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①

2014-08-15 00:49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张泽明
中国商论 2014年22期
关键词:绵阳市绵阳科技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张泽明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为基础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研究主要从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两方面入手,但对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下的财税政策研究较少有人涉及,且未能与具体应用相结合,可操作性不够强。

1 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川西经济区(成绵乐经济带)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素有“西部硅谷”之称。绵阳科技城的全面建设以2001年7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为标志。2011年绵阳成为四川省第二个百万人口城市,绵阳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承载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性考验。

近年来,针对四川省和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四川省和绵阳市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四川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促进灾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绵阳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等一系列保护资源环境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法规和规划。2000年9月,绵阳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绵阳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当今世界出现了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两大新趋势。这两大趋势为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循环经济已正式纳入绵阳科技城中的长期发展规划,这个纲领性文件,规定了绵阳市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要采取的诸多政策倾斜,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试点示范和宣传培训等”。2014年绵阳市出台的《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力争达到在规划期限内保持自然山水景观格局,形成生态健全、功能完善、环境优良、自然与城市紧密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以山水生态为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

绵阳市以创建环保模范城为契机,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分类指标考核标准为指导,坚持“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发展理念,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重点打造了绵阳的科教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城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引进高端科技人才,采用国际先进工艺和设备,基本达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绵阳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分类指标,而且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和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垃圾发电、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物流、能流有序循环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推进了绵阳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建设,为绵阳科技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2 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绵阳市财税政策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绵阳GDP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也都在增长,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资金也在增加,而效果与支出却不成正比例关系,可见绵阳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比较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统计数据可知,环保方面的财政投入与环保效果关系密切相关。当环保投入占到GDP的1%~1.5%时,只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加剧;当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3%时,才能对生态环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同期GDP的1.59%,而绵阳GDP达到1346亿元,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不到当年GDP的1%;除去企业环保投资、民间环保投资以及其他非政府财政方面的资金,真正的政府财政环保和污染治理投资额度很低。绵阳科技城在环保和污染治理方面的财政投资亟需增加,否则将会严重束缚绵阳循环经济的发展。

2.2 缺乏一部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性地方法规

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于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绵阳科技城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这些法规文件的立足点和目的不尽相同,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绵阳科技城这样一座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城市而言,循环经济立法会涉及政府职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目前这些分散的、孤立的法律规范不能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绵阳缺少一部能够指导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综合性法规。

2.3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降耗和环保的关系,积极推广和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振兴第一产业,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绵阳市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0年绵阳市GDP达到960.2亿,经济总量再创新高,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17.3:48.8:33.9;2011年,绵阳实现GDP达1189.1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6.7:51.9:31.4;2012年GDP为1346.4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6.3:52.4:31.3.可见绵阳市产业结构仍保持着“二三一”的工业化中期橄榄型模式,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被产业结构的内部缺陷日益制约。综合来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稳步下降,产值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绵阳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比重仍然呈稳固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年都上下波动,虽然波动幅度不大,但是总体在逐年下降,这表明了第三产业在绵阳经济中发展不够充分,地位还不够稳固,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绵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模式。

2.4 缺乏环境保护相关的专门税种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加剧,治理与改善环境状况迫在眉睫,财政资金的供给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增加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税收,以支持财政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而在绵阳科技城和我国现行税制中,均未设立专门针对循环经济的税种,目前税制中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几种,但这几项税收收入占绵阳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太小,根本无法发挥出税收对循环经济发展应有的效用,因此需要根据税收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逐步完善现行税制,充分运用税收的职能,在循环经济的各个环节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使其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5 税收优惠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绵阳科技城在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基本采用减免这一措施,手段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效果不佳。另外,税收支出是针对污染状况的一种事后处罚行为,并不能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无法有效预防和限制排污行为。资源税的设置本是为了强迫企业减少资源的输入量,减轻地球承载压力,保护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但事后征税,意味着企业只需为大量消耗的资源按期缴纳罚金即可,事实上,许多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的价值远远高于企业所缴纳税款。因此,税务部门可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实时监控企业的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情况。对违规使用资源、乱排放废弃物的企业做到早发现、早整顿,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资金支出,又可以发挥出资源税征收的效用。

