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鹏飞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五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改善,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随着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交通运输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运输资源的配置作用也日益显现。
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 年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00.8 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19192.5 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9.9%。铁路完成投资2520.7 亿元,增长20.7%,新线铺轨985.5 公里,复线铺轨1133.7 公里。
截至2012 年底,我国公路建成的总里程达到345.7 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998 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通车里程超过了4000 公里,截至2012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4.5 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水路运输在远距离大宗货物和超大件、超重件货物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2 年我国水路货运量完成24.9 亿吨,比上年增加2.9 亿吨;货物周转量完成55485.8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813.5亿吨公里;客运量完成2.2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2亿人;旅客周转量完成73.6 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5.8 亿人公里。
我国航空运输近年来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2013 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60.6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9%;完成旅客运输量1.85 亿人,比上年增长16%;完成货邮运输量394.9 万吨。截至2012 年底,定期航班航线总数为1336 条,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211.35 万公里。
开放背景下,交通运输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政府而言,政府部门能否尽快转变观念,建立一套与WTO 规则相适应的法规制度体系,为交通运输业营造出公平、公正、公开、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GATS 规定的国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国法律法规明确、具体、全面体现平等、自由、公平竞争的原则,防止内外有别的歧视性措施。二是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进入WTO,市场逐步放开限制后,能否承受竞争压力,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开放背景下,国外运输企业将在原有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到我国的运输市场中,进一步增大其市场份额,向我国国内的市场渗透和扩张,甚至形成网络,凭借其先进的技术装备、科学的管理、全方位的运输手段和先进的信息系统,与我国交通运输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开放背景下发展机遇当然也是同时并存的。首先,WTO 规则的强制性要求必将加快我国交通行业法制化建设的步伐,同时也必然会推动交通管理体制和管理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我国交通物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其次,开放的背景下,国内企业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苦练“内功”,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大型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交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入世后由于以前对港口投资的限制不复存在,目前我国港口业已成为外资并购、参股的热点行业,外资的大量进入及时弥补了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巨大资金缺口,并且有利于港口业的技术进步和相应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海运业和对外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由于长期的行政垄断,行业竞争力不强,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为全面考察交通运输业的竞争力,我们从宏观环境、竞争机制、交通企业几个方面来分析。
宏观环境层面,首先最积极的因素就是我国发展势头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会使交通运输业的市场需求增长,进而促进其发展,因此,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也有利于交通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其次,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由于多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制定了有利于交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给予交通运输业投资和政策上的一定扶持,这样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交通运输业长期的发展。再次,与交通运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还有交通装备行业的发展状况。而目前我国的铁轨制造、机车制造、造船业、飞机制造等交通装备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整体竞争力还不强,技术水平有很大差距,一些高端的运输设备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从这方面来看,相关行业的滞后发展有可能会影响交通运输业的竞争力。最后,目前在进出口贸易中,货运代理已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竞争也愈加激烈,这也促进了传统货代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力。
竞争机制方面,由于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领域长期实行行政垄断,运营企业缺乏基本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造成这些领域的服务质量低下,整体发展缓慢。不过,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目前铁路系统已在酝酿实施“路网分离”,以实现真正的公司化运作,将铁路系统的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航空领域,国有航空公司也已完成了大范围的重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水路运输受到的限制也正在逐渐放宽。此外,对于公路运输领域,由于市场开放较早,现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公平完善的竞争格局,和其他领域相比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到竞争格局,在铁路运输领域,目前仍然是供求矛盾突出,运能趋紧,竞争更多的表现为非市场竞争;在航空运输领域,虽然今年来有高速的增长,但航空公司定位雷同,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从企业层次分析,尽管近些年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还非常少,大部分物流企业仍是传统的运输企业,停留在粗放经营的层面,经营质量和效益不理想,这直接导致我国的物流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目前世界500 强企业中已有400 多家在我国投资,80%以上是制造业,它们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中国的同时,也带进了一批国外物流企业。
在我国现有的运网中,存在着明显的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当落后,运输能力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由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而行业规范又不够明确,在很多领域和地方还存在着竞争秩序混乱的问题。运输网络中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而运输方式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结构矛盾,如航空运输中,干支线、大中型飞机与小型飞机比例失调,而公路运输中,与主干线建设的速度相比,广大农村的公路交通条件依然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明显的差距。我国铁路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公路三级及以下标准的公路比重近90%;大部分内河港口的装卸设备十分落后;民航空管及通信导航技术装备落后,综合配套与管理水平都不高;目前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行车安全和运营管理自动化等领域被普遍采用,而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却相当有限。
面对加入WTO 后的新形势和发展契机,我国政府虽已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目标,但要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各项具体措施,才能引导整个行业协调健康发展。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发展综合物流,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全面推进客货运输,充分发挥公路运输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专业化、规模化航运船队,提升航运企业竞争实力;帮助航空企业明确优势、准确定位,以增强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效能。
当前在交通运输业的某些领域里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加之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造成的。因此,我国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速我国法规体系的完善,加紧清理与国际规范不符合的现行的行政规章,并进一步确立有效管理和监督机构的权威,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注意发挥部门的协调管理作用,强化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给相关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1]王诏怡.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1):50-55.
[2]李连成.从综合运输体系理论视角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J].桂海论丛,2013(04):82-86.
[3]窦建华,胡凤云.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08):65-69.
[4]金晓君.我国运输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17-19.