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徐彬 赵金平 王立刚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建设,从新技术新设备的简单应用,发展到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存在地区差异、经济基础、人文理念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平衡。当前的现状是,国家虽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制定了“三通两平台”的发展战略,但真正把“三通两平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建设模式还未形成,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手段的应用机制尚在探索中。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远落后于上海、江浙等先进省份,部分市县和学校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原始阶段。为改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落后现状,使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迎头赶上,在全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快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和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到2016年,全面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都配置有数量充足和功能完善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全面开通校园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以国家示范校为依托,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信息化环境建设。到2020年,全面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宽带接入不低于200兆、优质校本资源不低于0.5T,校园网利用率不低于80%,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主干达万兆,千兆到终端,80%以上教学与实训实现信息化。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覆盖到教育、教学、管理与科研等各个方面,其必然涉及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及应用。我省经济落后,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有限,各市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十分匮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个学校建立数据中心。有鉴于此,必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集中力量建设统一的云数据中心。这样做既有利于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又大量节省了建设资金,能够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上升到新层次。
按照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发展战略,两平台要国家、省两级建设,国家、省、市、区县和学校五级应用。国家已经有两个机构在分别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因此,我省在设置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时,应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防止重复建设。应将两个平台的建设合二为一,做到数据互联互通,用户统一管理,实现单点登录。
(1)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由省教育厅统一规划。要强化顶层设计,理清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区县教委、学校之间行政管理业务关系和流程;要规划好各角色层级,做好用户需求分析,建设的技术工作应择优确定实力雄厚的信息公司来完成。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区县教委和学校的内部管理模式由各自设计完成,自行与信息公司研讨建设模式,并对上级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数据无缝对接。
(2)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实行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和统一的用户管理,要为省内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平台应实现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区县教委、学校用户对资源的分层管理和逐级共享,用户既是资源的开发者也是资源的使用者。在资源应用上可建立多形式模板,力争做到资源管理的简易性,资源使用的便捷性,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及优质资源的科学性。
两平台建设中,要注重以应用带动建设,要求上级教育行政人员利用平台管理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线教师利用平台组织教学,广大学生利用平台自主学习。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培训会、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利用平台改善管理、改进教学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校早日实现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
一是示范学校层面共建共享。在我省国家和省级中职示范学校之间,协作开发信息资源。以中等职业教育“两平台”建设为契机,建设覆盖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网络学习空间,国家和省级示范学校作为首批学校应率先启动。二是通过职教集团共建共享。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领域,依托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协会,联合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建立省级专业职教集团,形成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强强联手、共建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资源开发和引进并重,政府和基层学校平台共建、协调互动、上下结合的格局。在对现有职业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同时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实用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广和应用。
启动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库按教育部2010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分10个专业大类重点建设。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协作会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分工负责对应学科或专业大类的资源开发、引进、升级、审核和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重点、方式和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构建评价评估体系,抓好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利用黑龙江省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寻求建立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为更多的中职学校服务,达到“方便用、用得起”。力求以空间教学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中职学校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
充分落实省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以职业教育师资信息化培训为抓手,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建议加强对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项培训,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培训内容以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管理作为主要模块,专门讲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从认识上提高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动力。同时开展信息化应用技巧和技术的培训,其主要内容是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制作,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考虑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的高水平的培训,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来授课;组织一次以上的信息化应用交流会,交流各校在信息化应用上的体会与经验;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各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学校参观学习。采取高职带动中职、示范学校带动一般学校,骨干教师带动普通教师等方式促进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了各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我省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经过几年建设,应使100%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能够自主管理和应用,他们必须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来制作课件和积件,能够熟练应用各种硬件设施,维护学校的软硬件,并且能够就学校的发展提出软硬件的规划,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全省每年定期举行优秀课件、优秀微课程比赛。鼓励各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用软件或教学模拟软件开发。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严格执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政策要求。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我省应把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推进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工作,放在与技能大赛同等重要的位置抓实抓好。集全省之力组建信息化大赛团队,以资源平台为载体,聘请专家,吸收企业加入,对参赛教师进行理论、专业、技术和生活的全面支持。充分发挥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以竞赛为引领,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素养,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建议成立“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下设“重点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协作组”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协作组”。协作组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协调下,择优选择几家信息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全省重点专业大类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统筹共建、校间共享”的统建共享机制。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要在深入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两个方面以及具体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上、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上多下功夫。积极探索依托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内容、新方法、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好教育信息化应有的支撑和服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库建设、运行机制建设是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从这三方面入手,统筹规划、扎实推进,方能早日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