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及影响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2014-08-15 00:43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

韩 璐

(周口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媒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据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1]。另外,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的统计数字显示,微博的覆盖人群虽然已经渗透到网民中的各个年龄阶段,但是20~29岁间的网民群体构成了微博的核心力量,所占比重达到29.1%。而从人员构成上来看,在20~29岁阶段的网民构成中,大学生这一群体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份额。从目前来看,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为了更全面地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及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选取经济和数字技术均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周口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进行研究。

一、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相关数据统计

周口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地处河南省东南部的地级市——周口市,目前有在校师生22 000余人。综合考虑到研究目的和样本代表性等因素,此次调查共在18个院部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2份,回收率95.5%,其中有效问卷375份。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我们得出以下数据。

(一)使用微博基本情况

从回收的375份有效问卷来看,使用微博的大学生数量为308人,占总数的82.1%,不使用微博的大学生数量为67人,占总数的17.9%。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文科生数量为196人,其中使用微博的人数为172人,占87.8%;而参加问卷调查的理科生数量为179人,其中使用微博的人数为139人,占77.7%。从上述数据来看,微博在文科生中的使用率高于理科生。

让我们再从数据中对男女生使用微博的不同状况进行了解。周口师范学院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因此女生数量明显多于男生。数据显示,共有221名女生参与了调查,其中使用微博的人数为196人,占88.7%;而参加问卷的男生数量为154人,其中使用微博的人数122人,占79.2%。女生的微博使用率高于男生。

(二)微博使用行为

通过对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微博使用者的问卷进行研究,发现该群体的微博使用行为有如下特征:

1.使用时长方面。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使用时长:第一是使用微博的年限,第二是每天花在微博上的时间。

问卷调查第4题“您使用微博的时间有多久了”,有46人表示“半年及以下”,占14.9%;118人表示“半年到一年”,占38.3%;144人表示“一年及以上”,占46.8%。而第5题“您每天使用花在微博上的时间是多久?”选择“一个小时及以下”的人数为202,占65.6%;选择“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人数为94,占30.5%;选择两个小时及以上选项的人数为12,占3.9%。

2.使用终端方面。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首选的登录微博的终端为手机(63.0%),其次为电脑(35.1%),最后是以IPAD为例的其他终端(1.9%)。根据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周口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使用电脑和手机登录微博,且手机登录微博的人数占绝对优势。

3.内容来源方面。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微博内容以转发他人微博为主,这一比例达到了66.9%,个人原创微博的比例仅为33.1%。

4.更新频率方面。问卷第7题“您更新微博的频率为多久”,有11.7%的学生表示随时随地更新;15.6%表示每天更新;53.2%表示每周更新;另有19.5%的学生表示每月更新或更少。

5.使用微博的场景方面。问卷第6题“您通常在什么时候使用微博”,有26.1%的学生选择“课堂上”,50.6%选择“有空时”,17.5%选择“睡觉前”,5.8%选择“随时随地”。

(三)微博使用态度

1.使用微博的目的。在“您使用微博的目的”(可多选)这项调查中,选择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娱乐消遣”(71.4%)>“关注社会热点”(49.7%)>“学习”(29.9%)>“其他”(20.8%)>“追星”(16.2%)>“公益”(14.9%)>“社交”(10.6%)。由此可见,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娱乐和获取信息。

2.微博现存问题。在“您认为微博中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调查中,选择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信息混杂,真假难辨”(68.8%)>“广告越来越多”(61.7%)>“低价值信息泛滥”(43.5%)>“原创微博缺乏版权保护”(35.7%)>“危及隐私”(20.1%)>“其他”(18.2%)。对比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微博中信息真伪难辨、广告过多和低价值信息过多是最让大学生困扰的问题。

3.微博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在开放性调查问题“您认为微博对您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中,308份有效问卷中有193份认为微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影响,占66.2%;115份问卷认为微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无明显影响,占33.8%。其中认为微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积极影响的134份(69.4%),认为有消极影响的47份(24.4%),认为积极和消极影响都有的12份(6.2%)。可见,周口师范学院大部分学生认为微博的使用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多为积极影响。

二、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传播学角度思考

(一)使用动机的传播学思考

1.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目的,这些目的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和环境监测[2]。

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消遣”(71.4%)、“关注社会热点”(49.7%)、“学习”(29.9%)、“追星”(16.2%)、“公益”(14.9%)、“社交”(10.6%),此外还有20.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其中“娱乐消遣”可被视为心绪转换功能,“关注社会热点”可被视为环境监测和人际关系功能,“学习”可被视为自我确认功能,“追星”可被视为人际关系和心绪转换功能,“公益”可被视为社会监测功能,“社交”可被视为人际关系、自我确认和环境监测功能。通过对比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和“使用与满足”理论中的受众对媒介使用的动机,发现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动机契合了“使用与满足理论”。

