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的理据分析——以《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教学为例

2014-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4年25期
关键词:实践性口语交际

成 龙

[作者通联: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应有的内容之一,但目前,人们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在目前讨论教学内容确定性的热潮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确定往往被忽视了。毋庸置疑,研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是有价值且亟需的。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唐江澎老师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面颇有建树,执教的口语交际教学课《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引起很大反响,给同仁以很大的启示。本文即以唐江澎老师《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教学为例,探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的理据。

一、“实践性”应是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指导思想

从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来看,实践性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观点,这在语文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性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共性要求。

具体到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实践性”则应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即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实践内容:听、说、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说是一种实践活动,其实,听、听与说双方的互动也是一种实践互动,只是人们习惯上更注重“说”这种实践活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一部分中则指出:“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信息的传递与分享即是一种实践活动,也可以视为听、说、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我们在确定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时,要始终突出“实践性”这一基本指导思想,力图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唐江澎老师在《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一课的教学中,突出了“实践性”的特点。唐老师通过向丁帆、西单女孩、吴良镛、刘路、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校长陈国祥等提问及向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官作自我介绍的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提问过程中,得到实际的锻炼与提高,而围绕着某些提问,展开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内容,即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的要求,因而是科学的、正确的。

二、“搞活动”应该是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主要特征与主要内容

“搞活动”是落实实践性的具体形式,在活动中实践,“搞活动”是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主要特征与主要内容。因此,设计怎样的活动是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一环。

首先,“活动”的形式应是多样的。活动形式要体现课题的主要特征。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必修四以“走进语言现场”为题专设一个单元加以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包括问答之间、倾听、辩论、演讲四种主要形式。我们所说的活动形式首先要符合四种课题各自所规定的主要特征。此外,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采取多样灵动的教与学的活动形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唐江澎老师在《问答之间》的教学中,以向特定对象提问及按照设定要求回答为活动的主体形式,但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还穿插进行了师生对答、学生讨论、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既丰富了课堂,也拓宽了口语交际实践的渠道。

其次,“活动”的指向应是明确的。这里所说的指向包括内容指向与目标指向。内容指向是指活动的安排要有具体的内容载体,即每一次活动都包含有明晰而可操作的内容;目标指向则是指活动的开展要指向明确的目标,即每一项活动都能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所助益。活动的指向性拒绝空有形式而毫无效益的活动。

在这一点上,唐江澎老师的课堂体现得非常突出。在“问”的教学活动中,共安排了五位提问对象,学生针对具体的对象提问是主要活动形式,唐老师安排的五次提问活动并不是平面的、平行的,而是层进式的,每一次提问活动都指向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对丁帆先生的提问,唐老师就在分析学生提问质量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提问时要看着提问对象的眼睛,因为这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对西单女孩与吴良镛的提问,唐老师则引导学生思考所提问题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对22岁就被聘为教授的刘路的提问中,由于学生课前并不知道刘路的有关资料,所以提问便无从下手,此时,唐老师顺势提示学生,关注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第五个提问对象是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的陈国祥校长,学生之前也并不知道会有这个提问对象,惊喜之余,虽能较快提出问题,但所提问题均不太理想,唐老师告诉学生,面对校长的关涉中学生自身的提问,才是最能反映学生的提问水平。

第三,“活动”的效率是可感可测的。开展活动要讲究效率,考察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效率可以有这样两个维度,一是参与面,二是活动前后质量的对比。参与面要大,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要密切关注学生参与中的差异,对于那些不太愿意参与的学生要点名“迫使”他参与进来,而对于那些非常活跃的、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要适当控制其单独参与的时间。活动前后质量要有所变化,要让学生训练有所收获,实践有所提高。

唐江澎老师采取随机点名学生参与的方式是非常可取的。上课伊始,唐老师将两个方阵的学生分为一区、二区,要求学生明确自己所处区域的位置。这样安排,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代码”。在第一个问题抛出后,有不少的学生举手,但唐老师却说:“我不管你们是真举手还是假举手,我都肯定你们举手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抓住机会提问,永远是提问有价值的前提保证。”果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唐老师并不要求学生举手回答,而是随机报出区域代码,要求学生回答。但据笔者现场观察及多次观看录像之后发现,唐老师其实并不是“随意”报区域代码,往往是特意挑选课堂上比较沉默的学生来回答,看似随机,实则匠心独运。

三、活动过程应突出“三情”

一是情境。课程标准所指的“交际情境”“语言情境”,均要求语文教师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增强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包括四个方面的视角:话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交际话题,以激发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身份的确定,课堂教学中设定的身份要尽可能与学生现有的多重身份有内在的关联性;课堂的导入,导入要尽快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现处情境与课堂教学目标情境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活动的现场感要强,模拟的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具体。

唐江澎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说:“我们除了用书面的形式交谈交流之外,还经常用口语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不能敏锐地应对和回答,是一个高中学生和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让我们展开一场模拟,面对特定的对象,假如你话筒在握,你将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在这个导入中,唐老师既明确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也明确了本堂课的重要内容及活动方式,学生便很快地进入了教学的情境。

二是情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确定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时,要结合所选定的交际话题,适时恰当地进行情感教育,以使学生在交际实践中获得诸如自信心、尊重、平等、大方、大胆、大气等方面的情感体验。

