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引领下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2014-08-15 00:49陈菊芬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指数函数高三函数

陈菊芬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山东 烟台 264000)

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设定混淆问题,也存在着学习目标设计不合理和“贴标签”现象,致使不少目标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目标引领课堂,其优势已逐渐体现出来,而能否在高三复习课中制定出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并用以统领和制约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的质量,还需要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课程目标还是学习目标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应是一种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控制下的心理活动的外现形式。学习能顺利展开的条件之一就是作为内因的学习动机,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就是向他们呈现学习目标。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课程目标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其应对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其应对主体是学生。课程目标是写给教师看的,所以其表述可以使用专业性的词语、概括性的词句。学习目标是写给学生看的,而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所以其表述要更具体、准确,可操作性要强。今天我们强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强调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单从定义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目标,而不应该是课程目标。

二、高三数学复习课学习目标在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习目标要科学合理。高三教师应该研究和解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清楚地把握尺度和掌握方向,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真正起到引领课堂的作用。如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节,《考试大纲》中“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目标转化为如下目标更合理:(1)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通过多个命题(正、反例)的比较,归纳出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具备的两个条件,体会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数学思想,明确运用该定理进行推理证明的基本步骤。(3)能运用定理对以长方体、棱锥等常规几何体为载体的面面平行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证。

学习目标要避免流于形式。实际教学中,流于形式的学习目标常在“教学目标”中出现,而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实践部分不再有所体现,特别是远期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像指数函数的教学目标之一:“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验数学的对称美和统一美,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此类情形,学习目标应该辅以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在同一个坐标系分别作出底是a>1和0<a<1的几组典型指数函数的图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图像的性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例题要注意过程的设置,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通过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培养勇于探索的坚强品质。

重点知识要强化突出。受到学生的前知、课程内容、课堂时间的限制,每一节课的设计不能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向这个目标靠拢,直至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如在关于等差数列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是能用有关知识推导一些和的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若n为偶数,则;若 n为奇数,则S奇-S偶=a。但有的教师在此却没有设立相应推导公式的学习目标,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不去体验公式的推导而死记公式,不会灵活运用公式,不利于把握教学重点。

难点知识要分层贯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知的深度、广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需要用可以证明“理解”水平的行为实例进一步分层说明,如“(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指数函数的定义;(2)能根据给定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其是否是指数函数;(3)能区别指数函数和指数型函数”,有这三个实例的补充,通过显形的外部行为描述、判断、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主干知识分阶段渗透。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对于一些主干知识,教师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设计层次渐进的发展过程分阶段渗透逐步达成,而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因为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时间与过程的。如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一个主干知识,其背景之强大、内涵之丰富、应用之广泛为每一位高三教师所共知。在知识上必须掌握函数的概念,建立函数关系式,掌握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学会利用图像即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所以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即可,后续的学习任务将在数列、三角函数等模块自然产生,教师不必急于把所有内容都抛出来过一遍,这样可以使教学变得从容。

三、高三复习课上如何发挥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以高三“函数的图像变换”一节为教学案例)

目标展示,使学习方向“明”起来。首先,教师展示若干函数图像变换动画课件,学生观看、欣赏,引出课题,接着出示学习目标:(1)观察多媒体课件,直观感知函数图像的变换(平移、对称、伸缩、翻折)的不同。(2)分别以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为背景,探究函数图像的变换,小组合作归纳猜想出结论。(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验证,师生共同归纳变换规律。(4)利用函数的图像解决有关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问题。这样的展示,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知道他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以及做得怎么样,有了这样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有效教学因之具有了明确的标准与依据而得以实现。

目标引领,让课堂教学“实”起来。学习目标引领的功能体现在:实现学习目标,构建教学过程,选择学习方式,发挥评价功能。“函数的图像变换”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没有具体的章节,而是分散于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等章节中。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站在变换的高度系统地研究函数图像,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函数概念,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数学能力,体验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这样,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顺利完成了第一个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使学习目标“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达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的目的。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选择哪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是讲解、讨论、探究还是合作的方式?教师要为学生预设。为达到第二个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编题,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探讨函数的图像变换规律,这样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

课堂评价,把学习目标“用”起来。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究竟是否达成,达成程度如何,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评价方法:一是结果评价(检测性评价),适用于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评价者观察被评价者的表现或操作的结果,然后根据表现水平作出判断,比较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本节在知识探究结束后,可以围绕学习目标,设置相应的评价方案。针对目标2评价方案为:教师引导学生举出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例子,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归纳猜想结论。针对目标3评价方案为:学生动手操作各种函数图像,验证变换规律;学生口答,师生共同完善归纳出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针对目标4设计如下评价检测题(第1题学生口答,2、3题由两名学生板演,学生互评):

1.函数 y=|x-a|的图像关于直线 x=3 对称,则 a=____。

2.已知函数f(x)=|x|(x-a)(a>0)

(1)作出函数f(x)的图像;(2)写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

3.已知函数 f(x)=2-x2,g(x)=x。若 f(x)·g(x)=min{f(x),g(x)},那么 f(x)·g(x)的最大值是 _____。

如果把学习目标看作圆心的话,其他的各个教学环节就是指向圆心的半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课堂教学是一种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都较高的模式,它需要教师树立新教学观和学生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指数函数高三函数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二次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函数备考精讲
高三·共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