2.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所谓群体压力,即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而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群体里的少数极有可能产生趋同心理。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3]83。在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机中,这种趋同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最初使用微博的诱因各不相同。不少学生表示自己最初使用微博是因为总是在电视、网络上看到关于微博的新闻和广告,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决定试用;一部分学生表示是因为发现身边很多人在使用微博,担心自己“OUT”了所以才模仿别人使用;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表示是因为一次无意的使用微博时觉得还不错,所以才坚持使用的。在上述原因中,选择第二种原因的占大多数,这也说明在大学生最初使用微博的诱因中,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使用效果的传播学思考

1.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传播学者李普曼认为,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在此理论的基础上,1968年日本学者藤竹晓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他指出,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有“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现代人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3]113。

有人戏称,目前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共存在着三个世界,分别是《新闻联播》里的世界、微博里的世界和现实生活里的世界。在现实世界里有丑恶也有美好,有生命的逝去也有新生命的来临。但是大学生群体生活在校园这个相对单纯、封闭的环境里,不仅和外界接触较少,而且接触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对于他们来说,网络是最常用的渠道,微博也是最常用的工具。而且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反叛精神,他们更愿意相信微博里的那个悲惨世界,即把微博所塑造的拟态环境当作现实环境。这样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仅让大学生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他们丧失对社会、生活的信心,酿成大错。

2.易诱发集合行为。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留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3]84。我们发现,那些感性的、煽动性的博文在微博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作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学生群体崇尚自由和民主,充满正义感和爱国心,对事物充满热情但也易冲动,此外他们的思维可谓是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上述两点的吻合就意味着大学生群体极有可能受到那些感性的、煽动性的博文的影响,进而诱发集合行为。

三、微博使用对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在微博日益成为大学生常用交流方式的今天,其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有效获取信息。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能力带给我们的惊叹犹在耳边,人们又开始为海量信息的弊端——信息泛滥和污染头痛不已。为了获得关于某一热门事件的信息,我们可能要花掉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间穿梭在各类网站和搜索引擎之间,忍受各式各样广告的狂轰滥炸。有价值的信息就像是宝贵的矿藏,散落在网站间甚至是网友的嬉笑怒骂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微博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象,正如在“您认为微博对您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这项调查中,有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将微博的搜索功能当作专业的搜索引擎来使用,原因是在这里搜索出的信息比在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上获得的相关度、有效率更高,且广告率略低。而且微博不像QQ,通常要对方同意才能进行交流,微博用户可以轻松地关注你想关注的任何人。“90后”大学生开始学会理性思考问题,但是依然从心理上抗拒长篇大论。而微博140字的“限制”缓解了大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适应了大学生的接受信息和理性思考的特点,让他们能更有效地获取信息。

2.拓宽视野。校园通常被看作美丽的象牙塔,在这里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环境带来的舒适,另一方面也受到很大局限。在这里,大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即使是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今天,他们也通常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娱乐和教育等,而对其他的领域如经济、科技等却因为获取途径有限和网站版面设置分散等原因接触甚少,久而久之造成视野狭窄的问题。而微博庞大的“关注”功能让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甚至是不同观点的人集合在一起,并对这些人所公布的信息保持近似于主动的密切关注,从而使大学生无形中接触了那些可能会被忽略的领域。多方面、多领域信息的获得自然使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这对于他们进入社会更全面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有较大帮助。

(二)消极影响

微博的使用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1.易诱发手机依赖症。《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而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63%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登录微博,这与CNNIC公布的数据是吻合的。此外,有30.5%的大学生每天使用微博1~2小时,3.9%为2小时以上。在校园里边玩手机边走路的学生早已随处可见,在卫生间、公交车、餐厅里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人表示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拿起手机、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放下手机,甚至不少学生在出现手机离身或长时间不响的状况时表现出明显的急躁现象……这些正是手机依赖症的典型症状[4]。大学生活相对特殊,学生的自主性较强但自制力却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过分沉溺在网络世界中,而手机网络的便捷性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这就为手机依赖症的出现埋下隐患。另外,微博呈现给大学生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里的广告数量尚可忍受,有效信息居多,更不乏搞笑的段子和精彩的视频,能看到主流媒体上看不到但总让人大呼过瘾或拍案而起的信息,还能时不时地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并意外地成为“意见领袖”。微博的这些特性增加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可能性,诱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时髦”的手机依赖症。

