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 夺取地质灾害防治新胜利
□本刊评论员 学文
时入5月,汛期将至,雨水增多,我省进入了地质灾害多发时期。显而易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摆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
应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9起,其中滑坡2起,地面塌陷25起,泥石流1起,地裂缝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3.7万元。与2012年相比,灾害发生起数下降42%,直接经济损失下降85%。全年共组织搬迁避让受威胁群众887户3500多人;中小学校两所,涉及师生1000多人。依靠群测群防,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1起。
上述成绩来之不易。首先,应归功于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科学周密部署和检查及时跟进,各地工作扎实有力。其次,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协同作战,落实到位。比如,交通、铁路运输部门组织力量对所辖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治理;旅游部门制定了景区专项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省财政部门筹集专款对灵宝、宝丰等重大地灾隐患区村民进行了搬迁避让;国土、气象、水利部门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再次,灾害发生后,各地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事件处理及时到位,有效避免了灾情的扩大。
然而,地质灾害防治不只是一个年头的事,而是每一个年头都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否则,就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应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要牢固树立持久战思想。
资料表明,2014年我们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根据2013年底各地排查情况,全省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2959处,直接威胁人口26.5万人。加之汛期我省降雨集中,极端灾害天气多发,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二是各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近年来我省连续实施了交通、水利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要民生建设工程,原来稳定的地质结构可能受到扰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三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我们开展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县级地质灾害管理力量薄弱,管理人员不足,专业人员缺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的年份,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我们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的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部门协作,精心安排部署,切实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作用,大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科普工作。要从最不利情况着手,往最好处努力,立足于抢大险、防大灾,及早研究部署,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避险及时、处置有力。
百姓之事无小事,何况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夺取地质灾害防治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