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湖北卷)

2014-08-15 00:49王能光
中学语文 2014年2期
关键词:黄毛百灵鸟风景

王能光

一考生

一考生

一考生

一考生

一考生

一考生

风景这边独好

一考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尽管有的如日月经天,千古永照;有的像江河行地,万载长流;有的只是一株小草,绿在一处不为人知的角落,但是正是这一个个独特的风景组成并创造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祖国,我回来了

1949年,成立后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外国人的眼中,当时的中国别说“风景”,简直就是烂摊子一个,也就很难有所作为了。就在不少人纷纷逃离大陆,赴美、赴港的时候,已在美国科学界崭露头角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钱学森却在一片荒芜中看到了祖国的美好前景,并立下愿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胆识与勇气。归国44年,他不仅看到了祖国的壮美风景,也创造出了令世界为之侧目的风景——他的回归使得新中国从一无所有到导弹、原子弹的发射成功,在航天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二、农村,大有作为

当南下成了众多淘金者的时髦,当北漂成了许多创业者的首选,刘军,这位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主动放弃在城里高薪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江西信丰老家,在嘉定镇龙舌村养起了蚯蚓。

一时间,刘军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父母心中的不孝儿——人们很是不解:“一个大学研究生,好不容易丢下锄头到城里生活,现在又回乡下当农民,这书不就白念了!”刘军却不这么看。他说:“身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摆放好自己的位置,不管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年过去了,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2013年,刘军一举夺得了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

三、教师,烛光闪耀

教师,一生为人梯,为他人作嫁衣裳。因此很多人不愿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偏远山区,即使有的走上了这一岗位,也只要有机会就跳槽改行。在这些人看来,教师实现不了人生的价值,难以看到更别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风景。但是也有人不这么看——我有一位同乡,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城里的工作,志愿去山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期间,他有机会改行,有机会转干,有机会下海,但他都咬定青山不放松,甘做蜡烛与春蚕。而今,他培养的桃李遍天下,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他自己也因在教学上的出色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被授予了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

事实证明,不论你是伟人还是平民,也不论你是在山脚、山腰还是山顶,只要你目光独到,信念坚定,奋勇向前,你就一定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你也就能创造出他人创造不出的风景!

[点评]文紧扣材料中的风景,从“看到”与“创造”两方面来论证不论什么人,也不论在什么地点,只要你目光独到,信念坚定,就一定能看到、创造出独特的风景这一论点,主旨鲜明,中心突出。其次是片段剪接,结构紧凑。首段领起,尾段呼应,中间三个片段具体证明形成一篇衔接自然、结构浑然一体的文章。三是材料典型,涵盖面广。三个片段,三个人事,三个论据,分别选取伟人、有为的创业者和普通平凡的教师,如此例证,涵盖面广,无形中增加说理的力度,也就更容易使人信服。

(点评人:王能光)

人有其景

一考生

风景是什么?有人说是春时的郊野赏花,有人说是夏时的画舫听雨,有人说是秋时的登高望远,有人说是冬时的踏雪寻梅。风景在哪里?有人说在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山脚,有人说在古木参天、林静山幽的山腰,还有人说在云海茫茫、群山隐约的山顶。一言以蔽之,曰“世有风景,人殊景异”。

说起“因人而异”,便不得不提卞之琳的《断章》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明月照亮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其对“因人而异”四个字的阐释,可谓精妙。

那么,谁看到的才是真正的风景呢?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年轻人结伴出游,途中偶遇一当地居民,便问他这里风景如何。居民却反问:“你们家乡的风景怎样?”其中一人皱起眉头,嫌恶地说:“糟透了!”另一人则闭上眼睛,无限怀念地说:“美极了!”于是居民对前者说:“这儿同你的家乡一样糟,你还是赶紧回去吧!”又对后者说:“这儿同你的家乡一样美,留下吧。”两人问居民为何给出相反的答案,居民却只是引用了罗丹的一句话:“生活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意思很明显,能够发现美的人看到的总是美好的事物,能够发现风景的人看到的总是风景。

