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鸽,刘保福
(1.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1)
高职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毕业设计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完成某一课题的设计与答辩工作,可进一步检验学生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程设计或科研方法,受到初步的工程技术训练,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如晋升工程师或技师)奠定基础,并可综合衡量教学质量,以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着质量滑坡现象或潜在的危险。结合自己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通过调查分析和归纳总结,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约束机制。毕业设计不同于日常课堂教学,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考虑到当前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毕业生又要忙于求职或专升本,因此,不能正确对待并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在缺少有效的过程监管和目标约束机制下,师生双方的职责就难以履行,毕业设计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指导方式欠妥。高职多沿袭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指导原则。学生按照设计大纲总体要求,自己掌握设计进度,主动收集设计素材、查阅资料并独立完成设计主要内容,老师对设计成果一般仅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本科式教学模式,指导教师不能针对高职生自身特点,及时改变指导思路和指导方式,发现和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师比偏高,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而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存在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社会实践背景欠缺等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力度明显不够,指导质量还有待提高。
四是现场资料难求,抄袭现象严重。由于每年毕业生人数较多,分散安排毕业实习难度较大,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收集设计素材,并完成毕业设计。大多学生在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和收集素材时遇到困难,当收集不到足够的设计素材时,转而求助于往届毕业生或百度文库,照搬照抄或直接下载,造成千篇一律,雷同现象比较严重。
第一,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建立指导老师负责制,对指导质量进行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心。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校内集中一段时间完成,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的原则。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完善指导记录,要有学生的签字,做到有案可查。
第二,探索实施灵活实用的教学模式,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顶层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指导实施方案。同时需规范和完善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格式标准、毕业设计指导记录、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管理办法、毕业设计审阅办法、毕业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
第三,完善毕业设计教学资料,做好毕业设计选题。设计选题应在课题的理论深度上降低要求,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避免研究目标过大,研究内容过多[2]。设计选题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选题,进行“真题实做”。利用教师假期下现场实践锻炼收集的资料,每位指导老师至少完成本专业多个方向的毕业设计方案和相关教学资料,使学生选题和教师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如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参考):××企业× ×自然通风系统设计(或优化)、× ×车间××空调应用研究、× ×地区× ×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车间× ×空气品质分析与评价、× ×传统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研究。相关教学资料应包括:不同课题的毕业设计指导书、现场工程设计的原始资料、图纸等。
第四,适当聘用现场人员,融入企业元素,进一步提升指导水平。对专职教师通过以老带新帮扶项目、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暑假下现场实践锻炼和自主学习提高等途径,切实提升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能力,达到名师出高徒的目标。
聘用的教师应以工程技术人员或中层副职为主,以企业领导或中层正职为辅。企业领导负责总体协调,主要安排有关科室提供技术资料、企业参观和下车间实践;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具体落实,并亲自指导毕业设计,充分发挥企业各级人员的作用,做到取长补短。
(1)校内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从第三学期专业课学习,就进入了毕业设计的知识储备阶段。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模式全部采用一体化教学,做到融“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课程设计”为一体,突出过程考核,强化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训练。任课教师和学生尤其要重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它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实课程设计,积累了足够的设计知识和经验,才能做好毕业设计。
因此,要求专业主干课程任课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备足企业现场教学资料。第一节课要提前告知学生课程目标、具体任务、实施方案,尤其要强调做实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做到讲授内容与生产现场同步,与毕业设计的课题挂钩。
(2)校外毕业实习阶段。第六学期的前三周为毕业实习时间,按照拟定的设计选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如:通风设计课题组、流体模拟课题组、建筑节能课题组、空调制冷设计课题组等。通风和建筑节能课题组每组按4-8 人编排;其他小组按2-4 人编排。选出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该小组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有两项:一是收集各类设计原始资料,并进行理解和消化;二是下企业亲身体验职业氛围,熟悉企业中技术的应用情况,做到理论与实践初步的结合。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要制定出详细的资料收集清单,并逐项落实。收集的资料要及时领会和掌握,对不理解的内容要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或带队老师请教,做到刨根问底,打牢基础,为撰写设计奠定基础。
毕业实习结束后,即转入毕业设计的编写阶段,周期为12 周,时间分配(供参考)如下:前7 周编写设计说明书,完成文字内容的编写;其后3 周,绘制工程图纸;最后2 周,结合老师的修改意见,修订完善设计内容,最终定稿,并准备答辩提纲,迎接答辩工作。
(1)前期准备。指导老师准备工作:一是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推荐各类设计手册(指南),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每个小组至少借到一套设计手册,为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二是指导老师要制定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向学生提供设计指导书,下达设计任务书。实施方案中应明确进度计划,至少细化到每周应完成的设计任务。
学生小组准备工作:学生成员推选好组长,组长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有:一是与指导老师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反馈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协调好小组成员的关系,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设计小组要潜心研讨、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2)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师生双方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
“定时间”:教师指导时间做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集中指导每周至少两次,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分散指导(单独指导)时间不固定,若学生遇到设计问题,随时可联系老师,进行单独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的时间可按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休息,每个工作日保证不低于5 小时的设计时间。
“定地点”:集中指导地点应明确某个教室或实训室,老师提前通知学生按时到场,并进行考勤。学生设计地点必须在校内,可灵活选择在教室、实训室、图书馆或宿舍。
“定任务”:按照设计实施方案,师生双方均要明确时间和任务。设计小组要按照老师的安排,认真执行,做到日事日毕,由组长负责落实;指导老师要每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可安排在每周的第二次集中指导时间。
此外,指导老师每两周召开一次总结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材料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修改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并最后定稿,指导老师写出初审意见,给出初评成绩,合格后方准参加答辩。
(3)答辩及评分。教研室主任提前制定毕业答辩工作方案,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每个答辩小组至少5人。由指导老师提交答辩学生名单,按照教务处及学院的总体要求,确定答辩时间、地点,集中进行答辩。未参加集中答辩的学生,由指导老师单独组织答辩。
参加答辩学生的设计成绩,首先参考指导老师的初评成绩,再根据答辩表现情况,最终由答辩委员会集体商议评定;未参加答辩学生的设计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定,但最高成绩只能为中等。
答辩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所有毕业设计的材料,完成统计和存档等工作。
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制定下一步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总结报告要反映师生双方不同的体会,要求学生、指导老师及专业负责人分别写出毕业设计总结报告。
学生的总结报告力求如实反映在毕业实习、设计选题、设计过程和答辩中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心得体会和对老师的建议。每个课题小组集体写一份。
指导老师的总结报告要反映在指导学生设计过程中具体做法、经验总结、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每位指导老师各写一份。
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和指导老师的总结报告,以及自己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查找问题、归纳分析,进一步修订完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集体讨论,形成最终改革方案,作为下一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文件。
第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了技能训练和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挂钩的做法,使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毕业设计内容和要领,做到关口前移,超前意识较强。
第二,制定了“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的“三定”指导原则,使老师和学生有章可依,避免松散失控状态,为管理部门督促和检查提供了依据,规范了设计过程管理。
第三,要求学生和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整个设计过程深入总结和分析,由专业负责人组织研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使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具有可持续性。
[1]陈祥章,魏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4):11-14.
[2]任长春.浅谈高职教育中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35):28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