2.难以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微博140字的限制使很多信息和评论不得不被压缩、删减和改写,原本全面的新闻变得像一片片极小的碎片,碎片化阅读现象愈加严重,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2012年10月18日,在中文互联网界有着“活化石”之称的著名博主“和菜头”宣布准备停止使用微博。在说明停博理由的博文中,他写道:“准备停止微博一段时间,不发也不潜水。原因是我怀疑微博的碎片化阅读对我的大脑有所损伤,很担忧再也不能读书和做深度阅读了。”大学生群体本身就相对缺乏归纳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他们青睐的微博能提供的只有碎片化的信息,久而久之,他们更难培养起系统而深入思考的能力。

3.微博有效使用率较低。在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使用微博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娱乐消遣(71.4%)、关注社会热点(49.7%)和学习(29.9%),且娱乐消遣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关注社会热点和学习,此外以追星为动机的用户数量占16.2%。笔者在走访时也发现,名为“微博搞笑排行榜”“糗事百科”等用户的关注率极高。娱乐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存在的重要作用之一。尽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但学习依然是他们的首要目标,这种学习不仅包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对社交知识的学习和理性思维能力的习得。以娱乐消遣为动机的微博用户自然更多地关注消遣类微博,那么他们的微博世界就是一个无比大的娱乐工厂。按照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观点,深处娱乐工厂的大学生群体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体验这个娱乐工厂带来的“麻醉作用”,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3]103。由此可见,尽管大学生的微博使用率较高,但有效使用率较低。

4.降低课堂学习效率。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开发,大学生将手机带到课堂上使用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在实地访问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多是在看新闻、聊QQ和玩游戏,不少人还表示,为了避免在相对较小的屏幕上不停地打开和关闭网页,或者出于节省手机流量的考虑,他们更喜欢在微博上将新闻“一网打尽”。而调查结果也显示有26.1%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使用微博。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教师的授课方式、课程设置等外在因素有关,当然更与互联网的特性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在课堂上使用微博无疑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降低学习效率,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此外,原本情绪饱满的教师看到讲台下不时出现学生埋头苦读手机资讯的现象,甚至还能偶尔听见微博刷新时特有的提示音,难免会产生不被认同感,进而影响授课效率。

四、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方法探析

(一)从学校角度来看

初中和高中时代,学生肩负着极大的升学压力,家长和教师基本实现了24小时的“监护”,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都选择就近读书,即使有部分学生住校但也没有实现真正的离家生活。进入大学,不少学生发现生活彻底变了,没有了班主任的“监视”;天高皇帝远,家长的苦口婆心也没有那么有效了;自由支配的时间空前增多了;对生活费的支配更随心所欲了;最难得的是上网时间再也不用受限制了。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不少学生过度行使了自己的权利,把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了网络上。微博不仅能提供丰富而全面的资讯,还能随时随地原创微博进行发布,这对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过分沉溺于此难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科技环境的变化必将对校园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密切注意到这些变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世界里能感受到比微博世界提供给他们的更真实可触、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生活。

(二)从教师角度来看

这里提到的教师主要包括专职教师和辅导员。不少学生都在微博上转发或评论过这么一句话:“教师上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手机的电量和上网的流量。”尽管大部分教师都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活动,但由于课程性质和教师自身特点等原因,出现了部分教师念课本或授课方式不适合学生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也能做到“受众本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和完成教学工作,最大程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尽量避免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微博。此外,辅导员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除了专职教师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变化并做出反应。因此辅导员应全面了解自己班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向和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通过谈心、开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辅导员最好自己也开通微博并关注自己的学生,以拓宽了解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和途径。

(三)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

首先,作为自主性较强的特殊学生群体,在校大学生也应该明确自己的使命,把学习当作首要责任,从事其他形式的活动都应该树立以有利于学习为标准的观念,不能本末倒置,避免出现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微博、微信上等状况。其次,在校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明白教师课堂讲授的重要性,克服从外部条件上找理由的心理,尽可能地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再次,大学生要注意使用微博的时长,并定期整理微博,及时对那些言论偏激的用户或“僵尸粉”进行处理,防止自己受到不负责任言论的影响,或因微博信息泛滥造成时间消耗。最后,大学生在实际使用时要注意提高微博的有效利用率,以获取信息诉求、学习诉求和社交诉求为主,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相关的微博,并尽可能地关注一些跨领域的微博以开阔视野。

[1]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11-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38508.htm.

[2]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M].刘海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37.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王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克服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J].文学界:理论版,2012(5):286.

猜你喜欢
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记忆老酒
洛阳师范学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