于是,李白在《题西林壁》中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发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王观发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柳永发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由此观之,景随人迁,人在景在。

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阴晴圆缺是风景,柳暗花明是风景,天涯咫尺是风景,碧落黄泉是风景,春花秋月是风景,冬雷震震夏雨雪也是风景。

拥有一双能够发现风景的眼睛,生命是愉悦的,生活是欢喜的,人即风景,事即风景,物即风景,风景即风景,风景无处不在。遇山乐山,遇水乐水。际遇不同则风景不同,但同样充满爱意,才叫人有其景。

[点评]本文从整体立意,视角独特:人生处处有风景,景由心生,如果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欣赏,就会我看风景多妩媚,料风景看我也如是。文章的观点“能够发现美的人看到的总是美好的事物,能够发现风景的人看到的总是风景”给人耳目一新。材料的活用,巧妙而精当;名人名言的引用,似信手拈来;故事的论证,自然而清新。文笔生动,语言流畅。开篇两组排比句,不仅点出话题“风景”,而且巧扣材料。文中或引用,或比喻,使得语言颇具文采,实为一篇典范的考场佳作。

(点评人:王能光、刘慧慧)

障目之言不可信

一考生

游人至山脚,见山上来人,问曰:“山上可有美景?”或曰“有”,或曰“无”。一留二去,方至山顶,见群山隐约,云海茫茫。

虽谓“之”一事,然人得而异。尝见古人而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思有异于人,不求苟同,情有别于众,幸可乐也。他人之言,取于他人之道,然有别于己,何足怪也。因人而言而辟之,不智;以求同而弃己,不明。

昔临川先生游褒禅山,同游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先生信以为真。至出,方悔其奇也如此,然因人之言,失之本心,未足享。

他人非己,怎知己之所欲。语出他人,事无关己,然有意不定者,为其左右,终失所思。持本心待事,既欲得之所欲,何听他人谗言?他人之语,如障目之叶,不见泰山。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顶一览众山小。

吾常听人言。数年之前,众人皆以“地心说”之规,划世界之圆。流传百年,上至古稀白鬓,下至三岁黄髫皆以之为准。然哥白尼者,不以众人之准为准,申“日心之说”。虽历经万千险苛,终明了于世人,“日心之说”千真万确。若哥白尼者信众人言语之愚,而不躬亲实践,恐谬论还将流传百年。

人吾未必真,躬亲方知晓。世事常掩遮目叶,觉知此事要躬行。郑人穿井得人,管乐具一足,皆为人之谬传。

人言可畏,真假难辨,持以本心,终知所欲。莫被人言左右,三人如虎,行路人之言与我又何干。既欲之顶,何苟且止于脚下。成大志者,不畏人言,勇武向前。

流言止于智者。人之言虽不全为胡语,然为其有所动,则悲矣。行于脚,而欲至顶,则释然而上。他人有他人之感,若不登顶,怎知如何。世间有万千欲至顶者,然达者少矣,为何?因其尽听旁人之言语。试问,他又非彼,又如何知晓汝之感?

他人之言,姑且听之,如过耳碎语,择而舍之。欲展鹏程之动情,宇宙之大,何恐他人语危;欲渡沧海之水,觅佛家真言,何惧他人言贫;欲登泰山之巅,览云海茫茫,何从他人言否。人若言,何患无辞;尔若信,何愁无功。

[点评]本文从登山者角度立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判断,不要被他人意见所左右,要靠自己的眼睛观察,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标准,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其次是文言句式的运用很是顺畅、自然。通篇采用子曰诗云的文言形式来表达,语言精练典雅,如“昔临川先生游褒禅山,同游有怠而欲出者”,如“人言可畏,真假难辨,持以本心,终知所欲”,读来丝毫不嫌晦涩,显示了该生良好的语言功底。

(点评人:王能光、刘慧慧)

远方的梦

一考生

是谁,在远方歌唱?嘴角微微上扬,心向大海,有股甜美的气息涌上心头。

空气中氤氲着丝丝草莓的香甜,寂静的树林里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城里的故事正要落幕,树林里的故事即将上演……

一只百灵鸟跃上枝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好像那一轮眼珠晶莹得溢出水来。他对他的同伴说:“我心意已决,要飞到远方,让我的歌声传遍世界。你们有谁愿意和我一起吗?”

