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杰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对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都是强制灌输式的,只强调理论知识与技巧娴熟,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力的培养,学生无法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变成自身的能力,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古老的拉丁语中,“创造力”一词是由单词“create”来表示的,可被译为创造或生产。而创造力的根本含义,指的是一个人运用已获知的知识或信息,依托某种目的,创造出一些新颖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的能力。而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前提。另外,美术教育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学习美术的学生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将美术技能与美术创造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领域拥有自己的天地。
影响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内在原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心理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自信方面的缺乏。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缺乏对美术创作的自信,抑制了创造力的充分有效发挥;其二,兴趣方面的狭窄。很多学习美术的学生都只注重自身兴趣的学习,对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比较欠缺,想要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就必须开拓视野,扩充科学文化知识,而单一的知识体系很难构成强大的创造力;其三,自主性方面的欠缺。现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校和家庭自小的保护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过强的依赖心理也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影响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外在原因主要指的是美术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与古板化。现阶段我国的美术教学模式绝大多数都是强制性的灌输,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美术技术技巧方面的培养,面对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在很多学生的脑中只有“像”或“不像”的概念,而不是“好”或“不好”,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束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只知道临摹而不知道创造,技巧再娴熟也不过是一个复制的机器,永远企及不到艺术的高度。另外,忽略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无法达到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先要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方面注重合作的多元与开放。所谓合作,不单单指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前者的合作中,主要注重的是学生之间思维理念方面的沟通,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可以“互通有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后者的合作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完成教学合作方面的开放多元。
在美术教学中,一个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创作环境,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讲,都非常重要。一个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与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创作环境还可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的技巧与技能,更重要的培养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当中来,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惯性思维强制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哪怕错误或荒谬,也不要对其抑制,但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同样不能忽视的,在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创造力的作用也非常关键,其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深入到生活中进行美术写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更细致的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艺术的灵魂,一个艺术家只有拥有强大的创造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在对美术的学习阶段,对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关系、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等方面的探讨,得出要在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注重教学合作、教学氛围、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开拓与提高。
[1]向极鼎.赏石资源与美术教育——关于民族高校美术教育开发应用地方资源的思考[C].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2012.
[2]化铉.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衔接应是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8(26):179 -180.
[3]刘淑娟.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基于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