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朱怡然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进出口贸易大国。随着我国世界贸易地位的逐步提升,有更多与中国相关的自由贸易区孕育而生。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攀升,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从以往国际上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来看,本币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货币区域化、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和基本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我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开创的巨大贸易创造效益和潜力使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流通便利。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内探究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基础,可以进一步确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策略的采取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影响,借助对外贸易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
人民币区域化在贸易总量上既要求中国自身必须具有能够支撑人民币“走出去”的贸易基础,又要求中国与周围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应该具备应有的条件。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一,贸易以及服务出口的世界份额不断增加,这些都为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及区域化做了充分的准备。自从中国和东盟地区在2002年签署协议后,双边的贸易规模大幅增加,虽然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小幅度下降,但是很快便得到了调整,保持高增长。中国连续四年是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4000.9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就有2042.72亿美元,从东盟进口1957.21亿美元,中国顺差83.51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联系紧密度越高,则贸易依存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为人民币的输出和跨境流动奠定坚实的贸易基础。中国是东盟国家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高于出口依赖程度,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为人民币区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作为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双边贸易联系的加强对双方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绝大多数商品种类上开展了贸易,特别是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越南六国的贸易产品种类十分丰富,双边贸易进行中的商品种类在我国所有参与贸易的商品种类中占比达到70%以上,覆盖面十分广泛,映射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加深和贸易联系的日益加强,这使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对货币汇率的稳定性要求更高。
通过对比中国现阶段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贸易份额与当前的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所占份额可知,中国的区域贸易份额已经完全达到货币区域化所要求的对外贸易规模程度。中国与东盟间较高的贸易结合度和较高的产品多样性反映了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为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提供微观实现机制,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3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至3.82万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使中国有能力应对人民币区域化所面临的各种冲击与风险,外汇储备能很好地遏制境外投机者的投机行为。中国对外贸易余额长期以来保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顺差,对亚洲新兴经济体逆差”的局面,这样的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使中国在东盟相关地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市场提供者”的角色,为我国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使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产品结构方面,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不够明显,为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的计价和结算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贸易环境来看,我国要想进一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则必须抛弃以往的片面追求贸易顺差的传统观念。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保持贸易顺差的同时,对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保持适当的贸易逆差对人民币区域化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应努力结合我国现有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空间布局,为发展我国与东盟地区各国互利互惠的多边贸易关系创造更好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才能稳步推动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的流通使用。
东盟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并且与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总体形势所不同的是,我国与东盟的国际贸易长期以来保持逆差,这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流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初级产品、轻纺产品为主转向目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我国和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状况和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相似性,特别是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我国对东盟的贸易结构仍然不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需要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因而我国在对主导产业进行重点保护,继续发展和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优势的同时,更需要合理运用产业政策,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积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中国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一方面,我国应加快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的立法,鼓励和保护人民币对外投资。另一方面,我国还可以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鼓励人民币跨境投资,尤其是对东盟等周边国家的投资,这样不仅能提升双边的贸易和经济关联度,还能促进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亚洲国家的金融合作,与更多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使人民币既服从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利益,又能在区域内形成影响力,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使区域内国家享受到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带来的利益,从而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此外,我国需要健全境外人民币现钞回流机制,强化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最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人民币出入境的监测、预警和调节机制,实施有效监控,并对人民币流出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出现异常变化的情况做出及时的、相应的政策调整,避免国际投机力量的恶意冲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流通和区域化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更加关注其从事的贸易活动中币种的选择问题,努力减少持币的机会成本、保持货币价值并且规避风险。基于良币驱逐劣币的理论,在自贸区内预期会增值的货币将会逐步取代预期会贬值的货币,流通便利并且汇率长期稳定的货币会崭露头角。为了降低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带来的压力以及用美元结算的汇率风险,人民币现在已成为自贸区内贸易结算的更优选择,这不仅促进了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内的发展,也推动了人民币得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如果我国能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比如在中亚和东北亚地区复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将有助于人民币在另一区域加快区域化进程。
[1]莫锋,黄灿,主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导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2]范祚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币合作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杜群阳,宋玉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4(3).
[4]Chirathivat S.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background,implic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2,Vol,13.
[5]Giorgio Fagiolo.The international-trade network:gravity equations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J].Journal of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2010,Vo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