原本站满了鸟儿的树枝,一眨眼就都飞走了,有的还落下一句话:真是疯了。只有一只淡黄色的鸟儿愿与他同去,他的羽毛看起来很亮泽,浑身散发出青春的有生命力的气息。

百灵鸟和“黄毛”一路飞去,累了,就在一棵高大的树枝上栖息,听着风声,看着蓝天白云,还有高低错落的树枝,心也趋于平静。“黄毛”对百灵鸟说:“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吧。”说着便要去衔树枝来安窝。百灵鸟平静地说:“这里不是我想停留的地方,这里很美,那么远方一定会更美吧,那里会有更多人听我歌唱。”百灵鸟瞳孔放光,目光仍在远方。“黄毛”看着百灵鸟清澈的目光,自己便鬼使神差般地望向远方,停止了爪中的动作。他们再次启程,不变的是方向,改变的是内心更热烈的期冀。他们并肩而行,飞向心中的朝圣地。

流水潺潺,古木参天,大片的森林给了这两只鸟儿一个大大的拥抱。“黄毛”和百灵鸟看到眼前的景色上下翻飞,不停地扇动着翅膀,绕着对方飞了好几个圈才停下来。百灵鸟也欢快地唱起了歌,忘了这几个月以来的一路风雨。

“黄毛”再也经不起这美景的诱惑,特别是风雨兼程地赶了几个月路后,他的心早已趋于安定,不想再四处奔波。“黄毛”劝百灵鸟:“我们就在这里安居吧。”百灵鸟停止了歌唱,对“黄毛”说:“不,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会一直向前,也希望路上有你陪伴。”而“黄毛”这次并未追随他的脚步,留在了这个地方。百灵鸟只身一人赶赴了他心中的盛宴。这次启程,方向仍是远方,只是没有了伙伴,但内心却是无比坚定,也多了一份成熟。

时光荏苒,多年后,古木参天的森林里,一只毛色黯淡,隐约能看出点黄色的老鸟躺在树干的暖巢里尽情享受着阳光,不远处一群羽毛鲜亮的黄色小鸟在翩翩起舞。这时,蔚蓝的天空中“嗖”地一声,一只雄健的百灵鸟精神抖擞地飞过,双目炯炯有神。他一放歌,众多的鸟类都被他吸引,有种“空中凝云颓不流”的气场。他就是当年的哪只百灵鸟,一只为了梦想而风雨兼程的鸟,他的歌声传遍了世界,他的身影总能被百鸟们看到。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既然目标是远方,留给自己的只能是风雨兼程。

窗前,有一只鸟儿在歌唱,让我想起了远方的大海和心中的梦想。不知何时它已飞远,不留痕迹。

这一次,它又该启程了吧?下一站,会在哪儿呢……

[点评]本文特点有三:(1)故事生动,鸟如人生。一群小鸟安于现状、安土重迁;内中却有两只不安分守己,一心追求梦想。而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只满足于途中的美景而停了下来;另一只却一直在不停地飞着、飞着——这不正是人类的折射吗?(2)形式新颖,衔接自然。童话的形式,令人眼前一亮;按时间顺序剪接结构,衔接过渡自然。(3)对比鲜明,寓意深刻。群鸟与百灵、黄毛对比,黄毛与百灵并肩飞行又两相对比,既突出了百灵的“攀登人生顶峰,不畏艰辛且执著”,又契合了作文材料所蕴含的哲理,给读者留下美的阅读体验和深深的思考。

