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每到有新一届学生入学后,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开始前,一些本地小土著们自然要尽些小地主之谊,最常见的,就是在周末三五成群地由本地学生带队尽情的北京一日游,每每这时候,小土著们都会充当导游,眉飞色舞地把各个景点、商厦介绍的淋漓尽致,而异地学生则在享受了免费畅游后从老家带来各种各样的特产,倒也各得其所、乐此不疲。作为老师,我对于此类交换的评价是“有利于团结和睦,但实质不过是傻吃傻玩”。但是,很多老师们私下里还是担心此类“呼朋唤友、相互显摆”的活动,反倒容易诱发“物以类聚”,时间一长特别容易导致形成小团体。两种说法一直相较不下,所以我对于此类活动一直持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采取旁观姿态,但是一次偶尔的机会改变了我的看法。
这一次班里有几个来自长白山的大一新生,像往常一样,很快班里的男生女生们都打成了一片,然后就是例行公事般地游北海、爬长城,再然后就是假期回来以后的土特产展览,这次展览正好是在我的课间完成的,所以我目睹了分享特产的全过程,偏偏这次的土特产我非常熟悉,在我童年的时候经常赖此解馋。它的出现勾起了我的回忆。
回忆里总是有童年。这是元枣子,一种外型像圣女果大小的绿皮果儿,是缩小的没有毛的猕猴桃样子,果肉和味道也和猕猴桃一模一样,皮薄汁多,一口一个,满嘴都是甜水。到了秋天,山洼里、田梗边都一串串的结了满树,老家有个量词叫做“一嘟噜”,是一串儿的意思,现在想来倒好像是形容词一样,充分描写了那一串串果子沉甸甸的坠在树上的充满诱惑的样子。秋叶红的正浓,这绿果子就满山遍野的迎风招摇,每棵树上迎着太阳光的那面果实都已经略微发黄了,然后坠落到早已铺满厚厚落叶的地上,满足那些个子小、胆子小不敢爬树的孩子,而个子大、胆子大的山大王们老早就端坐在树阴的那侧最高的树杈上,双腿得意的晃悠着,手上抓满了一串串的还嫩绿深绿的大果子。白天山上有吃多了打闹的孩子们,晚上就剩下同样吃多了打闹的山鹊和野狸猫,偶尔出现非常安静的咀嚼声,那是谁也不敢惹的黑熊在享用美食呢。
元枣子不过是山野里取悦孩童们众多美食中的一种,它还有很多劲敌哩,像红灯笼攒起来的树上都是刺的树莓、红红的几颗酸倒牙的山丁子、脆嫩脆嫩的可以做成菜的水蒿芽等都在夏秋季节冒出来吸引人,不过里面最大的对手是现在养生水果里常见的蓝莓,我们叫做蓝靛果,外型比现在卖的要细长一些,酸甜的味道要盖过现在的许多,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塞满嘴的时候,只需要稍稍一用力,果汁就顺着喉咙直接滑进肚里去了,吃的多了孩子们就醉了,趴在田边的秸秆垛子上美美的睡一晌午,唯一的麻烦是它的蓝汁子实在不好洗,所以吃的太自在了,回家自然要挨妈妈或外婆一顿数落,灰溜溜地顿时丢了大王的气概。
回忆里总是有乡情。阔别了20 余年,这些童年野食于我已经远去。现在这些小时候被我和小伙伴们以筐以棵树为单位塞进肚子的野果子,摇身一变,高贵地站在了精品超市的柜台里,取名精品小型猕猴桃,一小盒标价39.8 元人民币,略微数了数,大概有20 个,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和元枣子的遭遇一样,蓝靛果的把兄弟进口蓝莓从澳洲、新西兰漂洋过海、远道而来抢占了它们的市场,从前满山遍野只需要有勇气有力气爬高就能受用的野果子瞬间变成了2 元一个或40 元一盒,跻身高端水果的行列,却也不复原来的味道了。
十一老家亲戚来串门,因为听我妈妈说了家乡的元枣子在北京的待遇,起了大早在农村的早集上以包园(全部买光)的气势一下子买了一纸盒,长途跋涉地给我带了回来,虽然打开箱子已经捂坏了一半了,但是看见堆成一大堆的元枣子,我竟没有了在超市偶遇它的木讷,大方而又熟练地扔了两颗到嘴里,记忆中大快朵颐的满足感不断地冲击着大脑皮层,几颗吃下去,小时候山里田间的各种野果山果的名字随带着它们的优美形象一个个从我眼前蹦了出来,红的山里红、黑的臭李子、皮薄籽大的扁桃核子和扔到火堆里烤的劈里啪啦响的松塔都冒了出来,唤起了我心里的乡情,甚至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认定自己就是山里的山大王,仿佛山中的万物都会听从我的分配,而亲戚家听话的大黄狗则一直是山大王的坐骑。
我自然早已不是原来的“山大王”,而是变成了一名教师,从农村、城镇到首都,一路走来、一路融合,习惯了高楼林立的城市,淡忘了山里的野性和林间的诱惑。当新生们把土特产分给其他同学们的时候,脸上露出的是幸福的满足感和于我一样的炽热的乡情,而本地小土著们则泛出了伙伴们初登长城时的惊喜,叽叽喳喳欢乐的讨论着为什么用纸盒子装的这些奇瓜异果味道这么好,口感这么新奇,更有贪吃的小胖子在那嘟囔着“早知道你们家里满山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哪里还用我妈在超市里左右为难、仔细查看”之类的话。惊喜的不只是这群学生,还有站在一旁的我,这一幕让我心里泛起比所有的学生都要强烈的起伏,也改变了我“坚决大一统”的计划。
原是以为这些原始的野果野趣早已越来越少、越来越远,此刻却发现,我的学生们,在拥有田地的家乡里仍然继续着充满野趣的童年。原是想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们都尽快的融为一体,减少差异,却突然想起了晏子的一句质问:“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是啊,何必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只有这些不同、这些野趣继续存在,那些浓郁的乡情,那些对土地、对家园的热爱才会延续存在;只有学会怀念、分享山野里的春发秋实,那些对故土的关怀、赤诚才能延续存在;只有在这些情感的保护下,乡间田野、绿水青山才能繁衍绵延。
就是这几个小果子,正是这几个旧相识,让我决定把田间野趣带入到学生们的校园里,带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中。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就让村庄儿女们自豪地介绍故乡的热土,让城里少年们幸运地也傍桑阴学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