3 促进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

3.1 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再制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目前上海、湖北、山东等地多企业园区已开始申报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得到了国家财政部支持,而绵阳市作为一个科技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环保城市领头羊,因此绵阳科技城亟需尽快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同时因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具有周期长、收益低的特点,因此需要政府加以鼓励和支持。把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纳入绵阳市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给予直接的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逐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彻底改变绵阳市目前环保投入不足的状况。

3.2 建立完善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政策法规

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创建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并起到了应有的效用。目前,我国主要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立法主要有三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角度来说,目前的三部国家律法是远远不够的。绵阳科技城应以此三部国家律法为基础,针对地方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相关律法和先进经验,制定具有绵阳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法规,对相关的国家律法的相关条文进行细化和补充,明确公众、企业、社会公益监督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3.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针对绵阳科技城第三产业在绵阳经济中发展的不够充分、地位不够稳固的问题,绵阳科技城应利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并完善工业发展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评价标准,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发挥绵阳科技城在科研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和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大力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完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利用—再生产品”循环链,全力打造可持续生态产业链和制造模式。绵阳市政府应加大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和投资力度,根据执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第三产业的特点,从服务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整个服务周期过程中,都要考虑和进行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的直接与间接环境影响,并通过详实资料和创造有效途径让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坚持“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从而实现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强化财政税收政策

合理的财税政策可有效调控循环经济发展,且作用直接、见效快。所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绵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借鉴国内外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政策效果,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改变传统的减免税收的单一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操作性强的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可扩大征税的范围,针对性设置税率。为充分保护绵阳市生态环境,减少资源过度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污染,可扩大征税的范围,将水、土地、矿石、珍稀动植物等资源纳入到征税范围,开征垃圾填埋税、噪声税、大气污染税等税收项目,并针对性地设置税率。

(2)改革现行消费税制。针对绵阳科技城目前部分地区高耗能、重污染的现状,可把目前尚未纳入到消费税收范围的高耗能、重污染的产品纳入到消费税征收范围。对于消费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产品行为征收重税,对于节能、环保型的消费品则适当降低税率或减免税收。

(3)进一步完善资源税。发挥资源税自身的特殊性,保护有限的资源,针对耗用资源的企业根据其消耗资源的类型、生态补偿价值、开发成本等采用累进制方式进行征税。通过完善的税收政策有效约束需要大量使用自然资源输入的企业,增加其成本负担,有效引导其采用节能环保、清洁方式进行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5 完善相关优惠财政补贴政策

针对目前绵阳科技城在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效果不佳的问题,绵阳市政府应以中央制定的税收优惠法规为基础,适当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鼓励对节能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废物再利用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引进和使用,实行抵免、退税或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环保企业和高新技术无污染零排放企业入驻,对企业所得税给予减免。

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运用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清洁生产补贴、污染零排放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财政补贴形式,引导和促进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大幅度地调动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整个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3.6 全面积极地发展绿色政府采购

绿色采购制度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绵阳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积极推进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产品的政府采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绵阳市已开始逐步推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提出绵阳各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节能清单所列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同时要加强对产品的绿色认证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绿色产品信息,但执行力度不够。为积极发展绿色政府采购,建议关部门出台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范围、标准、绿色采购清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更好地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政府的绿色购买行为,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引导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7 加强政府财政监管和导向职能

针对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带来的利益不一致导致的环保与资源节约方面财政政策和措施难以落实的问题,绵阳市政府在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财政的监管职能,明确政府在环保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利用财政手段制裁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主体。

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成果归全民享有,应大力宣传、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循环经济建设,使全民从思想上摒弃过去那种将增长等同于发展的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辩证地认识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全民抵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消费、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实现清洁、低排放生产,政府加强财政监管、制裁和宣传,鼓励全民积极参与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活动,积极促进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

[1]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郑云虹,李凯,武珊.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3]李小捧,段国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37).

[4]兰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支持[J].时代金融,2009(7).

[5]程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7(12).

[6]王华,陈渊鑫.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转型与财税保障[J].财政研究,2011(10).

[7]耿铭烁,王祖伟.天津市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7).

猜你喜欢
绵阳市绵阳科技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绵阳卷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四川绵阳卷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