(点评人:王能光、叶爱华)

须知此事要躬行

一考生

小时候学过一篇叫做《小马过河》的课文。内容大致是小马要去拜访他人,可是有一条河阻挡了它的去路。它不知河的深浅,于是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刚没过它的膝盖。当它正准备过河时,松鼠慌张失色,连忙劝它停下脚步,并说河水极深,上次渡河还淹死了它的几个伙伴。小马不知所措,于是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小马自己渡河试试。结果河水未及小马的肚子,小马安全过河去了。

同一条河,老牛和松鼠对其深浅的认知大相径庭,河水没过老牛与小马的身体部位也不同,造成这么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老牛、小马、松鼠三者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当我们要尝试一个新事物时,最好是自己去探索研究,而不是广泛地听取他人的经验。

有次去某地游玩,那里有一个攀登的项目。我去的时候,周围已有很多人,他们都在看正在攀岩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已快到达顶端,大约三四十米处;另一个爬到了二十多米处。游客们都为他们加油打气,一圈人,场面十分壮观。直到他们两个下来,我才看清楚他们的样貌——两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在此之前,我从未攀过岩,看他们两个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健壮,就认为如果是我,爬个十米左右应该没问题吧!于是我去试了试。一开始的时候,力气足,而且突出来的岩块多,越往上,岩块越小且分布越散数量越少。要想上去,就必须先找好手抓的位置,抓好后脚又要马上踩到一块岩石上以支撑自己,在高处玩高手悬吊那可太惊险了。结果我爬到四五米处就已经精疲力尽,上下两难了。为安全起见,只能停止,工作人员用事先绑在我身上的装置把我放下来的过程还是挺好玩的。

看到他人爬到那个高度,就以为自己也可以拥有一个不错的表现,真正地去一试,才知道攀岩的难处和自己的真实能力。

有人爱险峻的奇松怪石,有人爱简单的云卷云舒;有人爱水光接天的大海,有人爱清澈见底的溪流;有人浪漫,有人朴素;有人吃饭口味偏重,有人偏爱清淡……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在处理同一件事或看同一处景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而你又与这一千个人是不相同的。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评]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能力有别,因而看问题的观点与标准亦有不同;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判断,亲力亲为方得真知。本文观点富于启发性,所引例证普通平常。开篇用“小马过河”的故事切入,是一个很好的导引,惜乎例子过于平常而家喻户晓;后文结合个人体验来谈,真实而有说服力。语言通俗朴实,有亲和力。文如朋友对面谈心,叙说平和亲切却掏心窝子,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点头微笑,为其说理所信服。

(点评人:王能光、刘慧慧)

我要告诉你

一考生

我若是你,便去那最高的天,最大的海。

——题记

你问我后悔过吗?那么多年来漂泊不定,居无定所,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游走于世界名地,却没有一个家。

如果这是你会后悔的理由,那么我不后悔。

你翻开最新的杂志,各种瑰丽风光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你眼前,可你只是看,你感受不到饥渴之人在沙漠中突然看到几株仙人掌的欣喜若狂,你理解不了他们为看一次极光一天去几次观察点等上十天半个月的迫不及待,你吹不到珠穆朗玛峰的寒风,你听不到海南三亚的潮汐。你只知道沙漠炎热,极光难寻,雪山寒冷。

你想出去走走,你咨询有什么好去处。有人说这人好,有人说这人不好,有人喜欢那里热闹,有人讨厌那里聒噪。你收拾好了行李走出了家门,却难以决定去哪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世界在那儿等着人阅览不曾改变,却在不同的人眼中幻化成不同的样子。你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评价,你提起行李,转身护甲,继续蜗居于你那一隅天地。

