风险。
各县(市、区)加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力度,举办技术培训班8 次,演示会10 次,印发宣传材料4 610 份,媒体宣传17 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906 人次。新增插秧机147 台,秧盘39 万只,育秧流水线15 条。
乐清市伊新农机服务站和光甸农场等水稻机插大户,对原水稻育秧流水线进行整合升级,自制了秧盘播种成套流水作业设备和远距离秧盘输送线,可直接把秧盘输送到育秧大棚。 一条流水线的操作人员从8 名减少到4 名, 每天每条流水线可以节约人工成本880 元。
在中国水稻所的技术支持下,温州市开展的“晚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项目已完成验收。项目通过101 项试验,确定甬优17、甬优15 和甬优9 号依次作为温州市连晚机插主推品种, 并明确其适于机插的栽培模式,制定了技术规程。下一步这些技术成果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温州2014 年机插推广成绩的取得,也与2 个有利的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1)政府对粮食生产非常重视,为机插推广创造了有利环境。2014 年温州市政府抓粮食生产的力度为近几年最大。 3 月10 日,温州市政府在平阳县召开农业“两区”建设暨春耕备耕工作现场会,市级农口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农业分管领导等参加了会议。 分管副市长出席并讲话,着重要求抓好粮食生产任务落实。 此后,部分县(市、区)加大对粮食生产补助,努力扩大粮食生产面积。 据统计,全年水稻面积增长1 186.7 hm2,仅早稻就增长近666.7 hm2。 由于政府对粮食生产非常重视, 也相应地加大了对机插的政策扶持,推动了机插推广。同时平原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为机插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
(2)2014 年基本上没有灾害性天气, 机插作业时间充裕。温州市大部分区域为双季稻种植区,对水稻生育期有较严格的要求, 所以每年机插作业时间都非常有限。 2014 年温州市早稻未受 “倒春寒”影响,“双夏”期间也未受台风正面袭击,机插作业时间比较充分,育插秧设备重复利用高,为机插面积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可靠保障。 3 月28 日,瑞安马屿镇的源田家庭农场就开始机插早稻,较往年提早一周。
但是,以上2 个因素都有不确定性,粮食生产面积持续增长不现实, 如此适宜的天气也不可能年年有, 加上存在一些制约温州市机插发展的问题;因此,温州市机插保持稳定或持续发展的难度较大,机插形势仍不容乐观。
温州市虽有10 个县(市、区)应用水稻机插,但其中乐清、瑞安两市2014 年机插面积占全市总量的61%,其他8 个县(区)机插面积仅为39%。地区间机插水平相差也很大,乐清、瑞安两地水稻机插率达到38%和28%,而其他地区落后较多。 其主要原因是:永嘉、文成、泰顺受半山区地形限制,土地零散;而作为产粮大县的苍南、平阳,由于经济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服务主体实力较差,机插推广也比较缓慢。
虽然2014 年水稻种植面积有所恢复,但工业规划不断向农田拓展是趋势, 加上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将不断减少。同时水稻种植面积中不具备机插作业条件的比例也在增大,比如:部分新造农田位于山顶或海涂;种植西瓜等经济作物后农田泥脚变深,不适合应用机插等。 并且适应山区半山区的插秧机少, 山区半山区机插发展缓慢。 所以说,机插发展空间逐渐收窄,推广难度越来越大。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虽然温州市机插稳定增长,但主要依赖早稻的局面仍没根本改变。2014 年全市完成早稻机插面积1.264 万hm2, 晚稻0.94 万hm2,早稻机插面积占全年机插面积的57%。 温州全市早稻平均机插率已达43%, 乐清市为66%, 瑞安达48%。据了解,因粮食种植面积统计数值高于实际数值,温州市实际早稻机插率远超过这水平,机插增长空间有限。近几年,作为温州市机插主力的早稻机插增长已显疲态,并趋向饱和,这也拉低了温州市机插增长预期。
近年来,温州市通过举办晚稻机插现场会、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设备、 加强晚稻机插农机农艺融合等措施来推广晚稻机插技术, 但晚稻机插仍增长缓慢,今年仅增长5%,还落后于早稻的13%。 究其原因:一是单季稻大部分种植在山区半山区,受地形制约难以大量推广机插; 二是农民对应用杂交连作晚稻机插仍有所顾虑。杂交连晚农艺要求高,受天气影响大,种植风险也高,所以部分农民保守地选择了手插。 相比手插, 机插每667 m2普遍需多使用种子0.75 kg,增加成本90 元,这也是农民不积极采用杂交晚稻机插的重要原因。
积极向各地推广 “晚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完善适合各县(市、区)实际的杂交连作晚稻机插技术规范,着力推进杂交晚稻机插。同时,联合农技部门及时做好技术指导,现场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努力消除农民思想顾虑。
大力推广育秧流水线、种子发芽器等育秧设备,帮助农民解决育秧难问题。 加快推广温室育秧和大棚育秧技术, 鼓励有条件的服务组织建设现代农业设施温室育供秧中心, 以防止灾害性天气对育秧的影响。
通过基地示范、现场会等形式,加快人力插秧机等简易插秧机示范推广, 逐步解决山区半山区和海涂围垦水田的机插问题,进一步扩大机插覆盖面。
继续争取领导重视和财政支持,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服务主体发展壮大, 努力扩大社会化育插秧水平。并加强政策和技术宣传,提高农民推广应用机插秧的积极性。
努力普及先进适用的联合收割机和谷物烘干机,提高“双夏”期间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尽量缩短水稻收割期,为机插争取充足的时间,确保机插秧移栽时间和生育期,降低杂交晚稻机插风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以提高连作晚稻机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