唐江澎老师很注重在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交流。如在对丁帆先生的提问的分析环节中,唐老师说:“不管我们提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作为一个提问者,我们的目光应该与被提问者有一个交流,这是基本的礼貌,也是感情沟通的一个重要条件。刚才三位同学在提问时看着屏幕上丁帆先生的照片,你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在“我是你所心仪的一所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考官,请向我作自我介绍一分钟”环节中,一位女生被“随机”点名上台回答,这位女生的回答质量不高,唐老师在点评中直接指出了非常突出的三个问题,表面上看,这可能会让这位女生很难过,但紧接着,唐老师说:“小高同学,今天你的机会最好,今天你面对台下这么多的老师,你锻炼了自己,你心里的自信要比那些没有参与的同学增加不知道有多少,你今后面对这样的场合,你再也不会紧张了。”唐老师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正常的课堂处理方式,如实说不足,真诚表扬与鼓励,这要比那种简单的敷衍效果强很多。为了强化活动效果,唐老师又安排了一次自我介绍,唐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珍惜这个机会,因为口语交际的最大障碍是心理障碍,一旦突破心理障碍,你的口语交际就没有任何问题。我请同学们自己上台回答。”不到一分钟的等待,一位女生勇敢地站起来,拿起话筒,走到唐老师面前开始回答。这位女生的勇气正是在唐老师的激励之下产生的,而她的勇气也得到了同学及台下听课的三百多位老师热情的掌声。

三是情态。实施口语交际教学,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较高的口语交际素质,包括仪表态度、语言运用、语气语调调控等,这些素质具体表现为教师适恰的课堂情态。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情态达到最佳状态,以营造适于教学内容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课堂情态与教师专业素质联系较为紧密,但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确定层面也是有文章可做的,教师正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展现适当的课堂情态。

大凡听过唐江澎老师上课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唐老师的课堂总是那么吸引人。唐老师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强的,他的话语总是那么循循善诱,对学生的表扬总是那么自然而恰到好处,对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同意却总能很自然引人思考;他的话语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能激发学生言说表达的欲望,能引导学生进入静思默想的境界。唐老师准确到位的课堂情态,无疑有助于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增强。

四、知识教学应强调“三适”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性”与知识教学是矛盾的吗?口语交际教学需要知识教学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应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课程标准的观点很明确,“不宜采用大量讲授”的方式,“不必过多”传授知识,但不是不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不是不“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确定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时,不能误以为口语交际教学只要“实践性”,只能“搞活动”,而不需、不敢传授知识。我们认为,科学的口语交际知识教学应强调“三适”:适宜、适量、适时。

一是适宜。口语交际所需的“原则”、“要领”等知识何其多也,纳入教学视域的口语交际知识首先要符合适宜的要求。一是要适宜交际形式与话题所需,二是要适宜学生。前者要求紧扣交际形式的特点与交际话题的内容,后者要求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并有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唐江澎老师在《问答之间》一课的教学中,传授了这样几类知识:弄清楚提问对象的身份,然后对他进行仔细的研究,使提问更有针对性;看着被提问者的眼睛,这是进行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得体提问;专注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深入研究,具体提问,谨慎或者避免提出封闭性的问题;表达要有层次性;口语交际中的“抽屉原理”。这些知识都是“问答之间”这一具体交际形式与话题所必需的,并且适于学生理解,因而也就是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是适量。口语交际教学以“实践性”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与内容,所传授的口语交际知识不能“喧宾夺主”。“量”的标准既有具体知识点的数量,也包括表述这些知识所采取的语言简洁程度,总的原则是不宜多,要简洁,易于理解。前文所梳理唐江澎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数量是适当的,并且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言不烦,简洁易懂。

三是适时。这里说的是知识传授的时机选择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先讲知识,再让学生开展活动,试图在知识的指引下提高活动的质量。殊不知,先讲知识再搞活动,既影响到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也不易于学生理解知识。恰当的做法是,从感性到理性,以归纳为主要方式,将知识传授置于相应活动之后,在分析活动优劣得失中相机传授知识。同样的,唐江澎老师在这一点上处理得非常恰当。在完成对五位提问对象的提问活动之后,唐老师安排了赏析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提问环节,对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记者张泉灵的提问赏析中,学生认为她的措辞很有礼貌,唐老师立即提示说:“我们对‘措辞很有礼貌’这种说法上位一下,提炼出口语交际表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得体原则。”此时再次提出得体原则,既是对前面所传授知识的强化巩固,也在提示学生对现象进行上位概括的作用。在分析作自我介绍学生的回答时,唐老师针对这位同学内容要点不清、层次不明的问题,说:“由于自我介绍是诉诸我们的听力,因此你必须高度关注你话语的层次性,你究竟要说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你心里要非常清楚。同学们,请记住我的一句话,口语交际的层次性显示了思维的逻辑性,思维条理的清晰性与严密性,而听者将通过你是怎么说的来判断你思维的品质,即思维的清晰性、严密性与深刻性。”最后唐老师以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口语交际中的“抽屉原理”:“现在我给大家介绍抽屉,抽屉共有三个,第一个有这些这些,第二个有这些这些,第三个有这些这些,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抽屉,一共有三个抽屉。到自我介绍时就是这样,现在我向大家做自我介绍,我准备讲三个意思,现在我讲第一个意思,现在我讲第二个意思,现在我讲第三个意思。具体自我介绍时就讲好三个关键词。这个方法可以使交际表达思维更加清晰和严密。”如果唐老师在自我介绍活动一开始就传授“抽屉原理”的知识,教学效果必然不如经过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接受理性知识好。

猜你喜欢
实践性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刍议音乐“新课标”的“实践性”观点及其应用
口语对对碰
构建实践性语言环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