你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你来到了一座名山的山脚,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别人说山上更精彩。于是你走到了半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别人却说山上更精彩。于是你登上了山顶,却只看到山雾茫茫,你怀念起山脚的五光十色。你终于知道自己喜欢哪里,别人说山上更精彩,你笑答你觉得山脚更适合你。

当你有一天决定出来走走,拥抱这大千世界,当你住进了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当你踏上了长城,当你坐船过了三峡,你就明白了人们的追逐与迷恋。

你还年轻,你可以出去闯,到处走,你可以一天一个工作体验生活,你可以一天一个地方感受世界。只有你亲身经历了,你才能给出自己的想法。只有你亲身经历了,你才能深谙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这大半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有人问你忙碌了大半辈子,不断尝试新生活,却没有安定的日子,你后悔吗,你也会笑着说,我不后悔。

我若是你,趁着年少,便去那最高的天,最大的海。

[点评]文采用自身说法,道理更易被人接受。旅途一路行千里,苦辣酸甜方自知。要想了解和欣赏人生的风景,就得自己去走走看看——毛泽东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其次是人称活用,亲切自然。文章以第二人称为主,以过来者的身份鼓励劝说青年人应该大胆去尝试新的生活;结尾穿插第一人称,既点题与题记,又在读者眼前突现出一位长者与青年之画面:老少二人促膝谈心,更显亲切。三是重复照应,结构紧凑。题记开篇,结尾运用相同的语句,既在内容上予以强调,又形成结构上的遥相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点评人:王能光、刘慧慧)

山顶的风景

一考生

站在山巅,杜甫曾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看到的是立于山顶,俯视众生的壮阔;但位于高处,苏轼也曾叹惜:高处不胜寒——他感受到的是顶峰的孤寂与清冷。

山顶,山的最高点,自然拥有不同凡响的壮阔风景,但与此同时,那份孤寂也同样是我们要一并收纳的。经得起攀登的艰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是我们立于成功的顶峰所需的充要条件。

一部写遍人间百态、道尽世态人情的《红楼梦》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几百年来影响了无数才子文人。但作为一部巅峰之作,它同样也忍受了许多人的冷落排斥,被评选为“最不想读的名著”第一名。然而,在我看来,不被常人追捧和欢迎同样成就了它的与众不同,只有这样一部沉重的作品才经得起日月的考验,始终抵抗着顶峰的寒冷熠熠生辉,享受着顶峰的壮阔风景。

曹雪芹,《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主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前半生富贵乡里的热闹繁华生长出的是一个平庸的纨绔子弟,后半生破旧草屋的潦倒孤寂却成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一位站在艺术巅峰的大家。他拥有着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功,却也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寂与艰辛。

站在近代文学顶峰的钱钟书,深居简出的孤寂成就了他的彪柄千古,而立于巅峰的成功也注定了他的孤寂;戏曲大师梅兰芳,孤独唱活了一个又一个鲜明动人的角色,唱上了戏曲艺术的山顶。

世人千千万万,有人贪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安逸,不愿离开;有人满足于古木参天、林静山幽的恬静,不再前行。他们有错吗?不,没有,他们没有错。在如山一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终点,其他人不能,也无法干涉,一切只凭他们内心的信念决定。平凡安逸的生活也有其小幸福,恬静自在的生活同样有其智慧。但登顶的坚持与不屈信念却愈显珍贵。

一路孤寂登顶的成功者,站在山巅,享受着风景,孤寂地成功着。

[点评]人生贵在攀登。只有勇于攀登者,才能领略别样的风景,才能感受到这边风景独好,才能一览众山小。立意准确,行文流畅。不足处在于例证不够精炼,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例子可以合在一起写且要突出历尽艰辛终成巨著这一点。

(点评人:王能光、刘慧慧)

猜你喜欢
黄毛百灵鸟风景
一定要走正道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十三香味的吻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一定要走正道
百灵鸟与乌鸦
百灵鸟搬家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百灵鸟的歌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