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微 钟秀宏 杨淑艳 杨宁江
(吉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报道,2012年约有1400万新发病例,其中中国约占20%。预测未来2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将增至2200万,同期癌症死亡病例将从每年820万上升到每年1300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肿瘤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近年来肿瘤相关知识更新迅速,因此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治疗原则和肿瘤最新研究进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肿瘤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一门新兴学科,以往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未设置专门的肿瘤学课程,肿瘤学知识分散于各学科中内容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因此,本校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临床肿瘤学选修课,一方面是对必修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介绍肿瘤研究的新进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及专业思维。但是由于临床肿瘤学教学时数相对较少,而且内容多、涉及多门学科,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肿瘤学知识存在一定难度。
托尔(Towl,A.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一个好的肿瘤病例可以起到在肿瘤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在一个典型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乳腺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及转移途径、肿瘤分期、乳腺癌治疗措施等多种相关知识。这种病例真实自然,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对典型病例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般我们会提供一个典型的肿瘤病例留给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下次上课的时候先讨论,各成员总结出自己对临床病例的分析结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组学生派代表充分阐明观点,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以此为本次教学内容的导入,进一步扩展相关知识。在教的层面上,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法融为一体,结合启发式、交互式和自学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的层面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理清思路,然后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交流学习心得,拓展了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在辩驳和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到知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临床实践中要敢于质疑、科学地评判资料和信息。批判性思维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判断而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客观地观察现象、审视理论、分析观点,有着特殊的实际意义。这些病例的学习和讨论进一步增强了肿瘤知识的学习,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结合地域特色、引入熟悉的实例,丰富肿瘤学教学内容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例如,将广东地区的生活、饮食特点与我国广东潮汕人群鼻咽癌高发的实例相联系,将肿瘤的流行病学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而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在随后介绍鼻咽癌病因时启发学生思考广东潮汕人群鼻咽癌为何高发;再如,简介大家熟悉的著名演员傅彪两次肝移植,最终死于肝癌,与其早年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及乙型肝炎病史关系密切,使学生对肝癌的病因及高危人群印象深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临床肿瘤学教学内容在设计上遵循不重叠、重素质、跨学科、讲实效的原则。课程内容主要为肿瘤的概论及我国常见的9种肿瘤,附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凡是病理学课程曾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学。比如讲授肿瘤的概论时,重点介绍肿瘤病理诊断以及与肿瘤有关的病变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常见肿瘤则重点介绍病理分型、转移途径、临床病理联系、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简介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及最新研究进展。将以往多学科分散讲解融为病理、诊断、内科、外科等多学科内容优化组合的系统化学习。在教学中渗透病理诊断对肿瘤诊断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注意病理诊断的必要性,增强了临床医学生对临床病理诊断的认识。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对于肿瘤,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治疗是时间,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请学生注意常见致癌因素及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警惕癌症早期信号,重视癌前病变及筛查方法。三级预防:综合临床治疗,避免临床并发症及复发,了解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强化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注重培养肿瘤综合治疗的意识。比如,列举肝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支持治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多学科协作方能实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肿瘤类型、侵犯范围、分期等合理地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除了肿瘤的治疗过程本身、肿瘤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等同样体现了医者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教学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医学教育,其综合性实践性极强,传统的“死啃教科书”和机械式的记忆已经不能适应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更不能满足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迎刃而解,所以探索知识的过程更具有意义。在临床肿瘤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思考永远比背诵重要,通过典型的肿瘤病例,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学生通过查阅、分析资料,思考解决方法,独立自主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应的临床表现及规律,实现了知识内化,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问题选择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基础和临床问题,比如,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明确诊断还需进行哪些检查?该患者诊断明确后有哪些治疗措施?该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研究进展如何?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临床适应症及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问题除教科书外还必须动手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答案。查阅过程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学习利用专业的数据库和医学论坛,比如PubMed、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丁香园医学论坛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肿瘤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教师资源匮乏,高素质的肿瘤学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加强肿瘤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相关知识的迅猛发展,肿瘤学涉及的内容已经广泛覆盖了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影像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在肿瘤学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了解肿瘤研究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
临床医生长年致力于临床一线,在接触、治疗患者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受自身科研能力所限,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另外,肿瘤研究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应用脱钩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培养能将基础研究转化为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转化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界及教育界的焦点问题。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实验,学习基本实验技术,了解科研的各个环节,培养科研综合素质,同时又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医学前沿知识得到及时补充,激发了创新意识,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向转化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21世纪的肿瘤治疗正朝着规范化、个体化的循证医学方向迅猛前进。肿瘤学专业属于一门特殊的新兴专业,针对当前我国肿瘤学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快建设肿瘤学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具备系统肿瘤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肿瘤学专科人才,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
[1]Stewart,B.W.,Wild,C.P.World Cancer Report2014[M].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2014.
[2]张兰胜,陈冬波.对临床肿瘤学教学的几点看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79-981.
[3]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戴晓明,蒋凤荣,戴建国.中医院校肿瘤病理学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改革[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2):265-266.
[5]章宏,苏建军,王志武.实际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5):7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